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从触碰开始—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

2013-04-29 23:06胡心媛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认知自闭症玩具

胡心媛

摘 要 “自闭症”——一个绝大多数人不太了解的发展性障碍,这样一群患儿,他们像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缺乏应有的反应:他们目光清澈,却不愿与人对视;有语言,却很难与他人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安排相悖。他们拥有天使般的单纯表情,却似乎永远在天边闪烁发光。

如何正确的对待自闭症患者,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搭建一架通向健康的康复之桥,也是本人一直在思考的课题。通过大量的案例阅读和针对一个案例详细剖析,对自闭症的成因和特征有部分的掌握,便于更好的应用于我的设计中,让自闭症孩子能更好的接受我的产品。本人致力于为自闭症患者设计一种玩具,希望能给自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有些许帮助,更希望能通过本人设计的产品,来呼吁、唤起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这样一个群体,给予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更多的关爱。

关键词 玩具 启智 自闭症 认知

一、绪论

(一)案例

我用身边的一个自闭症儿童——小文的例子引出自闭症这个主题,并且对他的一些特征上的描述来让大家心中有个自闭症儿童的大致轮廓。大家对小文的了解并不多,当有人想要找他一起玩时,小文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跟着一起。但每次有人碰到他时,他都会皱眉头,感觉很不开心。小文说话不太清楚,常常需要等很久才能表达清楚,年纪稍小的小孩会时常取笑他,可是我们都会很愿意带着他,他并不哭闹,只是感觉像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他说话要说很多次才会有反应。这些让我们觉得这个孩子很特别,所以就询问小文的妈妈。小文的妈妈说,小文是自闭症,不太喜欢别人触碰他。小文妈妈还跟我们说,小文表达不清楚就会很紧张,越紧张就越说不出来。所以每次训练小文妈妈都在小文紧张时要他深呼吸,需要好几次深呼吸才能说完一段话。小文妈妈还特别希望我们在小文说话不清时不要笑他,那样他会越来越害怕跟小朋友们说话。其实他很希望把开心的事告诉我们。我们看见小文的可爱,同时也深感小文妈妈的艰辛。

(二)自闭症

简述

“自闭症”——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但我们有时会看见一些举止怪异、嘴里絮絮叨叨的人在我们周围,我们首选的方式是远离他们。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些之中的某些人患有自闭症,他们很渴望与我们进行交流,只是他们的交流方式总是跟不上常人的节奏,所以会使我们对他们产生防范的意识。

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学习是我们自出生以来就不断练习的能力。学习掌握技巧,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再创新,是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技能之一。而自闭症者却需要千百倍的努力去学习我们轻而易举便能学习掌握的技巧,尤其是在人际关系、语言交流和行为举止等方面。

自闭症孩子的家庭环境

接受自己有一个自闭症患儿,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巨大的承受力,可能家庭里的某一个人就要辞去工作,全身心地照料这个患儿,另一个则要担负起全家的经济开支。更让家长们担忧的是随着家长年龄的增长,自闭症患儿将要独自面对社会交际、竞争和压力。出于希望患儿能正常接触平常生活环境的愿望,起先家长还是将自闭症患儿送到平常的学校。对于较严重的自闭症患儿,家长多次尝试让患儿接触人群,伴随着多次的失败,他们再不愿让患儿去遭遇周围同学异样的眼光,而且这将会使患儿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当然,正常环境里的锻炼和特殊学校的训练是要适当结合起来的。更重要的是特殊的学校需要被建立,同时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辅导,当然,专业针对自闭症儿童设计的各种辅助性的玩具也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

(一)前期定位

人群定位:我自己的产品的人群定位是自闭症孩子在亲近的人的帮助下开启与伙伴交流的大门。

技术定位:技术层面上,老师希望我们用简单的技术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利用现今已有的产品的技术来支持自己的设计,如果能将技术真正放置在设计的产品内部,使其运作起来就更好了。

(二)设计过程

关于自闭症的设计点是有很多,从资料里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其中有些很特别,在不了解自闭症患儿的时候都很难以去理解患儿为什么会做出这样那样的行为。虽然每一个自闭症的患儿都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但我们从大量的案例对比中可以发现某部分的相似之处。

