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萍 魏新岗 李德显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信息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英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在2003—2012年期间所发文献的共被引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探测到英国教育技术学在近十年的研究热点领域集中于以下几方面:学习方式和学习技术变革的研究;教学设计的研究;学习环境的研究;绩效改进和教师培训;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同时,依据对突现文献及其施引文献的分析得到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主题。
[关键词] 热点领域; 前沿主题; 英国教育技术; 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杨淑萍(1970—),女,山西夏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E-mail:yshuping97@sohu.com。
目前,以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对教育技术领域进行分析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或者是文献计量分析。[1]而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可以直观地展现英国教育技术学在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及前沿主题。CiteSpace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种信息可视化软件”。[2]通过该软件的作者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功能可以探测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得到学科的演进过程。
一、数据文献的选择与分析方法
以美国科学技术信息情报所(ISI)的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选取了在英国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具有高期刊影响因子的核心学术刊物《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为分析的数据源样本刊,该期刊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综合性较强的期刊”,[3]因此适合进行研究热点的分析。同时,教育技术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英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期刊。根据“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4]的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本文以该期刊为分析对象,来了解英国教育技术学当前的研究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本文主要采用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中的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这两种功能,对下载的2003—2012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并经数据处理,以探测英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主题。
二、《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刊载文献共被引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该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共被引网络分析,绘制2003—2012年的文献的共被引网络图谱。在CiteSpace中,研究时间跨度为10年(2003—2012年),Year Per Slice(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设定的阈值为top=10,即文献数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节点为分析对象,这样突出了以高被引作者为分析对象,同时提高了网络的清晰度。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图1。
从知识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角度看,一段时间内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可以体现该文献所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因此,我们以高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排名作为解释英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热点的一个指标。根据图1,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后台处理我们统计了被引频次前10项文献的信息列表1。
三、《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该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设定的阈值(c,c,ccv)为3、2、20,表示形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的关键词满足出现次数大于3次,关键词共现次数大于2次,关键词间的相似系数大于0.20。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图2。
图2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关键词共现分析作为词频分析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分析在同一文本主题中的款目对(单词或名词短语对)共同出现的形式,确认文本所代表的学科领域中相关主题的关系,进而探索学科的发展。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往往只是几个词,在论文中所占篇幅比较少,但却是论文的精髓,不仅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到文献,还可以通过关键词了解到文献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 可以发现学科的研究热点”。[5]图2中各个圆圈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圆圈越大说明相应的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同时,图2还清晰地显示出关键词共词程度的高低即关键词的中心性(方形节点),一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的几率越多,则该关键词在共词网络中的影响力就越大。根据图2,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后台处理我们统计了被引频次前30项关键词的信息列表2。
四、2003—2012年英国教育技术学的
研究热点领域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 [6]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在某学科领域内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型文献通常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的集中体现,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的研究热点词汇。结合这两种分析方法我们得到2003—2012年英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领域。
(一)学习方式和学习技术变革的研究
