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柠
漫步池袋“文化史”
与六本木、表参道、下北泽等标签化的小资胜地不同,在一般日本人的心目中,池袋也许并不是那种超小资的地界。但池袋的一部文化史就摆在那儿。
与新宿、涩谷并称为三大都心之一,池袋站是东京都内最大的车站之一:有八条城铁(地铁)路线在此中转,每天吞吐近300万人,站内有上百个出口,店铺林立,恍如迷宫。
至少在中世,便有了池袋的地名。池袋跟新宿、涩谷一样,在“过度开发”的东京,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相当有“质感”与“张力”的“城中城”。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城市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且有纵深感。如车站前是繁华的商业区,高档百货店、品牌店鳞次栉比。东口的明治通两侧,有很多小剧场和电影院,还有辈出了伊丹十三、山田洋次、役所广司等名导名角儿的舞台艺术学院。1989年以来,这里大大小小12座剧场、电影院于每年9月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池袋演剧祭。
再往深处,是一间挨一间的小料理屋、酒吧、风俗店,平时白天很安静,当看到三三两两的上班族领结松到胸前、西装搭在肩膀上、步履踉跄的姿态时,你就要小心末班地铁的时间了———夜池袋有魅惑而危险的一面。
去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天气晴好。我沿着野田宇太郎的路线漫步池袋。从西口再往西走大约五分钟,见左手有条细道,入口处有一个派出所,路牌上写着“立教通”。沿立教通步行七八百米,便看到立教大学的正门。立教大学作为“东京六大”(东大、早大、庆应、明治、法政、立教)之一,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教会学校。跟日本所有大学一样,完全是开放式的,外部人可自由出入。主楼前的广场上有两株巨大的喜玛拉雅杉树,修剪成塔形,一左一右。整饬的形状、嫩绿的针叶,在旁边火红的枫树映衬下,煞是好看。红砖结构的主楼只有二层,中间是钟楼,墙上爬满了常春藤。穿过主楼的门洞往里走,是现代风格的教学楼,虽然是钢混结构,但外墙均饰以类似红砖的装饰材料,整座校园风格高度协调。
我想看一下校史展览,看一看有没有对周作人的记载,可问了俩学生,却都不得要领。碍于时间,也无法久留,于是便从自动贩售机里买了一杯热咖啡,坐在一棵大榕树下的长凳上,边喝咖啡,边想象百年前周作人在此间读书时的面影。从头顶的树上传来乌鸦的叫声,眼前的草坪上,鸽子和不知名的野鸟在悠闲地散步、觅食……我对周作人的想象也终于不得要领。
回来的路上,路过一家旧书店,店幌上写着“夏目书房”。进去一看,艺术书籍所藏颇丰,我所研究的竹久梦二竟有一个专柜。翻了40分钟,购书八种,一半是梦二。其中一本梦二画集,是明治四十四年洛阳堂初版的复刻毛边本,品相堪称“完璧”。
结账时,才发现店主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坐在柜台里看书。见我买了不少竹久梦二,便问我怎么会喜欢梦二。我说我曾写过梦二的评传,分别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她更吃惊了:“中国人也喜欢梦二,这真是太好了!梦二的作品,让人越看心里越静,真真是好东西……日本的文化,多来自中国,可居然就跟中国打起仗来。唉,真搞不懂……”
临走时,老太太执意送我一册印制精美的古书目录《波希米亚通信》,是2012年10月的最新版,说上头网罗了本店和分店的全部精品收藏。我一听还有分店,连忙打听所在。老太太指着目录上“波希米亚”几个字说:“就在神保町。哝,就是这个店名。”这下轮到我吃惊了:因为那家位于神保町铃兰通上的“波希米亚”书店(BOHEMIANSGUILD ),是笔者从十几年前“人在东京”时便常常光顾的艺术书店,老板是一位英俊的青年,姓樱井,跟我还交换过名片。
我说:“樱井先生是您什么人?”“我儿子,老二”,老太太答道。“原来如此。请代问他好。过一两天,我就去店里看他。”老太太一个劲儿地点头,致谢,然后走出柜台,直把我送出门外。
我还礼,告别老人。待走出十米开外,再次回头挥别时,见老太太还在向我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