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气

2013-04-29 12:54刘克中
前卫文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目特种兵队员

刘克中

巍巍泰山傲居五岳之首,“石敢当”名扬五洲四海。当目光聚焦在坐落于泰山脚下济南军区某特种作战团的军营 ,“泰山石敢”所张扬的擎天一剑、不畏邪恶的精神,正升腾起中国军队枕戈待旦、铸魂砺剑,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正能量。

碧草如茵的大操场上,一座座功臣的雕像肃然伫立。“陆地猛虎”葛克军、“三栖能手”张秀光、“水中蛟龙”吴海燕、“全能猎手”刘晓东、“枪王”胡宪春……一座座新的雕像又加入了进来,“金牌连长”庄须周,一等功臣魏法祥、房灵超、张金涛、柳东坡、高昆、吴志辉……英雄辈出的特战劲旅长风浩荡,激扬起中国军队战必用我、亮剑必胜的英雄气。

1

无边的丛林遮天蔽日。当挥汗如雨的大学生排长魏法祥全副武装穿越30公里山地到达终点时,时任特战团副参谋长的刘晓东一句话差点就把他当特种兵的梦给击破了:“特种兵的奔跑没有终点,一名优秀的特种兵就是枪膛里的一颗子弹,你的终极目标是毫无条件地击中你的对手,你的敌人,否则,你只能算是一个臭子儿。”全身瘫软的魏法祥在刘晓东怒吼中只有把终点当成了起点,接着跑进了丛林。那时候,魏法祥对那个中等个子、皮肤黝黑,靠在大树上抱着狙击步枪,嘴角上翘,斜着眼睛看他的少校军官恨得咬牙切齿。

几年过去了,已经把一等功臣雕像跟副团长刘晓东并排留在特战团广场上的魏法祥,回想起当年那一幕不无感慨:“你得拥有死一百次的决心和勇气,才能迈进特种兵这个军人的光荣之门。”

那时候,经历过千锤百炼残酷打击的魏法祥几乎就要放弃了。刘晓东的蔑视让不愿服输的他再度点燃了超越的激情。军人的血脉里永远流淌着永不服输的激情。山东大学体育系的高材生魏法祥当然不愿意做枪膛里的臭子儿,他只有倔强地昂起脖子朝前冲。后来,魏法祥在团史馆的荣誉墙上看到了刘晓东的履历,这一看,就更激发了他超越自我的动力。

当初投笔从戎来到军营,是电影《冲出亚马逊》点燃了魏法祥的报国热情。电影里中国军人为国争光、永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感染着他。可他没想到,身边这个少校军官的履历丝毫不逊色电影演员侯勇饰演的那个叫“猴子”的角色。这个人曾经是世界“猎人学校”的“终极猎人”。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的“猎人学校”是一所世界闻名遐迩的特种兵训练中心,美、英、法、意大利等国特种兵都派人前往训练。“猎人学校”最出名之处在于其“魔鬼训练”。 刘晓东在号称世界“魔鬼训练营”的猎人学校中,取得了第5届“国际特种兵班”总分第一名的佳绩,荣获了各国特种兵翘首企盼的“特种兵精神勋章”。他的头像被永久刻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荣誉墙上。在魏法祥眼里,这是中国特种兵的传奇,也是世界特种兵的传奇。而创造传奇的这个人就站在他的身边憨厚地笑,人不高大,相貌平平,除了看人嘴角翘起的那股子不屑一顾的霸气,没什么与众不同。那时候,魏法祥就想,或许少校刘晓东就是靠这一股子气顶着的,没有这股子气,刘晓东跟成千上万个陆军少校没什么区别。特种兵靠的就是这一股子气。这股气就是英雄气。有了这股气就会顶天立地,剑锋所指,一切艰难险阻,所向披靡。

站在团史馆“疤痕墙”前的刘晓东告诉魏法祥和他们这些年轻的军官:“特种兵不是特种材料制成的,所有的特异功能都是扯淡,特种兵就要敢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团史馆醒目的“疤痕墙”就是最好的见证。

“疤痕墙”不是耻辱簿,而是英雄榜。断臂、残腿、破头,鲜血淋漓,伤痕累累的身体,青紫、瘀血、浮肿、划痕……每一个画面虽然惨不忍睹,但都是特种兵在特种训练中用血肉书写的青春誓言,也是特种兵由此走向光荣梦想的铁血砥砺。

刘晓东指着这面“疤痕墙”向魏法祥他们这些刚刚踏入特种兵大门的“菜鸟”们大声宣布:“经历了这一切,你会自豪地对你自己说,我就是我的传奇。”

魏法祥他们当然想书写自己的传奇。练兵场上,他开始不断地给自己加压。山地越野从30公里加码到40公里,腿上的沙袋从5公斤加到10公斤,障碍、攀登、伞降、急降、负重越野、蛙人训练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成绩。3个月下来,34斤脂肪、肌肉在奔跑中燃烧,转化为敢向对手亮剑的底气,敢于超越、敢拿第一的豪气。

机会从来只惠顾那些准备充足的人。2009年由北约组织的第十四届“安德鲁·波依得”国际特种兵竞赛向世界特种兵吹响了集结号。为了备战这次竞赛,军区在全区范围内挑选精兵强将,魏法祥在95%淘汰率中脱颖而出,与其他7名队友一起,在捷克斯洛伐克世界军人的竞技场上亮剑封喉,摘金夺银。

2

高昆从来没想到自己的雕像有一天也会跟特战团那些传奇人物们并列矗立在大操场上。几年前他还是连队190斤最大的“菜鸟”。1989年出生的高昆来自山东烟台一个殷实之家。常年经商的父母,唯一的要求是让他能在部队锻炼锻炼。

高中刚毕业的高昆羡慕死了《士兵突击》里的老A,他到部队就梦想着过一把当老A的瘾。新兵到了特战团一看,高昆的心里就凉了一半,他觉得自己的模样出现在特种兵的队伍里简直就是一个笑柄。尤其令人可笑的是,他当新兵就被分到了特战四连。提起特战四连没有一个特种兵不竖大拇指,特战四连是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连队,特战团尖刀中的尖刀。连队除了时任连长的“金牌连长”庄须周外,一等功臣、二等功臣好几个。特种兵训练,从新兵营就开始了。无休止的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几丈高的悬崖攀登和单绳攀援、一轮轮地扣扳机扣到手软的实弹射击、一次次10公里、20公里不断加码的山地越野训练,几番轮回下来,高昆懵了。

经过几天痛苦的思索,高昆决定逃跑。可要想从高手如林的特战团逃出去,几乎比登天还难,逃亡刚刚实施就被连长庄须周撵了个屁滚尿流。那个漆黑的夜晚,高昆趁着站哨的机会,悄悄溜出了营区。溜出营区的高昆撒开脚丫子,一路飞奔,跑出去半公里多。正当他得意洋洋暗自庆幸胜利大逃亡的时候,连长庄须周瞬间就出现在了他的身后。庄须周笑着对他说:“让你先跑半公里,你能跑出我的手心,我就向上级写报告退你回去。”高昆一路向前跑,可最终也没有跑出庄须周的手心。浑身瘫软倒在地上的高昆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直呼苍天不公,天底下没有比他更悲催的人了,来到特战团老A当不成,想当个逃兵还被抓了。