其中很多涉及自闭症患儿思维方面的问题,所以往往这类设计点是不太容易落到一个实物上。并且产品的使用也包含了专业辅导员的引导教育的方法和患儿的特殊情况。我想从引导自闭症患儿的行为方面着手,希望能够在其行为的中间环节增加困难,使其寻求与另一个人的合作以达到与人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调查和研究过相关产品以后,我希望能通过自闭症孩子主动或被动的触摸,产品会产生小朋友们都喜爱的泡泡,以此作为奖励让自闭症孩子觉得触摸并不是很可怕的事。产品产生泡泡会让小朋友们非常开心,让气氛比较轻松和欢乐,并且在游戏互动中增加自闭症孩子与小朋友们的交流。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起初自闭症孩子在面对触摸时会有些抗拒,这免不了需要家长和专业辅导员的协助,让孩子能渐渐的熟悉产品和使用产品,发挥产品的最大作用。

经过原理的研究以后,老师觉得可以用吹泡泡的机器和触摸式延时开关的内部结构来完成触摸产生泡泡的效果。在人体和电源间串联一个很大的电阻, 这样通过人体会形成一个低电压的电流(电压低,但电流并不一定小), 最终流入大地, 形成触发回路, 这样,就可以触发延时开关开始计时,并接通电灯主回路,灯就亮了。我所设计的玩具运用触碰延时开关的原理佩戴在自闭症儿童身上,通过与他人接触,触发回路,使吹泡泡的机器吹出泡泡,让小朋友感到惊奇,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让小朋友们愿意与自闭症儿童接触,产生一个良好的娱乐氛围。

经过对儿童喜爱动物的筛选,我们想用海洋动物与吹泡泡的结构相呼应。将海洋生物的生存状态与现时的产品相结合,用海洋动物换气产生泡泡的正常生理现象与我们产品向外吐泡泡联系起来,让吐泡泡这个现象不会产生的非常突兀。而海洋生物中,螃蟹是比较特殊的一类生物,不仅是他的横着走的行为方式特殊,而且他用坚硬的外壳来抵挡外界的侵害,挥舞大钳子来反抗外界的挑衅。这也正像自闭症儿童一样,他们的行为让人觉得特别,另类;他们因为不懂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懂怎样与人沟通而产生的过激行为就像螃蟹挥舞着大钳子,损坏着周围一切事物,哪怕是对他们的关心。同时通过对其蟹钳和眼睛的抽象,来突出螃蟹的形象。外形上的定位是多以圆球的形状表现,用圆润的外表来给人亲近的感觉。侧边的螃蟹肢体的圆润化处理使儿童更容易抓握玩具。

因为平面图的推敲始终没有具体实物来的快,所以用橡皮泥捏制了具体形状以便帮助建模。我们最终的造型里蟹钳和蟹脚是用球型来表现的,所以即使蟹钳张开角度大,也不会对儿童的触碰造成不舒适感。整体比较圆润的效果,更是符合儿童抓握的需要。模型推敲完毕以后,就开始做展板的收尾工作。

三、结论

回顾初始,我跟老师说想做心理方面的设计,老师让我试试自闭症。于是这样的探索就开始了,好几个月的研究和最后一个半月的冲刺是艰辛的,途中也曾想过放弃,想想做别的。想来想去,原来还是这个主题最吸引我,因为这再不仅仅是一个噱头,一个出发点,而是给予社会的一份力量,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也许自闭症是一个大家刚开始逐渐关注的焦点,但经过这几个月对于自闭症浅层次的研究,我真心的希望能为自闭症孩子做一些事,为他们服务的产品实在是太少了。虽说我的设计不太成熟,但我希望用我稚嫩的设计为自闭症孩子提供生活的乐趣和情感上的交流。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进步,我们也很愿意为自闭症孩子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4).

[2]孤独的世界—解读自闭症之谜[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6).

[3]遥远星球的孩子.玛丽和马克思.海洋天堂.我的名字叫可汗.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认知自闭症玩具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平衡玩具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丢失的玩具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