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字词教学
一、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初中教材中字词较多,我在字词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有的字词本身就含有思想教育因素,如,精益求精、鞠躬尽瘁等,教师在讲字义或词义的同时就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有些字词本身并不含有政治思想方面的因素,但只要通过自然恰当的引申,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句的教学方法,把字组成词,把词组成句,仍然能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如“栋”字可组成“栋梁”,进行了思想教育。还有一些贬义词,如,吹毛求疵、拈轻怕重等,在讲明词义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不要那样做,巧妙地渗透了德育。在字词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因为只有对字义、词义有了深入、广泛的了解并学会使用,才能加强学习印象,真正达到字词教学的目的。
二、深入文本渗透德育
1.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的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再塑生命》中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一个无光、无声、无色的黑暗世界里不断摸索。终于,她创造了奇迹,读完了大学,还写了十几部震惊中外的举世之作。这些文章在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还能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感染。而这些作品中的典型的形象,都能给学生无比的震撼,学生会明白:生活属于强者。
2.用历史和今天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更是令人鼓舞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善于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看到今天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必需的,这样能激发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如此,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显现出来。
3.通过谈感想进行德育
一篇新课文讲完后,让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在培养他们口头表现力的过程中就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后我让学生谈感受,一名学生说:“为了拯救中国人的麻木思想,鲁迅毅然选择了弃医从文,虽然他知道,文学这条路有多么艰难。读了这篇文章,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在升旗仪式上,同学们排成一列列整齐的队伍,随着音乐的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随风飘扬。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却有几个学生在国旗下窃窃私语,还不停地发笑。我感到非常愤怒,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吗?我们现在享受着这么优越的學习条件,不都是党的领导人辛勤付出,艰苦奋斗换来的吗?想想我们自己,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艰苦奋斗吗?我们难道不应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吗?在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难道不应该挺身而出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树立远大的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让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吧!”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要注意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