“金牌连长”庄须周把垂头丧气的高昆带到连里,一阵霹雳闪电般猛尅之后,针对他个人制定了一套新的训练方案。特战团是个铸造战场利刃的精工作坊,“金牌连长”庄须周更是出了名的铸剑人。这个先后8次出国比赛,两次出国留学的特战精英,能够一眼就看出一个优秀特种兵所具备的潜质。宝剑锻造,必须几经烈火,去掉钢铁中的杂质,不断掺入净化,再入剑池淬炼。庄须周第一眼看眼前这个胖墩墩的家伙,就看上了他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死了也要练的傻气。只要这股子气还在,去掉他身上的赘肉,就能露出内在的钢筋铁骨。没有了这股子气,这块料子就完了。庄须周请来了高昆的父母。看着已经开始瘦下去的儿子,高昆的父母丢下一句:“高家人没有半途而废的毛病,练不成特种兵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父母走后的那段日子,高昆用一句话来形容:“别人训练是拼搏,我不是拼搏是拼命。”极限体能只是特种兵的“入门证”,具备超常的专业技能才算获得“资格证”。合格的特种兵要掌握攀登、搏击、速射、伞降、机降、通信、爆破、潜水等十几项专业技能。每个专业练出来都要脱一层皮。半年下来,那个被战友们称为“重型坦克”的上等兵,很快变成了大家眼里的“小吉普”。赘肉被炼掉了三分之一,只留下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身轻如燕,健步如飞。2008年5月,刚刚瘦身成功的高昆,在一次上级组织的捕俘考核中大腿骨折。那是一次毫无征兆的训练受伤,每次练习捕俘的时候,他总是技压群雄,可偏偏在考核中漏了气。只听到咔嚓一声响,那一刻,剧烈的疼痛让高昆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在心里说:“完了,完了,伤筋动骨一百天,训练还不落下十万八千里。”

躺在病床上的高昆心急如焚。他心里特别清楚,如果此时放弃,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零。高昆说,在腿受伤最初的一星期,他内心受到的煎熬远比骨折更痛苦。他的眼前老是闪现出连长庄须周的身影。

障碍场上他那样轻盈的身姿,山地丛林他那闪电般的奔跑速度,射击场上他那枪枪命中靶心的射击精度,泅渡场上他双臂摇摆宛若“浪里白条”,直升机上他在40米高度不带保险绳机降,飞机上5000米高空“大”字跳伞的情形……

优秀的特种兵是勇气、力量和智慧的集合体。一名特种兵该掌握的技能太多了,他不能因为自己躺在病床上就停止了训练。大腿骨折了,练不成腿就练胳膊,练眼睛,练大脑在瞬间的判断力。他让陪护的战友找来10块红砖,趁医生、护士不在的时候偷偷练习单臂端枪,在窗外面系上红布条练风向、风速的判断和对射击条件的影响……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昆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出院时,正赶上特战团备战国际特种兵竞赛组织的全员大海选。高昆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入围。

3

张金涛的雕像伫立在雕像群里跟身材高大健硕的前辈相比显得很瘦弱。现实生活中的张金涛也是这样。身高一米七二的张金涛,看起来人略显精瘦,不苟言笑,脸上始终带着一些淡淡的忧郁。这样的人混在特种兵队伍里一点都不起眼。没人想到,不显山不露水的文弱书生却是特战四连铸造的又一把特战利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拼命三郎”,冷面杀手。

新兵下连时,张金涛对特战四连充满了向往。一到连队刚放下背包,一个武装5公里就给他来了“下马威”,身材矮小的张金涛跑了个全连倒数第三。他梦想着在特战连大干一场的愿望一下子被残酷的现实击了个粉碎。那时候,张金涛自卑极了。为了练好5公里,张金涛凌晨5点钟准时起床,跑一个5公里,回到连队正好能赶上出操;晚点名前30分钟再跑一个5公里,回到连队正好赶上点名。这样周而复始,在下半年组织的考核中,张金涛成了全连的尖子。

2008年初,军区组织侦察兵比武竞赛,张金涛被时任集训队长的“陆地猛虎”葛克军一眼看中;能被心目中的偶像点将,张金涛备感荣耀的同时,心里也充满了压力。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不能让自己的偶像失望,一定像葛克军那样为特战团争光。集训期间,别人跑5公里,他就跑10公里;别人轻装跑,他就偷偷在迷彩服里面套上沙背心。张金涛不断给自己加压,一次次向极限挑战。比赛如期举行,张金涛在一个个项目中斩关夺隘,跳伞、泅渡、操舟、通信、爆破、多能射击……一举夺得了20多个课目的总分第一名。

这次大赛,小个子张金涛一战成名。

年底,二级士官张金涛被选送到土耳其特种作战指挥学院军事留学。来到土耳其,给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出奇地冷。当时的温度在零下21摄氏度,最低的时候要达到零下40摄氏度。入校第二天,他们就开始了体能测试。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拖着沉重的军靴,从第一周开始6.4公里每天加码1公里,最后增加到了30公里。高强度的训练、奇冷的天气,让很不适应的张金涛患上了骨膜炎。只要脚一着地,双腿膝盖就钻心地疼痛。张金涛咬紧牙关坚持着,疼得实在受不了,就在训练前半个小时吃上止疼片。

土耳其特种作战学院最著名的“魔鬼周”开始了。七天七夜,20个课目,哪一个都触目惊心。欧洲和美国的特种兵们把这一周的经历叫作“通往地狱之路”。一次,队员们38公里山地夜行军刚刚结束,就被拉到了障碍场进行障碍测试,队员们在沟壑、泥潭、火网里滚来滚去,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一位曾在欧洲五项军事全能比武中夺得第一名,号称“欧洲第一”的土耳其少尉,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折磨,主动退出了训练。张金涛忍受着骨膜炎的折磨,一路猎豹般奔跑,翻高墙、跨壕沟、越泥潭、过火网,身影如燕,快如闪电。整个训练场响起了异国队友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听着这样的掌声,张金涛禁不住热泪盈眶,中国军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给祖国丢脸。

张金涛说:“能最终走向国际特种兵比武的竞技场,要感谢连长庄须周。”他的这句话说得没错。张金涛是“金牌连长”庄须周在特战四连精心锻造的又一把特战利刃。

从土耳其学习归来,特战团备战北约组织的第10届国际特种兵比武竞赛活动。对于已经进入第8年的张金涛来说,巅峰状态已经过去了,各个课目的成绩能保持住已经很不错了,要想有新的突破,难度太大了。庄须周则不以为然,他能把“重型坦克”高昆打造出来,靠的是精心锻造。张金涛已经有过巅峰状态,自信心的锋芒只需打磨砥砺。庄须周在全连、全团范围内为张金涛找来了一流的磨刀石,一次次跟他比赛较量。经过对抗性的高强度训练,张金涛的巅峰状态很快找了回来,在100人海选中成功晋级,入选了参赛名单,和连长庄须周并肩踏上了“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比武的征程。

