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硕硕六年级转入我班:他个头不高,活泼好动,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散漫,经常情绪波动,课堂内外常常故意大声喧哗,特别是他还有偶尔的偷窃行为。原班主任老师经常找其谈心,也找家长一同教育,但收效甚微。同学们都看不起他,孤立他,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问题学生。
二、案例的原因分析
1. 家庭原因。硕硕的父母都是外来打工者,每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天长日久,孩子便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家长没有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而是一味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抗拒、逆反的心理,开始自暴自弃,自信心也逐渐丧失了。
2. 学校原因。正是由于硕硕学习的成绩差,行为不良,在学校便自然得不到同学们的信任和老师的关爱。久而久之,由于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孩子的缺点不断突显。
三、案例的心理辅导过程
1. 营造平等、信任的舆论环境。由于同学们对他的过去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怎样让他找回自尊和自信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也就在这方面动起了脑筋。
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收作业,硕硕说作业本忘在家里了。其实,我早在家访时从他父亲口中得知他根本没有写完作业。我想,硕硕说谎一定是因为他还有爱面子的心理吧,刚到一个新集体,他一定想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同学面前吧,我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说:“硕硕刚到我们班,不知道开学第一天收作业的规定,那就让他明天亲自交给老师,你们看可以吗?”下课后,我把硕硕叫到了办公室:“硕硕,今天你说谎了是不是?我没有指出来,那是因为老师相信你,相信你会改正错误的。”硕硕可能是感谢我,频频使劲地点着头。看到这儿,我接着又说:“老师希望你呀,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还希望你不再拿同学的东西,这一点你能做到吗?”他疑惑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如果你需要什么学习用品一定跟老师说,老师会买给你的。”听到这儿,他眼圈潮湿了,哽咽地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不会让您失望的!”第二天,硕硕就把补完了的暑假作业亲自交给了我,于是,我抓住了这个契机,在班里表扬了他,他也因此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鼓励。
我知道,孩子的缺点不是立即就能彻底克服的,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甚至可能会出现多次反复。于是,我便密切地关注硕硕的一言一行,发现问题,思想工作就及时跟进。我发现硕硕从间断地完成作业,逐渐能坚持完成每次作业。硕硕在经历自我斗争、自我改进的过程中,也从中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爱和信任。在多次受到表扬后,他重新找回了自尊和自信。这样,他就在这个平等、信任的环境中愉快地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
2. 把“赏识”作为转化机制。硕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不但在学习上知道努力,同时还经常帮助同学值日。于是我又抓住这个契机,首先找其谈心,称赞他爱劳动,爱帮助同学,老师真为他高兴。不久,我发现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会修理桌椅、门扣。硕硕主动地为同学们修理桌椅,做好事,我也就因此在班内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于是同学们也主动与他接近,开始从心里接纳了他。
3. 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心理教育合力。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我多次与硕硕的父母进行交流,向他们介绍现代教育的一些新理念。同时建议他们,平时要多与孩子交流,共同进行一些有益的亲子互动活动。一段时间后,硕硕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心,父子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了。硕硕妈妈感激地说:“是老师的教育让我对孩子又充满了希望……”是啊,教师不仅要成为儿童教育的高手,还要成为善于做家长工作的能手。
四、案例的效果显著
硕硕现已升入了初中,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已成长为班级中深受同学们欢迎和喜爱的一员。他不但改掉了偷窃等不良行为,而且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更令人欣喜的是,他开始能够充满自信,与同学平等相处。
五、专家的点评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位教师的做法值得称道。她抓住了“培养和强化自信心来促进转化”这个重要策略,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马斯洛曾在人的需要层次论中,把“尊重的需要”视为人的高级需要之一。满足这一需要就会促进人的发展,如果伤害这一需要,则必然会扭曲人的发展。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个性品质,自信心对他们来说还只是一株嫩芽,教师的讽刺、挖苦、疏远或冷落,都会损伤孩子们的自信心,并由此引发儿童诸多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位教师还善于因势利导,给予后进生充分的信任,使问题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自信,既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又调动了其自身向上的因素,进而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和提倡!
作者简介:张宇(1963-),女,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