从远程学习(D-Learning)到电子学习(E-Learning),再到移动学习(M-Learning),体现了学习方式变革是英国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热点主题。如教育技术专家基更(Desmond Keegan)[7]的文章总结了这三种主要方式:最初以实现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为学生开发学习材料和提高学习支持服务,在技术上主要使用录音带、磁盘和实验箱等媒体技术的远程学习(D-Learning);20世纪80~90年代的以远程面授学习为特点,在技术上主要使用卫星电话、视频会议的电子学习(E-learning);当前迅速发展的以随时随地自由学习为特点,技术上主要使用移动通讯设备、蓝牙(Blue Tooth)和无限局域网(IEEE802.11)的移动学习(M-Learning)。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2中关键词Distance Education和Online Learning等关键词无论从被引频次还是中心性都比较高,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研究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热点领域。
当然,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技术的革新是互为条件的,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表2中关键词从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到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再到学习技术(Learning Technology),体现了学习技术是与学习方式相伴而生的热点领域。学习技术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和定量的实证研究为主。近年来具体热点研究领域包括:网上学习软件(Internet/Web/Online/Virtual Learning)的开发、
使用和评估,如设计、使用和评估信息及通信技术(ICT)在学校内外教学使用,特别是满足英国特殊教育需要的信息及通信技术;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软件来支持所有年龄层次的课程的研究;加大对学习软件的投入,发展交互式学习软件的研究;课堂中的创新电子通信技术的研究;第二人生(Second Life)多用户虚拟平台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等。特别是Chee-Kit Looi,BaoHui Zhang[8]等人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对利用移动技术促进可持续无缝学习作了深入的探讨。
(二)教学设计的研究
教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源于通信论、系统论和学习理论。关键词Instructional Design 、Design和 Learning Design 等体现了这一热点。“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的影响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发起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运动,使系统科学及其方法论成为本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此后随着学习心理学两大学派的先后加盟,形成了以学习研究为基石的教学设计流派,并使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发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战场。”[9]近年来教学技术受到信息处理、管理和效能技术的影响较大,教学设计正朝两条路线发展:“艰难而狭窄的专业化路线与宽阔而更具包容性的多元化路线”[10]。专业化道路强调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经验和环境。多元化道路强调将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范式转变为依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定制的教学范式,提供创设学习环境的指导(充分发挥学习者在自我学习环境创设方面的主体性)将是教学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方面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提高教学设计效率的方法研究、教学设计中的项目管理问题的研究、语义学习设计(Semantic Learning Designs)和建模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移动学习研究的发展,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教学设计研究领域探讨的热点之一。
(三)学习环境的研究
学习环境方面的研究以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为基础。关键词Learning Environment 和Virtual Environment 等体现了这一热点。1999年,乔纳森提出活动理论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并经过在技术支持的知识表征、认知工具、思维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乔纳森指出“学习”是基于互动和反思的,而不是基于传播的;“学习者”是有意图的、主动的、反思的个体,他们建构自己的心智模型。学习科学家致力于设计的“学习环境”是基于探究的或给予项目的,通常开始于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环境同时又是交互的,是借助于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还是支持协作的,成为学习者的“学习社区”、“知识建构社区”或“实践社团”。[11]
英国的教育技术学学者们深受乔纳森建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影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创设学习环境的基本原则的研究、有效学习环境的一般特征的研究、3D虚拟学习环境的研究。[12] 另外,学者们在学习环境方面的研究还集中于研究生在国际在线学习社区中的学习研究、虚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研究性学习问题的研究、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文化差异的研究等方面。其中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来支持虚拟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英国学习环境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绩效改进和教师培训研究
绩效改进(Performance Improvement)主要依靠绩效技术的创新来实现。绩效技术最初多应用于公司的人力部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后来随着学校组织有效性研究的发展被逐步引入到学校组织管理中和学生成绩的评价中。它主要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估系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和学校的业绩水平。英国教育技术学这一热点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学生网上/在线/远程学习的绩效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引入绩效技术,以解决因时空上的不在场而导致的学生学习低效问题。学生通过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了解学习目标,实现自我管理,提高网上学习/电子学习效率。
英国教师培训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培训技术方面,如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研究;二是教师培训课程方面,如学会使用基本的教育通信技术设备、在学习和教学中有效整合通信技术、学习和教学中的合作和伦理问题研究。其中关键词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等反映了这些热点主题。
(五)理论基础研究
这里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是指近十年英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热点理论基础问题。英国近十年的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得到英国教育技术学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高质量、高效率、高便利为特征的数字化学习是终身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中成功应用的典范。如终身学习和新教育的规则的研究,协助终身学习者发展系统研究和协助性的电子资源对终身学习的作用研究,终身学习人性化服务系统的研究等。二是以技术哲学为主,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影响的理论性研究。当前英国教育技术学在后现代哲学技术观的影响下,反思科技对教育、学校和学生带来的影响,反对技术至上,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实质,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文化性问题,这成为一个热点主题。