4

吴志辉的雕像被竖在特战团大操场上时,他还是一名义务兵。这位首创全军直升机单侧门离机跳伞,全军第一个出国军事留学,刷新12项军事训练纪录的义务兵,提干后说话还是愣头愣脑的一股子兵味。他说:“当列兵我出国深造,第二年还出国比赛,这事不仅我不敢想,连战友们都说我浑身上下都是胆,我自己有多大能耐我知道,全靠一股气儿向上顶着,特战团给我一个平台,我死磕也要还大家一个精彩。”

吴志辉凭着这股子气走出大学校门,一头扎进了特战团这个纯爷们、真男人的集体里。2007年,吴志辉入伍时,全国正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和《亮剑》两部影视剧。许三多和李云龙身上的男儿血性、阳刚之气一下子就点燃了他的青春。大学生入伍到部队当士兵,这个想法立刻就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母亲对他说:“家里只有你一个男孩,经济有条件也不差,安心读书,认真考研,将来找个好工作。”吴志辉坚持自己的想法:“好男儿要当兵,当兵就当特种兵,我要在部队里洗掉性格中的软弱,学会面对一切困难的坚强。”吴志辉就是这么一个倔人,他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枪王”连长胡宪春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看起来并不健壮,实际上却是钢筋铁骨的大学生士兵。新兵训练一开始,胡宪春即开始特意关照起来。400米障碍,别人跑一趟还气喘吁吁,吴志辉要一口气跑完两趟;攀登训练,别人爬3个来回,吴志辉就要爬4个来回。胡宪春原本想挫一下吴志辉的锐气,没想到这个兵确实是个金刚钻,越磨越锋利。

当兵第一年,也就是2008年4月,特战团备战全军侦察专业比武,海选人员的队伍里,一个佩戴列兵军衔的士兵变得格外抢眼。老兵们觉得这个兵浑身上下都长着胆。一名刚从新兵营分到连队、授衔不到半年的新兵,那么多的比武项目也敢进到这个队伍里来。可集训时间没过一半,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就开始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刮目相看了。吴志辉不仅自己的训练成绩好得出奇,还根据运动学原理和身体结构创造了“人体协调着装法”和“呼吸控制射击法”两项射击训练革新,使射击时间大幅度缩短,射击精度稳步提升。连里的高科技装备只要到了他的手上,半天就能熟练操作,一个月时间就掌握了20多套信息化系统操作使用和参与技能竞赛整套程序。大姿势翼伞跳伞,是一种风险极大的跳伞方式,参加跳伞必须经过实跳20次以上,经过24个训练日地面动作适应性训练考核合格之后才能用大姿势跳翼伞。新兵吴志辉没有接受过一天的伞降训练,这种情况到了天上,无异要面临死亡的考验。是爷们儿就要接受挑战。吴志辉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学会了跳伞的全部技术要领。第三天,万里碧空伞花朵朵。吴志辉从1000米高空纵身跳下,安全着陆,落点准确,收伞、叠伞一气呵成。集训期间,吴志辉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所有侦察兵比武中定点跳伞、武装泅渡、操舟越障、步手枪速射等20多个体能、技能项目。肩扛列兵军衔的吴志辉硬是挤进了10名参赛队员的行列,担当主力与全军侦察兵们对决,与队友们一起一举夺得了13个项目7个第一和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一年的12月,列兵吴志辉被团里选送到土耳其特种作战指挥学院留学。刚到异国他乡的吴志辉由于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不适应,体重很快下降了10多斤。残酷的高强度训练使他出现了头晕、尿血的症状。经受病痛和体能双重折磨的吴志辉身心疲惫,可一出现在训练场,马上生龙活虎,先后两次打破了学校的训练纪录。

土耳其的冬天冰天雪地,气温很低。各国特种兵被直升机拉到一片陌生地域实施机降,他们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教官设置的目标点。吴志辉将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我军传统的地物地貌判断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多方式地形判断法,在考核中很快找到了土耳其教官用GPS导航设备都找不到的目标点。毕业典礼上,4名土耳其将军亲自为吴志辉和战友们颁发了毕业证书和荣誉奖章。

2009年4月,上等兵吴志辉再次遇到了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

一年一度的军校招生迫在眉睫。特战团奉命组队代表全军参加国际特种兵比赛。选择参加赛前集训就意味着放弃军校考试,而作为一名义务兵能不能在100多名特战精英中脱颖而出,一切都是未知。吴志辉本来就是大学生,考取自己梦寐以求的军校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军校考不成可以来年再考,可出国比赛的机会一生仅此一次。关键时刻,吴志辉又犯轴了,他毅然放弃了军校考试,全身心投入集训备战,在层层选拔中成功杀出重围,成为出国比赛的8人之一。

世界特种兵历史不到百年,中国特种兵更为年轻。

英国的“哥曼德”、美国的“绿色贝雷帽”、以色列的“野小子”等特种部队都在战争中经历过砥砺。尤其是美国特种兵部队,特战技能经受过无数次战火硝烟的洗礼。

中国特种兵是后来者。后来者也能居上。

1998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8批特种兵参赛队参加国际军事竞赛,每一次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每次竞赛都创造了传奇。

2009年7月,第14届国际特种兵比武拉开了序幕,中国军队派出8名队员两支小队首次征战斯洛伐克,参加“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竞技大赛。这次亮剑北约特种兵竞技大赛,能不能折桂夺冠,重任压在了庄须周、魏法祥两个小队长身上。

欢迎晚宴上,斯洛伐克特战团团长柳米尔·谢博上校坦率地对中国代表队队长张秀光说:“中国军人跨越8000公里来到欧洲很是难得,但是,中国军队恐怕不可能在比赛中创造奇迹。因为中国军人论身体条件不及欧美队员壮实高大,武器装备也不及美国、英国等国先进。”队长张秀光微笑回答:“那好,我们赛场见!”

全世界特种兵把目光投向了位于欧洲中部的斯洛伐克列士基军事训练基地。

1

参加第14届国际特种兵竞赛的有来自8个国家的12支参赛队。东道主斯洛伐克队3支,中国队两支,美国队两支,英国、比利时、荷兰、克罗地亚、捷克各一支。

这些前来参赛的特种兵都是常年从事特战训练的职业军人。站在高大威猛、荷尔蒙激素过剩的欧美参赛队员面前,中国特种兵从体型上明显不占优势。

中国一队队长是庄须周,队员是房灵超、侯国领和张茂春。第二队队长是魏法祥,队员是张金涛、柳东坡和吴志辉。中国参赛特种兵年龄最大的是“金牌连长”庄须周,29岁,刚结婚才3天的新郎官。年龄最小的是上等兵吴志辉,才刚刚过完21岁生日,一年多前,他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在校大学生。从外形上看,这几个人除了魏法祥、房灵超个子健硕一点儿外,其余6个人平均身高超不过一米七五。

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黑人,露出白白的牙齿,风趣地冲张金涛和吴志辉用英语打招呼:“嘿,中国小男孩儿。”

新兵吴志辉淡淡地笑着用英语回答:“嘿,美国大个子!”

