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
摘要: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但是,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世界是丰富的,孩子的语言世界更是多彩的,仅仅靠几节语言活动是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而孩子的语言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应将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关注从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们语言发展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践 发展 幼儿 语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关键时期。《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促使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
一、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有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与现状,继而推动孩子继续阅读与思考。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的提问可以有效分解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考虑到中班幼儿思维仍以具体形象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阅读后的交流中,还是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不同见解,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且不会受到太多思维局限的表达机会。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不能过于模式化,提问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符合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故事表演是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好形式,经常地、有效的组织这样的活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中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而故事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幼儿非常感兴趣。如:每次在给幼儿讲故事时,我都会说:“今天,我讲的故事是……。”等我讲完了故事,我会要求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我讲的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都是怎样说的?然后 ,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有“三只松鼠”、“萝卜回来了”、“三只小猪”、“小红帽”等等,孩子们在表演,也是在游戏,积极性非常高,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演中充分表现角色的情感,孩子们非常容易进入游戏角色,就连内向的幼儿也很乐于参与,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另外,我还积极鼓励幼儿利用饭前、离园前给大家讲故事,当幼儿站到前面讲故事时,我就让他先向大家问好,然后介绍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上去讲故事时都比较紧张,也不会介绍故事的名字,而且声音非常小。这时,我就会一句句地教他说完整话,提醒幼儿讲故事时声音大一点,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注重日常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更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发音正确与否,词汇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的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言错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喝水或户外活动时间,与单个幼儿或少数幼儿谈话,可以比较具体的掌握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增加指导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语言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
同时,在日常活动中,还可组织各种有趣的谈话活动让幼儿进行语言的训练,提高幼儿的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和在集体面前讲话的胆量。因此,我经常利用餐前、午睡前、离园前、喝水等过度环节,通过各种有趣的谈话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容可以是故事、儿歌、唐诗、三字经、谜语、绕口令等,让幼儿自己准备,自愿报名,每天都有机会,在表演前幼儿必须在集体面前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要表演的节目,演完后可以请其他幼儿给与评价,这样,鼓励幼儿轮流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孩子们的说话欲望被激发了,不仅提高了词汇量,讲话也变得连贯了,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发展语言兴趣
我们除了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从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还可以在一些日常小事上发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发午点时吃的水果可以请幼儿说一说像什么,切开后像什么,吃的时候说一句完整话“我喜欢吃香蕉,香蕉是黄色的。”等类似的话,当每次孩子们洗完手给孩子抹擦手油时,孩子们就会指着我挤在他们手背上油说:“我的是一条小鱼,我的是一个蝌蚪,我的是一个8,我的是个月亮”等等,我的鼓励表扬让班上的孩子更有了兴趣,你一句我一句,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表示出了自己理解东西。再比如,学习了图形,我就会随机的让他们找一找各种图形,还有什么东西是这个图形的,整个过程我一直作为一个倾听者,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确定孩子们已经能够把说过的东西理解了,而且通过语言表达了出来,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
总而言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素质的核心就是能力,能力是不会遗忘的,记忆却是要退化的、遗忘的。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不应拘泥于孩子会讲多少故事,会背多少儿歌,而是更要注重对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幼儿与人交往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好的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让每一名孩子享受到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朱晏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2]丁炜.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9(10).
[3] 王怡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J].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