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
【摘要】“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法治社会”是中国梦实现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状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实现政治民主,而公民文化是实现政治民主,构建法治社会的强大软件。
【关键词】中国梦;公民文化;法治;市场经济;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随着道路的拓展、理论的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总体布局已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这些关于中国发展的阐述中,民主法治的建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一环,没有民主法治社会的构建,无法保障人民正当权益的诉求,使人民对社会产生失望,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威胁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这些变量都会诱发社会的变动,导致经济不能向前发展,人心不能凝聚,这些问题一旦扩大化都将使中国梦成为纸上谈兵,使之成为极少数人的梦而不是全中国人民的梦。
中国梦理念向我们提出了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也可以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离不开社会公平正义,这是现代社会法律及社会政治制度制定的根本出发点。人们渴望有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但是人性具有贪婪性,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和规则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一个法治社会,保障我们多数人的权益。构建法治社会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公民的态度是法治社会能否建立起来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公民文化是在政治文化的研究中逐渐形成的。著名的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在中外政治学家的研究中备受关注。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每一个政治体系的特定政治行为模式。在阿尔蒙德和伏巴的《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一书中,他们以“政治参与”为观察和比较的出发点花了5年的时间对美国、英国、墨西哥、意大利、西德五个国家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态度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分析,得出了“公民文化适合于保持一种稳定和有效的民主政治过程”的结论。阿尔蒙德在书中分析了3种不同的政治参与者文化:村民政治文化、臣民政治文化和公民政治文化。村民政治文化又称为地域型政治文化,臣民政治文化又称为依附型政治文化,而公民政治文化被称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村民政治文化所描述的是传统社会中,政治领袖与宗教领袖的重叠,村民对政治体系没有明确的意识,但是对共同体具有强烈的感情,但是没有形成调节他们与政治体系关系的规范和标准;臣民政治文化则是指对政治体系采取一种被动的关系,只与政治体系的输出有密切的关系,而没有积极的参与进去;公民政治文化存在于较为发达的地区,公民积极的参与政治生活,视自己为政治生活的积极成员,对自己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的意识,在任何层次上都存在对政治体系的评价和批评。在这里,由于我们所处在的时代和社会现状的客观局限,我们所要建立的公民文化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全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文化,而是既具有传统村民地域政治文化的特征,又具有顺从型的臣民政治文化的特征,但是绝大多数是具有参与型的公民文化的特征。
中国梦与公民文化的关系可以被看做是人的身体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健康状态程度的关系。要想人的身体健康,就得让身体的细胞健康,身体上细胞越健康,越遵循着客观的生理发展,越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个人与家庭被看做是社会的细胞,整个社会的细胞的融合体共同参与社会的建设,参与政治生活的讨论,形成一个良好的公民社会的氛围,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尽早的实现复兴,实现中国梦。
在中国梦这个伟大理念下,实现全民族的复兴成为了我们国家所有人的梦想,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力保障。社会是人的参与,需要一个符合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公民文化。这是一个政治概念,但这个概念服务范围却是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国家的公民文化的建设有别于西方国家,西方参与型的公民文化来自于西方个人主义的传统,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奴隶制城邦民主制下,每一个符合要求的公民都可以通过三千人大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城邦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度非常高。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思想,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理念,并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日渐传播,使人们树立了主体意识,而资产阶级的掌权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技术的发展,使这一切成为了可能。我们国家公民这个词汇出现于辛亥革命前,但是在百年的革命中,我们只有概念却没有实在的社会意识。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由封建社会的“臣民文化”向近现代的“公民文化”转变。我们的社会里,我们有“族民”、“子民”、“村民”、“草民”却没有“公民”。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有别于西方的发展,它不像西方那样过分强调个人主义,而是努力的寻求个人的独立性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平衡点,传统的臣民社会所包含的美德也将融入到现代公民文化建设中,使之成为一种和谐、平衡的公民文化。如何构建一个有别于西方社会,具有我们国家自身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民文化成为了我们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公民文化与市场经济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源,在这种以市场作为分配资源的机制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个人能动性,催发了人的主体意识,鼓励每一个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摧毁了原来臣民政治文化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打破了旧社会中等级意识,建立起了公民文化所需要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倡导每一个人参与其中,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的权利意识,自主、参与的精神得到体现和发挥,使人们在这种逐利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主体性和维护权利的竞争行为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公民意识,内化为每一个公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变革。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在过往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中,政府的行政指导占据着资源分配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下,政府必须改变、优化自身的职能,从管制市场发展为服务市场,进而服务市场的每一个合法的参与者。在市场参与者的主体意思的推动下,政府不得不推出一系列服务政策,将政府的权力下放到市场中,提高了市场的地位,给予参与者更多的能动性,在这样一个外在的变化中,极大的促使公民主体意识的成长,所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建设我国公民文化的重要基础。
公民文化与法治社会
中国梦是一个法治梦,中国公民渴望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自我发展的空间。