庄须周说:“那时候,大家虽然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但面对生疏的地理环境、生疏的规定装具、生疏的语言、生疏的比赛规则,高手如林的对手,要想打败他们,还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根据大赛规则,各个参赛队的特种兵可以利用3天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

一场铺天盖地的暴雨给大赛前的适应性训练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暴雨没有阻挡住中国特种兵的适应性训练。因为这次大赛,除了中国首次参加比赛外,其他各个国家代表队都来自北约组织,他们几乎每年参加比赛,对所有的规则都十分熟悉,这也是在攀登训练时外军显得比较从容的原因,中国参赛队一开始就跟对手处于不同等的竞技条件,所以,合理利用比赛规则,每一秒的适应性训练时间都弥足珍贵。

庄须周和魏法祥两个人带着自己的小队,冒雨出发了。为保存体力和防止受伤,这一天所有特种兵都没有做快速攀登的动作,然而和外军的攀登相比,中国队员的动作却显得不很连贯。这个问题庄须周和魏法祥都注意到了。

那天晚上,庄须周和魏法祥两个人一直为这个问题探讨很久:攀爬时用的挂锁必须两个同时挂在同一个地方,爬到一个地方再摘下来,再挂一个。而系在身上的绳子跟那个锁的距离比较远,很难够到。这个问题必须想到解决的办法,否则一上赛场就会遇到麻烦。两个人一次次试验着绳子跟锁的距离,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异国的夜晚格外宁静。魏法祥走后,庄须周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这个经历过无数次大赛的老特种兵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和一队的队长,明天能不能比赛出好的成绩关系到国威、军威。他是第一队的队长,成绩好坏直接影响着全队的求胜的决心和士气。出国前3天,他刚刚跟妻子举行完婚礼。庄须周心里清楚,如果不是这次竞赛责任重大,特战团首长不会让他结婚3天就告别爱人。特种兵是玩命的兵种,从适应性训练的环境和情况设置可以看出,这次比武的残酷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要想把这些欧美大佬们抛在身后,不玩命是真的不行。他强迫自己闭上了眼睛,把比赛程序和每一个障碍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地放着电影。这次比赛,一天一夜的时间内,特种兵们将完成跳伞、通过固定点、寻找目标点、穿越水面、运送弹药、攀岩、射击等9个白天比赛课目以及执行任务、通过固定点和5公里越野等4个夜间课目,预计行军里程45公里。虽然是异国陌生的地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规则,但每一个课目只要认真去剖析研究,终究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庄须周一遍遍思索着对策,渐渐地,他的思路开始清晰起来……

2

晨曦刚刚从黑暗中苏醒。

一架直升机就把庄须周率领的第一小队带离了地面。斯洛伐克裁判兼放伞员命令打开机门。坐在舱门前庄须周伸手判断了一下风速,他禁不住心里一惊。这一天,赛场上空的风速突然陡升。庄须周不熟练的英语向裁判员问了一下风速。

满脸络腮胡子的放伞员十分不乐意地回答:“每秒11米。”

风速每秒11米,已经超出跳伞每秒8米的抗风极限。庄须周的大脑里产生了瞬间的顾虑。比赛前3天,中国队员根据规则进行了短暂的适应性训练,身上背着的这种伞具是北约国家制造的,中国队员还是第一次接触。这倒不是最重要的,虽然伞具不十分熟悉,但经过外国军方讲解后,这种伞从背伞区动作与队员们以往所用的伞都是一样的,在国内他们都进行过离机操纵的强化训练,庄须周对自己的特种兵队员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唯一担心的是地面,风速超过抗风极限,就会偏离着陆点,这不仅会扣分,更要命的是着陆地草有1米2高,并且情况不明,如果地上有坑的话,可能就会造成扭脚,万一一名队员扭脚的话,就会影响整个小队的成绩。

庄须周产生犹豫的瞬间,斯洛伐克裁判员问中国第一小队的4名参赛队员:“你们跳?还是不跳?”

跳,有危险也要跳!不跳就意味着放弃,将被扣除大量的分值。庄须周看了一眼手下的3位队友,大家信心百倍地点点头。这位刚结婚3天就告别爱人的新郎官异常坚定地下达了命令:“跳!”

庄须周迎着灌进机舱内的强风,他率先纵身跳了下去。紧接着,队员房灵超、张茂春、侯国领鱼贯而下。风真大,刮得人睁不开眼睛,耳边呼呼地响和一个个开伞的声音。朵朵白莲般的伞花在空中绽放。他们时而被风高高抛起,时而“亲密接触”,有几次两个人的伞差点缠在一块。他们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一次次化险为夷,安全降落在指定地域。4名中国队员从400米高空上跳了下来,他们将尽可能地把着陆点向下一个课目所要携带的装具投放点靠近。落点控制最准的庄须周顺利着陆,他收拾好伞具后,只用小跑几步就拿到了装具,展现出了训练有素的扎实功底。

按照比赛规则,跳伞成绩将以4名队员都要到达装具投放点的时间计算,第一小队4名队员离中心点比较近,距装具投放点的距离都在40米以内。他们飞快地携带好装具,向着下一个课目开始飞奔。

斯洛伐克裁判竖起大拇指说:“这一轮是目前所有12个队落地最集中,跳得最好的一组。中国伞兵,表现不俗。”

可是,表现不俗的还在后面,中国第二队在魏法祥的带领下,从空中一个个落地,他们集体到达装具投放点的时间更短,距离更近。中国特种兵的两个参赛队,从天而降的华丽亮相让各国参赛队的领队刮目相看。

3

斯洛伐克列士基训练基地湖泊众多,悬崖林立,丛林密布。根据比赛的规则,顺利完成跳伞课目后,没有丝毫喘息的时间,队员们开始向密林深处走去,通过固定点是第二和第三个比赛课目。所谓通过固定点,实际上就是给队员们一张地图,规定几个点位,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这几个点。在原始森林中行军,没有一处平坦的道路, 在行进过程中队员们可能要路过密林,要超越沼泽地,沿途估计有10到15公里,将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为了顺利完成通过固定点的比赛课目,除了伞兵刀和GPS外,队员们还将携带食品、备用服装、备用战斗靴等物品,每个背囊的重量都要经过严格的核算,总重量不得少于20公斤。

苍茫茫一片原始森林出现在庄须周和魏法祥两个小队的面前。穿越原始森林的跋涉开始了。丛林中到处是有毒的灌木,皮肤碰到长长的草茎就像碰上烧红的铁丝,不到半天,大家双臂上布满黑一道红一道的伤口。松枝腐叶达几尺厚,走在上面“扑哧扑哧”往下陷,枯枝、朽木横七竖八,长满青苔,异常光滑,稍不留神就跌跤摔伤,枝叶覆盖着沼泽,柳东坡刚过沼泽时,“扑哧”一下陷了下去,魏法祥和吴志辉立刻拿出备用的安全绳,牢牢套住柳东坡的双臂,经过几番周折,才把他从沼泽中拉了出来。

穿越沼泽,每个人的膝盖、脚掌上全是被碎石划出的口子。

庄须周和魏法祥带领着两个小队走在无边的丛林里。关键的时刻,他们随身携带的GPS突然间失灵了,生疏的环境里没有了目标的方位对能否通过目标点是致命的。他们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经验老到的庄须周从身上取出了指北针和地图,根据地图判定目标方位,带领队伍接着往前走。

