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和“嘴”的辨析

2013-04-29 18:38殷晓君
西江月·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义

殷晓君

【摘要】“口”和“嘴”都是指人或动物进饮食和发声的器官,可说是十足的同义词——狭义的同义词或等义词。但这两个词即使在一般使用时也很少能够换用,如“五口之家”,不说“五嘴之家”;说“养活几张嘴”,不说“养活几张口”;说“一口猪”,不说“一嘴猪”。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本文主要从词的“语义取象”、语义、语用等角度来对“口”和“嘴”两个词进行辨析。

【关键词】嘴;口;语义取象;语义;语用

引言

“漱口”可以说“漱嘴”,“住口”也可以说“住嘴”。但是,“爽口”、“口腔”只能用“口”,而“嘴唇”、“撅嘴”只能用“嘴”不能用“口”。有时,“口”、“嘴”都可以用,但表达的意思有差别:“口角”,虽然也有“口边”的意思,但使用中更多的是指“言语不和”;而“嘴角”就只有“口边”的意思。由此可见,“口”、“嘴”并不能简单地说是同义词。尽管两者在语义语用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别,汉族人凭语感能够分清,但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就容易混淆。因此,从理论上弄清楚“口”、“嘴”的区别就显的非常必要。

一、“口”、“嘴”在语义取象上的差异

“语义取象”是指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image)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形由于识别和理解方式的差别——凸现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1]按照认知经验,人们会尤其关注事物中比较突显的部分,正是突显的认知经验决定了语言结构信息的设置。语义取象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整体认知的结果,是一种经验性的抽象的心理图式,一个取象可能涉及多种特征,其中某种特征居于前景位置;其他特征于背景位置。

《说文·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口”的释义强调进食说话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实施要依托于一种可以容物的载体。“口”的古文字形体正是一个容器之形口,是对人们心目中“口”的意象的象形记录,因此“口”的语义取象是一种功能性容器。嘴。本作“觜”。鸟喙。后泛指人和一切动物、器皿的口。指形状突出的部分。“本义:鸟嘴。语义分析:[鸟类]+[突出]+[器官]引申义:物体的突出部分。”[2]语义分析:[物体]+[突出]+[部分]这两个义项都具有[突出]这一语义属性,这一属性都限定指称对象“突出”的“形貌”,语义所属范畴都是“具体事物”,因此,“嘴”的语义取象是一种外形突起之物。

二、“口”、“嘴”在语义、语用上的差异

(一)“口”的语义分析[3]

1、“口”做名词时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口不言事,耻汉人部党之名。——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

(2)表示人、人口

(3)与说话、言语、口头有关。言语。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口才,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4)指牲口的年龄。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5)作用像口的通道。如: 出口、入口、门口、港口、出海口、口岸、进口(动词)、出口(动词)。

(6)功能像口的事物。“口”是饮食的工具, 具有啃咬事物的功能, 所以可以指事物锋利、猛烈的地方, 对人和物会造成伤害的东西, 如: 风口、刀口。

2、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3、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二)“嘴”的语义分析[4]

1、鸟喙, 后泛指人的口及一切动物之口。“嘴”是一个后起字, 《说文》中没有“嘴”字, 有的是“觜”字。“嘴”最初是指鸟喙, 鸟喙是突出的,这是“嘴”不同于“口”的重要特征。凡是强调突出的方面, 基本都用“嘴”, 而不用“口”。对于人来说, 突出在外的是唇, 因此凡是和唇有关的词语, 基本都用嘴, 如: 撅嘴、咧嘴、笼嘴

2、物体突出的部分。由尖突的鸟喙进一步引申,凡是物体突出部分,都用“嘴”,如: 沙嘴、喷嘴、奶嘴、电嘴、壶嘴、烟嘴。这些事物虽然也有“口”的功用,但更强调的是突出的部分,因此无法用“口”替换。“山嘴”强调的就只是山突出的部分。

3、指说话、言语。“嘴”与“口”一样,也是说话的器官,因此引申出“说话”、“言语”的义项。组成的词也相当多, 如: 嘴笨、嘴乖、嘴快、嘴软。

(三)“口”和“嘴”的语义、语用辨析

1、从理性义看“口”和“嘴”的差异。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口”、“嘴”有相同的义项, 也有各自不同的义项, 在那些不同的义项上, 两者显然是不能互换的。在语义接近的义项上, 由于“口”、“嘴”本义的差别,在构词上对语义也存在潜性制约。指具体的进饮食器官时,“口”更偏重的是内部的腔, 而“嘴”侧重的是外部的唇及口的周围。

2、从色彩义看“口”和“嘴”的差异。

(1)从感情色彩看“口”和“嘴”的差异

由“口”组成的词语有褒义的,如,有口皆碑、口谐辞给(言辞诙谐敏捷);有中性的,如,哑口无言、口不二价、口不择言、口干舌燥、口传心授等;也有贬义的,如,口不应心、口蜜腹剑、口是心非、口轻舌薄、口惠而实不至等。而由“嘴”组成的词词或成语、俗语大多是贬义的,如,嘴笨、嘴碎、嘴硬、嘴懒、嘴笨拙舌、“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等。

(2)从语体色彩看“口”和“嘴”的差异

由“口”构成的词更多古语和书面语色彩,来源也较早,如“口吃”可见于《史记韩非传》,“口讷”见于《后汉书刘儒传》。而“嘴”类词语如“嘴甜”、“嘴乖”多为口语词,更多一些通俗性和形象性,出现时代也较晚早期的书面语中,人的口都只用“口”人说的话也只用“口”,不用“嘴”,在使用过程中,由“口”组成的词便逐渐凝固化。虽然“嘴”后来具有了“口”的这个义项,但由于“口”形成词语已经凝固化,进入语言的词汇系统,在这个语义上已经事先“占位”,因此含有此语义的“嘴”无法进入书面语,只能更多地进入了口语。

小结

通过上文从“语义取象”、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口”和“嘴”的分析我们看到,“口”和“嘴”在语义取象、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会存在“口”和“嘴”两个意义基本相同的词的原因,同时这也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为什么存在大量的同义词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在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时,我们不仅要从语义、语用方面进行辨析,同时也应该从语义取象角度去探析同义词深层认知方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史锡尧.“口”、“嘴”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1994(01).

[2]吕传峰.“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J].语言研究,2006(01).

[3]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语言大学, 2007.

[4]赵倩.(2010a)语义取向对词义演变的影响——以“首、头”为例.

[5]赵倩.(2010c)语义取向对词义演变的影响——以“牙、齿”为例.

猜你喜欢
语义
语言与语义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基于产品语义的调味瓶设计
“V+了+NP1+NP2”中V的语义指向简谈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V+X+算+X”构式的语义功能及语义网络——兼及与“V+X+是+X”构式的转换
“熊孩子”语义新探
语义交换对象在交换模型中的使用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