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研判、有效应对

2013-04-29 19:25苗斌尹宏浩李京梅
西江月·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研判网络舆情监测

苗斌 尹宏浩 李京梅

【摘要】本文通过网络舆情的监测、监测的功能、日常监测、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以及监测系统的建立等五方面论述了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研判,及其应对策略与技巧方法。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有效应对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

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两方面保障:一是人力、资金等物质方面的保障。此外,对网络舆情较集中的如各高校的BBS,保证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日常运作。二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

二、网络舆情监测的功能

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热点识别能力。其次是倾向性分析与统计。对信息的阐述的观点、主旨进行倾向性分析,参考分析依据可根据信息的转载量、评论的回言信息时间密集度进行。二是主题跟踪的功能。主题跟踪主要是指针对热点话题进行信息跟踪,并对其进行倾向性与趁势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来源、转载量、转载地址、地域分布、信息发布者等相关信息元素,建立在倾向性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三是信息自动摘要功能。这一功能能够根据文档内容自动抽取文档摘要信息,准确代表文章内容主题和中心思想,用户无须查看全部文章内容即可快速了解文章大意与核心内容,提高用户信息利用效率。该智能摘要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调整不同长度。四是趋势分析的功能。通过图表展示监控词汇和时间的分布关系进行趋势分析和地域信息分布,以提供阶段性的分析,如信息传播的区域分布、转载量与转载网站类型等。五是突发事件分析功能。

三、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

日常监测是指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本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通过“舆论领袖”等手段,对日常舆情进行引导;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在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监测方面,因突发事件的变化因素多,内部关系较为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相关信息纷繁复杂,给管理机构的信息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巨大的压力又使决策者很难从容地对所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判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被遗漏或者忽视,从而对处理决策产生误导。

四、网络舆情监测的系统构建

网络舆情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针对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

一是舆情分析引擎子系统。舆情分析引擎为系统的核心。二是互联网信息采集子系统。该系统采用元搜索与信息雷达技术,智能信息抽取技术主要是针对特殊客户进行特定领域的信息采集。三是搜索引擎数据管理子系统。支持系统多用户分级管理系统,包括用户逐级进行审核功能;支持信息服务:最新报道、热点新闻、分类阅读、舆情简报、信息检索、Rss订阅等服务;信息文档转换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传统文件格式转换。

五、网络舆情预警

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网络舆情的预警流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首先,制定危机预警方案。其次,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最后,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

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与技巧方法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属于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部分,必须从物质条件、体制机制、方法技巧等方面加以系统考虑,统筹兼顾,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应对的科学体系。

1、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依托

从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必须要扎实做好以下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强大的组织保证和物质、技术支持。二是制定一套较为成熟的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制度。以上海市“8-15”网络涉日舆情为例,预案内容包括通知上海所有新闻网站,对相关消息不做头条、不开专题、不开设新闻留言板、不在论坛中讨论;加大监看力度,遇有相关敏感信息及时专报;及时编制相关新闻网上传播情况及舆情态势专报;立即删除并报告;传统主流媒体评论部做好素材与引导文章准备工作等。三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联动,产生危机应对的合力。四是危机事件后的有效评估。评估工作包括危机情况、采取措施、对下一阶段走向的研判、对前一阶段应对的总结,反思与建议等内容。

2、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

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的监测是常规工作和基础工作,耗费精力最多;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的预警环节位居其次,当监测发现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时就开始进入预警阶段;就发生概率而言,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的应对环节发生几率最小,只有当现实的危机发生后才开始进入应对程序,但危机应对重要性并非由此而小觑。监测、预警、对应三个方面构成政府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形成紧密契合、逐层推进的工作流程。

第一、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危机阶梯预案。除了制定《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总预案》外,还可以借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危机分为四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第二、尽快实现网络立法。网络立法是净化网络空间和减少网络情绪型负面舆论的有效保障。对此,国外的做法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好的启示。

第三、强化网络“把关人”。

第四、加强技术在网络舆情引导控制中的作用。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部分重要论坛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

【参考文献】

[1]谭伟.网络舆情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

[2]姜岭君.对完善网络舆情监督的理性探讨[J].青年记者,2008(23).

[3]陈勇,王剑.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以“安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09(3).

[4]王伟亮.从“躲猫猫”事件谈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新闻知识,2009(5).

[5]王不也.网络媒体如何引导舆论[J].新闻传播,2008(12).

[6]陶睿.论群体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

猜你喜欢
研判网络舆情监测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基于CRF文本挖掘的事故研判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