心急如焚等待在下一个课目比赛地点的领队张秀光,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通过固定点和寻找目标点大约15公里路程,如果按队员们平时训练的标准每小时行军七八公里推算,应该在两个小时中完成比赛,但已经两个小时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朝着丛林望去,可中国队员却像在密林中消失了一样还没有露面,又过了十几分钟,中国队员终于出现,两支中国队在寻找目标点时都只找到了一个,按比赛规则他们少找了一个目标,被扣除了500分。庄须周和魏法祥发现了队员因失分受到了情绪上的影响,立刻开导大家,在后面的比赛中,把失去的分数再夺回来。

风停了。一个宽阔的水塘挡住了去路。这样一个风平浪静的水塘,游到对岸对特种兵竞赛队员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儿。可是每个人要把不低于20公斤重的装具一起带过去,这样的游泳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参赛的队伍刚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山地行军,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了。只见庄须周一声令下,第一小队跳进了水塘。他们刚刚游到一半,一个队员的脚就抽筋了。眼看着队友一点点往下沉,庄须周心急如焚。他掉头游回来,一把抓住了队友的手。八九十公斤的重量一下子就把庄须周坠到了湖底。庄须周呛了一口水,拼尽全身力气浮上了水面。抽筋的队员在水里使劲儿扳了一下脚,脚的抽筋恢复了。两个小队顺利通过了池塘,中国队的成绩很快翻上来了,名次暂居第一。

一座不规则的建筑物矗立在面前,接下来一个课目是搬运弹药。每名参赛队员两发橡皮子弹,对建筑物内目标进行搜索射击,在命中目标的基础上扛起20公斤重的弹药箱,快速冲到终点。比赛要求在快速行进过程中,必须有两名队员跑到二楼,两名队员跑到三楼,每个楼层有两个房间,命中目标以后快速搬运弹药箱,跑到终点。巷战是中国特种兵的拿手好戏,庄须周带领第一队先进去了。他沿着箭头指示,顺利接近目标,奔跑、射击一气呵成,精准命中目标,射击完了以后,扛着弹药就出来了。后面的队员跟进十分顺利,最终在这个课目中再次折桂。

4

攀登比赛场设在原始森林里的一处山顶绝壁。悬崖的顶端用云梯、钢索和软桥器材将几股石柱山尖横向相连,队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攀爬上去,再通过空中“走廊”在山顶集结。庄须周带领着第一小队已经过去了,中间上演了十分惊险的一幕,一个队员差一点从十几米的高空滑落,在国内训练时,两根钢丝间的距离是1米5,但眼前这两根钢丝之间的距离要远很多,这个障碍物对东方军人来说,不是很适应。队员通过15米长的“绳索马”冒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没有抓牢,脚没有蹬实,从“绳索马”上摔下来,不仅二号攀登点没有成绩,更为严重的是虽然有保险措施但急速下坠难免受伤。

魏法祥带着张金涛、柳东坡、吴志辉来到了悬崖下面,几个人望着高耸的悬崖不寒而栗。魏法祥一声令下:“上!”率先攀上了悬崖。张金涛、柳东坡、吴志辉3个人紧随其后,一个个灵活得像猿猴一样,“嗖嗖”向上蹿。

赛场上,负责卡表的斯洛伐克裁判大声惊呼:“上帝啊,6分11秒!破纪录了! ”

魏法祥他们打破了斯洛伐克保持多年的比赛成绩,一项新的赛会纪录诞生了。12支队伍通过攀登比赛,中国队包揽了这个项目的前两名。

射击课目是中国特种兵竞赛队比赛前比较担心的一个课目。比赛用的枪支都是北约组织国家制造的,参赛队大都比较熟悉,因此,斯洛伐克军方安排比赛前不进行实弹射击。这就意味着中国特种兵必须在不足一小时的适应性训练中掌握一系列的操枪要领。

射击课目的设置十分复杂,参赛队员将从燃烧的汽车中找寻“伤员”,然后把重达70公斤的“伤员”搬运至100多米以外,随后进入一个下水管道寻找弹药箱,所有的动作要求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其目的就是让参赛队员进行大运动量后呼吸急促,以增加射击的难度。除此之外,比赛前临时更改的乘车射击也是中国特种兵事先没有料到的。

中国特种兵首先在“战场救护”环节上就遇到了麻烦。比赛强调,这些伤员是在战场上“头部受伤、大脑受刺激”的伤员。以往,“战场救护”的课目大家没少练,可这次的伤员是精神有问题的伤员,救护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时,偏偏抬来的是斯洛伐克挑选的膀大腰圆的重量级“伤员”,他们当然知道这个考试的“玄机”何在。这些庞然大物故意手舞足蹈不配合,还企图夺走中国队员的枪。可他们没想到,这些刁难根本难不住中国特种兵。这些伤员的粗拳大手遇上了“中国功夫”,三下五除二就被“撂倒摆平”。庄须周他们熟练地消毒、清洗、缝合、包扎处理伤口,短时间内又干净漂亮地过了关,顺利地进入了室内射击场。

庄须周和魏法祥带领队员进入这个室内射击场地之前,他们竟然没在这里打过一枪。根据比赛规则要求,射击时乘车的3名队员每人10发子弹,目标靶10米左右远近不等。此刻,经历了搬运伤员和弹药的奔跑,每名队员早已经都上气不接下气了,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尽管队员们遇到了多种困难,但凭借扎实的训练功底他们在这个场地的射击成绩仍然名列前茅,但在另一个室内射击场地,由每队派出一名队员参加的反恐射击中,中国队员的成绩不太理想,虽然经过穿越水面、搬运弹药、攀岩等课目的追赶,但第一阶段白天课目结束时两支中国参赛队的成绩在12支参赛队中仍然暂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第二名和第三名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对于军人来说,战场无亚军!”

“我们的目标是第一名!”

“我们只要第一,不要第二,更不要第三!”

听到这个成绩,庄须周和魏法祥带领的两支小队斗志激昂。接下来只剩下第二阶段,夜晚的比赛,这是中国特种兵最后的机会。

5

夜色墨黑。第二阶段的比赛于晚上10时进行。夜间课目的比赛在一片漆黑中进行,是主办方从实战角度出发而特意安排的。任务栏里有夜间通过固定点和5公里武装越野等项目。第一个固定点就让庄须周和魏法祥他们遇到了强敌。夜间携带装具通过500米国际障碍。这个项目一直是东道主斯洛伐克队的强项,他们的最好成绩是4分20秒。这是历届特种兵不可逾越的纪录,至今无任何一个国家的队伍可破。

黑黢黢的障碍场,放眼望去,双道独木桥、高低杠和高墙等十多处障碍高高低低地戳在那儿。中国特种兵普遍没有接触过这种身背20公斤装具翻越障碍的比赛。这还不算,难度进一步加码,4名队员携带装具,必须将40公斤重、两米长的圆木,连同人员一起从障碍物上翻越过去,整个过程,圆木不能着地,否则扣分。

