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珍 梁素芬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疏肝散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盆腔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使用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70.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疏肝散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疏肝散瘀汤;阿奇霉素;替硝唑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46-02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见病、多发病,它的范围包括盆腔生殖器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多,其发病有增多的趋势,西药治疗本病的方法甚多,有的虽能取效一时,但因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我科自2010年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的患者116例,依照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治疗组(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对照组58例,平均年龄(35.6±10.6)岁,平均病程(20.5±8.2)月,其中患不孕症者13例。治疗组58例,平均年龄(33.2±11.4)岁,平均病程(22.3±11.4)月,其中患不孕症者17例。2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B超检查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曾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加重,经期延长,白带增多、有异味,可伴有低热、月经量多、不孕等。妇科检查:子宫常见后倾,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发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发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扪及包块。B超检查:提示单(双)侧附件区炎性包块(囊性病变)或输卵管积水。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替硝唑1.0g,每日1次联合阿奇霉素0.5g,每日1次,每个月的经期用药7天,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联合自拟中药方剂疏肝散瘀汤治疗,每日一剂,月经期间停用7天,3个月为1个疗程。方药组成:元胡15g,川楝子15g,三棱15g,土茯苓20g,当归15g,莪术15g,赤芍15g,香附10g,山药15g,芡实20g,一米20g,佛手10g,柴胡10g,甘草10g,偏于气滞者加木香10g,白术15g,枳壳10g,偏于血瘀者加丹参15g,红藤10g,贯众10g,偏于寒者加炮姜10g,小茴香10g,偏于湿热者加黄柏10g,苦参10g,偏于气阴两虚者加黄芪15g,党参15g,元参10g,知母10g,偏于阳虚者加吴芋10g,巴戟10g,鹿角胶10g,(烊化)。
1.3.2 注意事项: 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饮食清淡,多饮水,忌生冷、辛辣刺激食品,劳逸适度;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忌房事。准备怀孕者,治疗期间至治疗结束后3个月,从优生学角度考虑,应避孕。疗程结束后随访6~18个月,观察受孕与复发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与受孕率。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显著改善,宫旁组织变软,压痛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妇科检查宫旁组织压痛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减轻。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治愈53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41例,总有效率70.7%,经检验,x=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恶心6例,腹痛4例,腹泻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5例,腹痛6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妇女经期产后血室正开而摄生不慎,或经期同房,或宫腔手术消毒不严等导致导致胞脉空虚,寒、湿、热之邪入侵胞宫、胞脉、胞络、冲任,进而阻滞气血所致;或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余邪未净,阻滞气机而致气滞血瘀,其主要病机为寒湿热夹瘀。正常月经系冲、任两脉气血通盛的表现,而冲、任二脉又受肝、肾两脏的制约,冲、任受邪少有不见肝、肾病状的。本病内因多为情志郁结或思虑日久,肝脾不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阻,热伤血络,以致湿热与瘀血互结,瘀阻冲任为患[3,4]。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湿热淤阻,寒湿凝滞,气滞血瘀,肝郁脾虚。其临床特征以脾肾两虚为主,邪实内阻兼肝郁为辅尤为突出。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是该病的病因病机。故本组方中以元胡、川楝子、香附、佛手、柴胡疏肝理气止痛,三棱、莪术、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散结,山药、芡实、薏米、土茯苓健脾渗湿清热,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疏肝止痛的功效[5,6]。
本研究结果显示,疏肝散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治愈率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250-255.
[2] 乐杰.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74-276.
[3]李祖正,赵治友,徐林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
[4]赵俊娟,裴颖.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
[5]麦建红.八正散治疗急慢性盆腔炎47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
[6]吴燕琼.少腹逐瘀汤化裁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四川中医,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