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这是—个再坏不过的时代了。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社会潜伏好几十年的社会危机,伴随着外来侵略而趋于恶化。尤其是1 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时代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欧风美雨的侵染,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念缓慢地发生着变化,洋务运动虽步履蹒跚,但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一部分眼光远大的中国人在这样的变化中开始意识到资本的力量,张謇便是其中一位,在中法战争之后,他就认为“中国须兴实业”。1894年甲午战争前,42岁的张謇实现了传统知识分子最高的梦想——钦点状元,授从六品的翰林修撰。初尝成功喜悦,张謇构思着新的人生旅程。他清楚地知道,翰林为皇帝近臣,可平步青云,成为朝廷重臣。但甲午惨败,权臣当道,国事日非,张謇意识到:“政府腐败无能,如此之官当之何用?”“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反思战败原因,萌生“实业救国”的念头。他把国家比喻为树,认为教育就是花,海陆军就是果实,而树的根本则在实业。针对《马关条约》中日本人可以自由在中国内地设厂办企业的规定,1895年夏,张謇为湖广总督张之洞起草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提出速讲商务、广开学堂、修建铁路等九条建议。8月,张之洞委任丁忧在家的张謇总理南通商务,筹办纱厂。从此,张謇开始了30年披荆斩棘敢为天下先的兴办实业征程。
南通地区滨江临海,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是传统的产棉区。这里的棉花不但产量高,而且质地洁白,纤维长,富有弹性,很早就以“沙花”而闻名天下。此外,发展纺织业需资金比其他工业要少一些,生产周期短,能较快地获得利益。这些有利条件加上官方的支持,1896年春天,张謇与本地的花布商人沈燮均、陈维镛、刘桂馨,上海洋行买办郭茂芝、潘鹤琴,以及上海绅商樊时熏等人成立了董事会,并选定了南通城北15里的唐家间作为厂址所在地,并且确定厂名叫“大生纱厂”。经过5年艰辛坎坷的筹建,大生纱厂在1 899年5月23日正式开始纺纱,以“魁星”为商标,以显示状元办厂,借此扩大社会影响,推广销路。当年便有赢利,1900年纯利就有5万两。
大生纱厂利润总额逐年增长,但张謇不满足于仅仅设立一个盈利的工厂,在为大生拟定的《厂约》中便首先说明办厂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张謇的长久设想是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利用盈利创办新厂,不断扩大再生产,最后形成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盐垦和农田水利业以及金融服务业多业共行的大生集团。1900年,为运输大生物料,张謇设立大生轮船公司;1901年,他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的滩涂荒地,以期广植棉花,解决纱厂原料问题;1906年,张謇为了解决纺织机器设备的维修制造困难,开办了资生铁冶厂,还有广生榨油公司、大隆肥皂公司、吕四盐业公司、镇江铅笔公司、上海大达轮船公司、江浙渔业公司等也接连兴办起来。到一战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三十个,形成了一个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在东南沿海地区独占鳌头的新兴民族资本集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打仗,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张謇的事业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1917年,单大生纱厂的盈利就达76万两白银,1919年赚了263万两白银。到1922年张謇70岁生日时,大生集团四个纺织厂,资本达900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同时,在盐、垦、牧方面,他先后开办了20个盐垦公司,资本约为1600余万元。张謇成为东南实业界的巨人,70岁的他走到了人生的最高点,在报纸举办的民意调查中,他高票当选“最敬仰之人物”。这不仅源于他在实业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兴办实业之外的行动,即以实业为基础,“父教育,母实业”,建设一个区域的理想社会。他先后兴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吴淞商船学校等,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实业培养了各种有用人才。张謇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此后,他还先后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小学、幼稚园、盲哑学校等。1920年,他又将纺织、医学、农学三个专科学校合并为综合性的南通大学。同时,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图书馆、气象台、医院、公园等,使南通成为全国文化比较发达的示范城市。这一地方发展模式深深影响了不少有理想的实业家,如荣德生在无锡、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发展实业。
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再坏不过的时代终将张謇30年呕心沥血的事业毁于一旦。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原先蒸蒸日上的民族工业遭到重创,尤其是发展过陕的棉纺业,加之大生集团内部管理的问题,1922年起大生集团每况愈下,1925年7月,大生纱厂被上海的中国、交通、金城、上海四家银行和永丰、永聚钱庄债权人组成的银团接管。一年后的8月24日,张謇在悲凉之中离开人世,入殓时,家人依照他的吩咐,给他穿上大生纱厂织就的布衣。胡适说张謇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然而他敢于突破传统士商界限,状元办厂,投身实业,探索地方自治和建设,始终怀揣救国梦想并付诸实践,“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这已非用成功或者失败所能评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