中国特种兵第二小队上场。魏法祥的大脑不停地运转着,他在分析最快通过障碍的办法。很快,他的脑海里瞬间闪出一个分组交替过障碍的办法。魏法祥叫来3名队友,做了简单地分工。两个人一组,背囊和圆木传递交替进行。随着一声哨响,队员们时而闪转腾挪,后送前接,时而飞身雀跃,勇追猛突。为了防止圆木脱手,传递过程中,4个人死死抓住圆木,都不愿意有丝毫的放松,双手的手掌都被磨得血肉模糊。高低杠是最难最险的一关。障碍的设置由透空的4道圆钢柱组成,不到20厘米粗,柱子由低到高,跨度1米左右,最高的有2米多高,人站在上面直晃荡。7月的午夜,夜露湿滑,即便是携带装具单独通过,稍不留意,也会摔下去。圆木在传递过程中平衡十分难以掌握,配合不够密切,两个人有可能同时摔下来。魏法祥带领的小队很快通过了全部障碍,顺利到达终点。裁判员宣布时间的那一刻,全场的特种兵都沸腾了:3分30秒,超越纪录50秒。赛场的掌声还没有完全停止,庄须周率领的小队也上场了。依然是分组交替翻越障碍,只见队员们动作更娴熟,配合更加密切,全队越战越勇。外军特种兵发现这支中国特种兵小队过障碍的速度更快,所有参赛的领队,包括他们斯洛伐克本国的人员都围着观看,鼓掌加油、呐喊助威。当裁判宣布用时3分11秒时,赛场上一片寂静,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一惊人成绩震撼了!

这个夜晚中国队员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着奇迹。

中国参赛的两支特种兵小队,两次刷新了由东道主保持的翻越障碍纪录。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在异常艰难的障碍比赛中,翻越速度最快的中国队员此前竟然连一次练习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翻越。一位斯洛伐克裁判佩服地说:“你们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团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能比上中国军人的团结。”

这一夜注定是中国特种兵辉煌的一个夜晚。紧接着他们又在直升机机降、撤离操舟两项夺得了第一。整整一个夜晚,参赛队员们在高强度的对抗中一直拼杀到了黎明。

2009年,7月2日凌晨,特种兵竞赛活动最后一战拉开了序幕。

最后一战是负重20公斤的5.4公里全副武装越野。这个比赛课目是体力、耐力的比试,更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经过一个晚上高强度对抗,所有特种兵已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坚持成为胜利最重要的支撑。两支中国特种兵小队,一直奔跑在世界特种兵的最前列。天黑路滑,跌倒了爬起来,接着还往前跑。年龄最小的吴志辉在跨越沟壑时一脚踏空,脚踝扭伤了,整个脚面立刻肿了起来。队友们想来协助他,没想到,吴志辉冲大家大声高喊:“同志们,为了祖国,为了荣誉,我们拼了!”这时,斯洛伐克队超越了中国特种兵。庄须周和魏法祥带领着各自小队,相互协作,玩命追击,最终在150米上超越了对手,提前斯洛伐克队3分钟到达了终点。终点上,一个筋疲力尽的斯洛伐克队员倒地仰天长叹:“中国军人太能跑了,他们都可以跑着回家了!”

“安德鲁·波依德2009”第14届年度国际军事竞赛,济南军区特种兵以绝对优势夺得13个比赛项目中泅渡、攀登、运送伤员、乘车射击、操舟、5公里奔袭等课目8个单项第一; 6个单项第二; 4个单项第三,创下了该竞赛的6项新纪录。斯洛伐克媒体在报道中称赞“中国特种兵取得的成绩令人惊讶!”

柳米尔·谢博上校佩服地对中国领队张秀光说:“中国军人速度之快,耐力之强,创造了‘安德鲁·波依德竞赛的历史!”

颁奖仪式上,斯洛伐克国防部长说:“中国军人不仅比赛取得了冠军,他们敢于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更加值得全世界军人学习!”

战争从来不怜悯弱者。军人从来都是用敌人的失败来擦亮自己的荣誉。随着美国“海豹突击队” 击毙“本·拉登”的枪声,全球军人的目光再一次瞬间投向了特种作战部队。

漫长的和平岁月,特战团官兵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因为他们清楚,战争一旦到来,他们将首当其冲。剑锋所指,要的就是一剑封喉。能打仗、打胜仗自觉成为了每一名特战官兵的终极目标。

未来信息化战争,战场的前沿已经成了特种兵的对决,特战技能和特战手段的比拼。为了适应战场的变化,特战团官兵历经蜕变,在体能、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的化羽成蝶,用青春和热血铸造未来战争中的刀锋铁拳。

1

群山苍茫,山林寂静。没有人能觉察到,一场陆军山地演习正在豫南某训练基地拉开了帷幕。红、蓝双方的特种兵已经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卫星过顶侦察、无人机配合侦察、战场目标甄别、图像处理传输、战场视频监视,你来我往,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如火如荼。

茂密的丛林里,揳入“敌”阵的特战步兵小组,与后方的火力单元相距百里之遥,通过熟练操作使用战场电视侦察系统、北斗手持机、某型电台终端等通信装备,及时为远程炮火、导弹引路导航。特种兵成为了战争的眼睛、战争的耳朵,无形的利剑。

一组组信息数据传到后方阵地,一枚枚新型弹药迅速出膛,直扑目标,弹无虚发。当多个目标同时出现时,特战步兵或利用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实施歼灭,或发射信号弹指示蓝方目标方位,引导远程火力发动袭击。

在一波波立体精确打击下,蓝方工事堡垒一个个灰飞烟灭。

特种作战团团长李建军说:“特种兵在信息、火力之间穿针引线,才能形成未来体系作战的铁拳头。”

未来信息化战场,已经不再只是体能的竞技,而是以体系作战为主的综合实力的对决。特种兵作为战场的触角,要想在未来战争中成为体系破袭战的尖刀,就必须及时、准确、敏锐地感知战场的变化,借助空、天、电等各种侦察手段让战场变得更加透明。远程渗透、侦察目标、报知信息、引导打击、毁伤评估、战场破袭、斩首行动……

一场战斗下来,特种兵所执行的任务更加繁琐。

科技练兵、知识强军使特战团军事训练步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全团官兵在团党委的带领下刮起了一场“高科技的风暴”,展开了一场“键盘上的比拼”。近几年来,团里定期选送无人机操作、情报整编、航空判读、信息传输等“智力密集型”人才到专业技术院校和军队科研院所“拜师学艺”,为部队信息化岗位练兵活动注入了“智慧的活水”。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军内外专家、教授到军营对尖端科技知识进行答疑,不断提高官兵的科学素养。团里还把研究世界上著名的特种作战的成功战例作为日常训练内容,紧紧盯住信息化条件下特种兵作战的最前沿,练高科技技能、练信息化指挥、练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谋略。

美国“海豹突击队”纵横万里,穿越在沙漠、山野、戈壁,直取恐怖分子头目首级的战例成为了特战团科技强军的最典型的分析案例。特种兵的全球定位能力、全球兵力投送能力、全球打击能力成为特战团官兵努力学习的目标。

为适应信息化训练需要,特战团建立了高科技学习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指挥自动化局域网等。每名特战队员要在一年时间内学完《电子电路》《计算机知识》《现代高科技装备》等课程;第二年,人人都要掌握无线电遥控、卫星定位、计算机控制、航空判读等30多项专业技能。特战队员都要掌握新装备,使之形成战斗力。

2

2008年秋天,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侦察比武,让“水中蛟龙”吴海燕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他在这次信息化比武中因传递情报的失误,导致总评成绩受到了影响。

