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龙
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其教育成效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了当代教育者共同研究的课题。而体育课作为我国教育中一门活动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它来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目的,是以下我们即将展开探讨的课题。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主要包括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在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下,充分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将一定的事物通过思维加以改造加工,是一种多向趣味性思考、多向创新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在小学体育授课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训练:
1. 将动作示范生动化,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活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规范动作进行示范,通过老师生动有趣的介绍和学生的直观观察,来初步了解体育的初步表象。与此同时,还要充分掌握体育动作的具体程序和结构,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训练学生翻滚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并用生动地语言加以描述,如首先做好青蛙跳的姿势,将臀部抬至腰以上,背部弯成拱桥状,头部点地。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最大化地掌握动作要领,加强记忆。
2. 以同一事物来引导学生的联想,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某一事物为例来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并激发想象力,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引导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的时候,借助弹簧来作为启发模型,让学生自己领悟起跑动作的规律以及原理。这样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能力在无形之中得以提升,创造性思维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升高。
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样是创造性思维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与能力的开拓。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是讲解相关的动作并作示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来达到掌握知识要领的目的。而逆向思维则与之差异甚大,它在教学的结构上与传统教学结构背道而驰。老师以部分错误的示范作为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学会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找出知识中的错误,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它所指的是人体大脑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综合不同的信息,从多个方向、角度和层次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以不同的方式来有效地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多端性和灵活性。多端性所指的是思考角度、层面和视角的多样性。而灵活性则是指思维模式的灵活多变性。而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面对同一问题时,有多样性的解题途径,并将这种思维模式很好地运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
1. 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借助实践活动来开展相关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相关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进而达到训练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 借助合理的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合理正确的设疑对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将相关问题提出,让学生为解决问题而探究、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练习发散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体育授课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带着目的性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和创新,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