三是学习理论,包括三个发展方向: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建构性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如图1中维果茨基所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基于情境学习的认知学徒制。如表1中排名第一位的高被引高中心性文献——布朗和柯林斯(Brown J.S、Allan Collin,1989)的文章批判了传统的教育视知识为自给自足的存在物、在理论上可独立于学习和运用的情境的观点,提出了基于情境学习和情境认知理论的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13]在文章中作者强调了两个观点:其一,教育不能忽视认知的情境性本质,不能割裂知与行,必须把学习嵌入到活动之中并有意识地利用社会环境;其二,认知学徒制强调知识即是工具,学习知识类似于学习使用工具。学习者要想熟练地使用工具就必须了解工具使用的场合、条件和方法,特别是蕴含在适用场合、条件和方法中的工具拥有共同体的独特洞察力和文化情境。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也需要学习者像学徒一样,进入某一从业者(自身专业)的共同体和文化,像从业者一样使用工具,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习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这一理论观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学习技术设计和教学设计中。
五、2003—2012年英国教育技术学前沿主题
研究前沿指“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14]这里研究前沿强调新趋势和突现的特征。而突现的测度是文献被引频次的变化率。因此,研究前沿就可以看作“是在某一时间段内,以突现文献(Burst Article)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研究前沿必须在分析突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施引文献(Citing Articles)的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和探测”。[15]
利用英国教育技术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在2003—2012年的数据文献数据,绘制了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图中深色圆圈代表了高突现率的文献。
图3 期刊刊载文献的共被引网络图谱
根据前面对研究前沿的界定,统计出文献共被引网络中节点的突现排名列表(表3)。
表3 文献共被引网络中高突现率的文献信息列表
突现文献是学科知识领域研究前沿问题的突出代表,要探测学科知识领域的前沿,必须结合突现文献的施引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对这3篇文献的施引文献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英国教育技术学近十年的研究前沿主题。
(一)人类学视角下情境学习研究
突现率排在第一位的是温格·埃蒂纳(Wenger Etienne),中介中心性达到了0.47,这说明该作者在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他在1991年出版的著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一书中对以前研究的学习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基于人类学的视角,强调研究应关注的是完整的人,视知识为个人和社会或者情境互动的产物。该书主要介绍了情境学习理论,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基于情境的行动、合法的边缘参与和实践学习共同体建构等方面的内容。而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习者创建“实习场”,学生在这个创建的特殊场域中,通过互动促进抽象知识向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转变,通过在共同体中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促进自我身份和意义的建构。文章进一步以小组中的学徒制为例,指出了学校教育失败的部分原因就是缺少学徒制风格的环境,特别是缺少对学徒制的交互作用的关注。通过对该文献的施引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基于人类学视角下以情境学习为理论基础的具体前沿有:在线学习社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课堂学习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的影响因素研究等。如它的一篇施引文献《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wiki: Evaluating student-generated conten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就研究了基于wiki的学生协助学习中的内容评估问题。
(二)学习模型研究
突现率排在第二位的是比格斯·约翰(Biggs John),主要研究学生学习和高等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比格斯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3P(Presage、Process & Product)模型。这一模型描述了课堂学习的前提、过程和产物。在学习中,学生通常依据自身已建构的概念和动机来解读课堂的环境,在3P学习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教师教学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该模型说明即使学生面临着同一的教学环境,由于自身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想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必须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比格斯(1993)把学习方式分成6个层次:增进知识、记忆和恢复、简单应用、理解内容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改变个人,进而将学习分成量化的层次、工具的层次和质的层次,通过深层次的学习来实现学生学习品质深化的目的。[16]在表3中比格斯2003年的高突现文献(Alig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to Curriculum Objectives)主要是对以上理论观点的总结与发展,并对建设性协调系统(CA)进行了介绍,指出该系统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习者做什么——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其二是教师做什么——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建立支持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环境。同时给出了对这两方面进行评估的系统方法。[17]通过对该文献的施引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该研究的前沿主题涉及:交互性视频环境中学习者的角色问题;学生如何创建有效学习环境的研究;虚拟学习环境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研究等。
(三)三维虚拟世界的教育潜能研究
突现率排在第三位的是萨拉·德·弗雷塔斯(Sara de Freitas)。他发表于2008年的文章《Serious Virtual Worlds:A Scoping Study》主要对虚拟世界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内容包括虚拟世界的历史、在线游戏多重角色的扮演、开放式探索性身临其境的社会世界(Open-Ended Exploratory Immersive Worlds)、企业和商业3D空间网络的工作世界、3D仿真训练和游戏的培训世界、使用地理空间数据和映射服务的镜像世界等。当前虚拟世界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集中于网上三维虚拟世界。网上三维虚拟世界既是一个结合桌面虚拟现实和建模语言的交互式媒体,又是一个即时性的聊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