回忆起那场“走麦城”的经历,吴海燕长叹一口气说:“那一次是我当兵以来痛心疾首的一件事,正是因为痛,我才有了后来的改变。”

吴海燕,名如其人。这个中等个子、身材精瘦的特战精英,有着海燕一样顽强的战斗精神,敢于迎着暴风雨呼啸出击。2001年,他在土耳其海军水下特种突击队留学期间,曾经不用任何救生器材,用打脚蹼的方式横穿14海里的马尔马拉海峡。 打脚蹼的游泳声音小,速度快,特别适合实战条件下秘密渗透和侦察,但体力消耗极大,还容易抽筋。马尔马拉海峡被土耳其特种突击部队称之为“死亡之峡”,暗礁遍布,水流急,风浪大,置身水中随时都会遭到鲨鱼的攻击。之前,两位外国特种兵横渡海峡被海水淹没,其中一位溺水死亡。在风浪大、无能量补充的情况下,吴海燕7小时就到了终点,改写了土耳其海下突击队40年未破的打脚蹼游泳纪录。留学土耳其期间,他击败了号称“海峡第一蛙人”的土耳其教官沙利,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受到土耳其司令部长官的嘉奖并被授予“海峡雄鹰低空跳伞”和“水下蛙人突击”荣誉勋章,归国后,荣立一等功。

可是,一场演习却让这位“水中蛟龙”跌了个大跟头。

吴海燕刻骨铭心地记得那场比武。那一天,全区侦察兵尖子云集赛场。射击、捕俘、奔袭等传统课目根本挡不住这位老牌特种兵夺冠的脚步,他一路技压群雄,无人可敌。可是,在回传情报的课目中,遭遇了“绊马索”。面对新配发部队的新型情报传输装备和强烈的电磁干扰,他的情报无论如何也传不出去。那一刻,他心急如焚,对着整套设备干着急。由于没完成情报传输任务,整个参赛队的总体成绩受到了很大影响。曾经在世界赛场上摘金夺冠的特战精英,这一次,吴海燕的综合成绩排在了全区的第10名,一下子却成了全队夺冠的累赘。残酷的现实一下子就把他给打懵了。

比赛归来,吴海燕一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苦思索。他忽视了军区这次举办侦察兵比武的主旨。这次比赛是着眼未来侦察作战要求,强化了复杂电磁情况下的信息化装备的操作使用。他的耳边一次次回忆起军区首长在讲评时的讲话:“侦察兵是信息化战场的刀尖子,更应该成为掌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先锋。”想来想去,吴海燕终于想明白了。要做未来战场上优秀的特种兵,单凭当年的擒拿格斗、攀岩越障、枪杆子、刀把子搞侦察的时代结束了。从那开始起,吴海燕跟这些高科技装备干上了。电子侦察、通信干扰、防“黑客”渗透入侵演练成了他的口头禅。

想起那段日子对高科技知识的痴迷程度,吴海燕抱出厚厚一摞子读书笔记本。翻开已经被磨得面目全非的笔记本,扉页上赫然写着一行字:“既然高新技术已是风起潮涌,那就让这暴风雨来得更猛些吧。”

当侦察营长那些日子里,团里列装的一批新型无人侦察机、远距离照相系统和指挥所电视侦察系统不兼容。为此,吴海燕就选了几名精通软件和英语的官兵成立了攻关小组,几个月不回家泡在课题组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梳理、分析,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测试、编程。最终成功地实现了3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了点对点传输的一条线,大大提高了装备的成效。

2009年,军区再度举行侦察兵大比武,吴海燕大脑的小宇宙一下子爆发了。传统课目,他一路遥遥领先。他不仅能操作10余套新装备,还精通各种秘密传输语言。通过各种侦察手段获取大量“敌”情后,他利用多种手段巧妙躲过“敌”电子监控和电磁干扰,迅速将情报传送到了指挥部。在战地作业课目中,吴海燕的精彩表现受到了军区司令部首长的高度赞扬:“吴海燕同志选择的战例价值作用大,通过战术手段起到了战役的作用……”

这一次,吴海燕挥手拂去了头年失败的阴霾,带领全队一举夺冠。他也取得了个人总评第一的佳绩,被军区评为“侦察精武标兵”。

3

2013年盛夏,伴随着滚滚袭人炙潮热浪,全军特种兵首次综合性比武竞赛拉开了帷幕。“砺刃-2013”,先后在南海之滨、塞北草原全面打响。从空中到地面,从海上到水下,从白天到夜间,从城市到丛林,全军特战精英的巅峰对决,全面展开。

这次比武竞赛各课题均按作战全流程设计,一些课目借鉴了近年来全军特种兵部队出国参赛和中外联演联训的做法,注重战术与技术、体能与智能、传统与创新相结合,集中体现了我军特种兵部队遂行特种侦察作战任务应具备的能力。

海南三亚,蓝天映日。

2013年6月18日,来自全军6支参赛特种兵部队,层层选拔出来的两栖精英,在3天时间里亮剑海南,对海上狙击、海上渗透等课目展开激烈争夺。

晴朗的铁炉港显得格外宁静。这是大战前,屏住呼吸的宁静,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都孕育在这片宁静的海域里:一艘艘军舰游弋在海湾周围,连平日喧嚣吵闹的鸟似乎也嗅到了硝烟的味道,早早就销声匿迹。

碧波荡漾的海面上,一艘开来的军舰按时停泊到位。面对这一切,济南军区特战团8名官兵难以按捺、急促跳动的心脏里正憋着一股劲。随着队长李玉伟“开始”的口令,4台水下运行器犹如幽灵般悄然破开海浪离开了出发地。李玉伟低头看了一下表,操作运行器熟练地转了一个直角,从预潜线开始下潜,4台运行器迅速从水面消失。

7秒钟下潜至规定水深,巨大的压力从四面八方传来,昏暗的环境让第一台运行器上的主操作手上士李龙习惯性地向运行器靠了靠,“好兄弟,就看你的了。”

一个目标是500米处的安全通道,李龙紧盯着定向表,不断根据水流修正着自己的航向,引导整个队伍的方向。铁炉港附近因为河道的缘故导致水流异常复杂强烈,对航向的影响极大,可能修正每偏1度,那就是十几米的偏差。

刚刚进入铁炉港进行适应性训练时,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一度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平时潜游零误差,在这里最多时竟偏出目标50多米。比武迫在眉睫,为了摸清水流对定向潜游的影响,副团长吴海燕受渔民养鱼浮标的启示,突然想到一个土办法,给每名水下队员通过长绳与水下运行器连接,通过观察浮在水面上有编号的信号球,来掌握队员的航线轨迹。从那以后,他就每天坐在船上记录每名队员的水下航行轨迹,等队员上岸后,结合航迹图给大家分析航线偏离原因,并详细传授修正办法。一幅幅航迹图见证着队员的一点点进步。3个月训练下来,他总共画出了360多幅图并记录当时下潜的深度、运行的速度、偏航的角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参赛队员每天超极限潜水4个小时,完全掌握了水流对潜游的影响。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一丝不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队员们顺利抵达目标区,又是个漂亮的零误差。李龙暗暗给自己喝了一声彩,可是神经丝毫没有放松,接下来的破坏区是整个比赛的难点。