公民这个外来词进入中国已有百年多的时间,虽然现在我们高喊自由、民主、法治的口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摆脱不了旧时代的臣民政治的影响,法律意识在国民中还非常低。法治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公平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的,每个人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治社会能充分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诉求,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国需要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一个法治社会是必然的。建立一个法治社会除了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法律监督、执行的机关和人群,最强大的法律监督便是全体公民的监督。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公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法治社会的第一步便是建立一个法治政府,政府拥有每个公民赋予它的公共权力,权力用的正确则是造福百姓,但是权力是把双刃剑,在执行中如果违背权力的本质便会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成为违法犯罪的推动力。政府必须首先树立法治意识,在权力的行使中坚持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坚持为大多数人服务。美国著名的总统林肯说过“有什么样的政府便会有什么样的人民”,如果政府不依法行政,那么人民便会对政府失望,对法律产生失望,这样在社会中公民也不会遵守法律,这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是极其危险的,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公民文化必然不适应社会的长远发展,必然不能促使我们民族实现中国梦。法治社会的建立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个社会群体、组织、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树立自己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倡导全党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我们的法治社会。但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共同协调前进。“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决心,激发了社会公民的热情,客观上能够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参与程度,从而为建设我们的公民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舆论。反之,公民文化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强大的软件,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当每一个人都有了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那么这个社会就有了最强大的法律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了。总之,法治社会的建设是中国梦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为促进我国公民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公民文化建设的成就也不断推动法治社会向前发展。
公民文化与理性思想教育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公民文化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民接受相关教育的程度。教育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向人传导公民文化。公民教育是“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权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公民文化要求公民具有一定的政治知识、政治情感、政治理想等,这些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实践和生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育是这些方法中最快速有效的手段。教育不是盲目的,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向人们传输公民文化,合理教育人们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不过于狂热,也不过于冷漠。文革时期狂热的政治参与让每一个人都失去了理性,让大家忘掉了法律忘掉了原则,一切以自我价值为中心,使整个社会陷入巨大的灾难中,这样狂热的政治参与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面对政治生活“敬而远之”的冷漠的态度又极大的阻碍了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我们传授的公民文化是一种冷静的、有节制的、制度化的参与。这种理想的参与态度既不是来自以“扬善”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与社会的评估过于乐观与理想,对政府的监督不足;也不是来自典型的的西方的“抑恶”文化,对人性的认识充满了“幽暗意识”,对政府怀疑过度而信心不足。教育培养公民文化应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教育公民面对政治生活应该采取理性的立场和观点,利用合法的渠道和手段维护自己权益,树立权利意识,同时面对义务应积极承担,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公民有了良好的教育自然产生自己的判断标准,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将外在的公民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理性的政治思维。
实践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的理论灌输是难以展现参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政府及社会机构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这是提高公民参与度的重要方式。通过一定的实践,公民才能认识参与政治生活注意的问题和自己应该树立的态度,这样建立起来的公民文化在教育后才有稳定的传承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谈到中国梦就必须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便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指导地位,也是中国建设公民文化的指导思想。中国公民文化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公民文化的建设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淘炼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以来开拓进取,突破挑战总结出来的时代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建设公民文化的强大精神支柱;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我们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指导我们公民的行为,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社会生活的道德指南和法律指引,是我国公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必须坚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坚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精神、提供动力与树立判断标准。公民文化既是一个政治词语,便具有意识形态,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具有社会主义国家特色的公民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国梦,这是我们建设公民文化的目标和期望。在公民文化的建设中,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我们进行塑造公民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公民文化的建设是为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实现社会的和谐,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同时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应对我们现有的保守胆怯主义,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检测社会公民文化的标准是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体现一个公民社会的参与度看社会风尚便可知道,公民文化离不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检测与指导。
公民文化的建设包括对公民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与责任意识,民主与自由意识,理性思考表达意识等内容的培育。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念下,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中,利用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及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加以理性思想教育,不断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更好的维护公民的权益,更理性的表达公民诉求,更好的促进政治民主改革进程,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尽早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17~132.
[2]陈金钊.法律思维方式与公民文化的塑造[J].社会科学研究,2008(1).
[3]孙寅生.公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4).
[4]唐玉.公民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公民参与[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来君.论公民文化与法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6]姜淼.论我国公民文化建设的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7]周蓉.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
[8]新华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正确道路[DB/OL].新华网,2013-6-11.
[9]人民日报.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3-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