董雷
摘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火"的技巧,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师者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上"活"语文课的方法。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那么怎样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怎么才能响起来呢?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活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00-01
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处之地没有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收藏馆,也没有五彩缤纷的繁华街市,更无丰富的景观可供课堂教学的临景之例,于是,在欲用无物,欲教无地的农村语文教师来讲,只好取长弥短,据书中之内容,把教偶于穷不尽数的高山大川、绿花银水的世界--大自然。语文教学注重审美鉴赏,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那语文课应该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响亮的嗓音呢?
1 要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黑格尔说:"一切现实必须借知觉和观念才可以到达人的头脑里,此外就无法浸润到人的感情和意志里。"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充当。教学过程中可以动用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或者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与事及景与物,或者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细节密切相关的动作,从而创造出一种审美情景。这种情境气氛,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染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
2 改变观念,让学习主角活起来
新课程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要让学生唱主角,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问题由学生提出,同样由学生来解答。当有些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研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路。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相机点拨,激活导趣。话不在多,只要说得恰到好处,就能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思考的窗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 注入活水,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3.1 把丰富的生活之水注入课堂。
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处,处处留心皆语文。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认识文章的特点,还写出有真实感受的优美习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把多彩的语文活动纳入教学。
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发展的阵地,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自身的蕴藏的活动潜力。我利用课内课外,听说读写,使学生全面地活动起来,如让学生试当导游、举办优美诗文朗诵比赛等。事实证明:"活了有动力了,动了有活力,活动挖潜力,活动出能力。"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方位激活课堂,就能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4 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营造出和谐的育人环境
为学生创设出充满情感、激励气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积极思考,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比单纯的语言教育效果更佳。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创设出"人人为生,个个为师"的氛围;二是创造性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积极地思考,激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也激活了课堂气氛。
5 走进自然让自然融入语文课堂
农村几乎是原生态的,或者是人为无法改变的山川禾權,河流溪涧,春田秋果的世界,这些自然的世界正成为书中名篇的内容,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好说明这一点。 总之,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没有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收藏馆,也没有五彩缤纷的繁华街市,更无丰富的景觀可供课堂教学的临景之例,实难达到把教册的所有内容尽善尽美地教授给学生,但是,语文的语言文字功能是用来描述世界间的美与善、丑与恶,而农村的大好自然世界,可以为其培养语文文字的描述使用能力,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功能用于对自然的描述与表达,从而可以让学生从小把情偶于大好的河山,勤劳憨厚的劳动人民身上,也从而为以后把语言文字的使用创造一个举一反三的平台。
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给教师在课堂上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也让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只要语文教师能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一定会使语文课堂在农村中学"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