破坏区,由两道障碍组成。每道障碍都由4个相隔5米编有号码的障碍组成。因为水下目标隐蔽性好,再加上能见度不过七八米,很容易擦身而过,所以这一关更需要参赛队员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当目标出现在李龙的视野前方,他干净利落地给后方打了一个手势,方向一转,朝着1号障碍驶去。其他3台运行器也各自对准自己的目标,鲨鱼一般恶狠狠地扑了上去。

4

空旷的草原烈日炙烤,热气腾腾。

7月20日,地处内蒙古草原腹地的某军用机场。特战三营营长庄须周带领9名伞降队员,身着迷彩服、头戴钢盔、肩负草绿色伞包精神抖擞地登上一架直升机,将进行伞降渗透侦察作战行动比赛。

伞降渗透侦察作战行动比赛极具风险,要求一名跳伞员必须“高跳低开”,不借助任何辅助器材,完全自主开伞,且在无地面指挥、无对空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条件下进行。关键时刻,在荣誉面前,庄须周第一个站出来。

在此之前,庄须周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先后完成高空跳伞理论、地面动作训练、特情处置及心理素质培养等课目。为耐氧抗寒,他还到云南马龙接受了高原强化训练。

直升机载着庄须周等人快速盘旋至高空。此时,舱内高度表显示2000米。

“开始跳伞!”随机裁判员下达命令。

只见庄须周深吸一口气,紧跨两大步,双脚在直升机尾门有力蹬踏,第一个纵身扑向天空。庄须周像秤砣似的,急速坠落,就是迟迟不开伞。

“快开伞!快开伞!”地面保障人员不约而同大声惊呼,都捏了把汗。

40多秒,离地仅500米时,庄须周猛然拉开主伞上的手拉环。

“嘭!”一声钝响,一朵美丽的红色伞花在蓝天白云下徐徐飘落,格外漂亮。

庄须周心里十分清楚,早开伞,就会增加滞空时间。这次比武竞赛更加注重技能的应用,新装备的运用,突出了技战术融合性、作战行动连贯性和实战演练对抗性,将智能、技能、体能结合在一起,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更大。他告诉队友,脚下面的茫茫草原就是战场,如在实战,在空中多停留一秒,极可能成为敌人防空武器和狙击手的“靶子”,着陆的幸存几率大大降低。即便比赛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能忽视了战场的存在。在空中少停留一秒,就能多一秒的胜算。

9个队员迅速着陆,此次携装定点伞降,获得了伞降渗透的金牌,并创造了“三无”条件下平均距定位点14.7米的全军纪录。

庄须周安全着陆后,快速按战术要求将伞包装定,并利用GPS定位系统准确找点,带领陆续着陆的队员迅速向作战地域奔去,消失在茫茫草原深处。这位34岁的特战营长一脸的严肃,脸上没有夺冠后的喜悦与得意。接下来还有昼夜连续实施目标侦察定位、40公里武装定向越野、夜间特种射击、特种驾驶、步手枪乘车射击等5个课目。虽然身后的特战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可面对全军特战精英优秀成绩的步步紧逼,庄须周的心里还是有些压力。

尽管这样,夺冠的决心不能改变。

烈日炎炎,尘浪滚滚。庄须周带领着参赛队员身背26公斤重的装具开始了玩命地奔跑。天气闷热,挥汗如雨,队员们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水,后来,汗水越来越少了,身体内的水分都被消耗掉了。

千里不捎针。奔袭的队伍里,藏族战士阿西木呷背上多出来的榴弹发射器格外扎眼。这就意味着他身上的负重要比别人多出十几公斤。

“轮到我了,发射器给我。”队员王冰看到阿西木呷衣服上渗出的血渍,伸手就要拿过榴弹发射器。阿西咧嘴一笑,露出满口白牙:“我能行!”

起风了,随之而来的是乌云遮顶、电闪雷鸣,滂沱大雨随之而降。短短5个小时的越野时间,3次雷雨不期而至。道路开始湿滑起来,身背重达四五十公斤的阿西木呷脚下一下子没了根。他跌跌撞撞奔跑着,背上高出去很多的铁家伙开始成为了超越对手的大麻烦,阿木西呷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在距离终点不足7公里的时候,阿西木呷双腿开始抽筋,他脚下一滑,一个踉跄倒在了路上。

跑在前面的队长庄须周不得不跑回来拉起阿西木呷,一边解他的榴弹发射器,一边心疼地说:“阿西,我来背!”

阿西木呷不让队长解下他身上的榴弹发射器,咬紧牙关坚定地说:“队长,你放心,我能顶得住,我就是倒,也要倒在终点线的那边!”说着,一瘸一拐地又开始了奔跑。望着队友的背影,庄须周这个铁打的汉子,眼圈一红,流下了两行热泪。

阿西木呷没有食言,他在最后的冲刺中不但速度不减,反而劲头更足了,5个小时,34分,他没有拉全队的后腿。

参赛队员顶风冒雨、不畏艰险,背着淋湿的背囊,踏着泥泞的草地,抱着必胜的信念,以超人的毅力冲到了终点,最终取得了特战分队伞降渗透侦察作战行动课题第一名。

5

砺剑—2013落下帷幕。

济南军区特战团59名参赛特种兵,潜游南国海疆,逐鹿塞北草原。面对各路强手,勇于亮剑,势不可当,斩获7金8银1铜。伞降渗透侦察、综合战斗技能和狙击战斗行动3个重点课题获得1个课题第一、2个课题第二,在诸多参赛队中名列前茅。带队参加比武的团长李建军和群情激昂的特战精英们举枪高呼:特战神兵,铁血无敌。

这不是金牌的比拼,是战斗精神的迸发。

战争是血与火的较量,战场是你死我活的搏杀。缺乏血性的军队,就算武装到牙齿,也会因“钢多气少”吃败仗。

“能打仗、打胜仗”是每一名军人的目标和追求。

这既是我军战胜一切强敌的制胜法宝,也是这次比武中特战勇士们频繁刷新纪录的力量之源。和平状态下的静水深流的血液,应着召唤血性迸发,澎湃奔涌。我军从建立至今,总是面临着以小搏大、以弱战强的战场态势,之所以能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无不赢在血性。

这血性就是英雄气!

特战团就是滋生血性的沃土,也是淬炼骨骼的熔炉。每名官兵都应当把每一次实战化训练、每一次强手对决的比武竞赛当作一次血与火的洗礼,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环境有多么恶劣,都要有逢“敌”敢亮剑、血战到底的勇气。

这勇气就是英雄气!

拼搏夺胜利,热血炼铁骨。要实现强军目标,每一名军营血性男儿都要像特战勇士们那样自觉投身强军实践,像特种兵比武那样,面对各种困境险境奋力拼搏,面对各种强敌一决雌雄,敢于挑战生理和训练极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就是一名军人的豪气和霸气。

这豪气和霸气就是英雄气!

这就是中国军人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路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蓬勃之气,捍卫民族尊严的威武之气。气贯长虹,气壮山河!必将支撑起一个强大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

标题手书 徐华志

猜你喜欢
课目特种兵队员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