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 Bridge
在波兰海港城市格但斯克有一堵砖墙,它虽然不如柏林墙有名,却是一座丰碑,赞颂着这个城市不容否认的历史地位。
当地人把这堵墙称为“瓦文萨墙”,以此纪念这位民族英雄。1980年8月,瓦文萨受到命运之神的感召,冲破壁垒,组织格但斯克造船厂的工人举行集会和一系列的大罢工,最后逼得波兰政府作出让步。
以此为契机,一系列历史事件慢慢发酵,在差不多10年之后,波兰举行了东欧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自由选举(1989年4月)。5个月后,柏林墙轰然倒塌,整个世界天翻地覆。
这段被保留下来的“瓦文萨墙”就位于格但斯克造船厂附近。不过那里现在是一个主题展馆,展览主题名为《通向自由之路》(是格但斯克城著名景点之一),详细展现了从1945年东欧开始“斯大林化”到1989年革命的历史。通过无数的照片、新闻纪录片和艺术作品,人们可以重温这段时间里东欧所有重要的起义和事件:1953年柏林的骚乱、1956年匈牙利的十月事件、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以及格但斯克的数次大罢工(1970、1976和1980)和团结工会的建立。
展品中有前教宗若望·保罗二世于1979年重访故乡波兰的动人镜头,也有1981年12月格但斯克宣布军事管制后,坦克在街道上巡逻的恐怖镜头。有一件展品揭示了格但斯克造船工人罢工的主要原因:一家复原的七十年代食品店。这家店里面买不到任何食品。嘉百莉拉(我的导游,她在格但斯克长大)讲解道:“那个时候,工人们吃不饱饭,在温饱线上挣扎。”
走不远就到了造船厂的大门口,船厂仍在营运,但是已经没多少工人了。大门口矗立着3根十字架,以纪念在1970年罢工抗议中丧生的44名工人,船厂大门上仍钉着团结工会的飘带。
尽管1989年的革命中,柏林、布拉格和布加勒斯特发生的故事更吸引人的眼球,但格但斯克是为这一切打下基础的地方。想要进行一次追溯1989年东欧革命的旅行,就应当从这个城市开始,我想以此表示我的敬意。此外,格但斯克靠近波罗地海,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总是认为格但斯克是一个重工业港口城市。我知道这个城市过去属于德国(1945年前,这里叫做但泽),也是汉萨同盟成员市之一。但不管德国曾经留下了什么痕迹,波兰战后的新秩序都已经将它们彻底荡涤一空。
有意外惊喜总是一件好事。城里的皇家大道连接了16世纪修建的高地之门、金色之门和绿色之门,美丽的绿色之门过去是王室宅邸,现在是瓦文萨的办公室。从这里延伸出了许多让人惊叹的街道,两旁满是精美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哥特式建筑,让人赞叹流连。这个城市始建于1000年前,1308年被条顿骑士征服,但美丽的佛兰德和尼德兰建筑也星罗棋布地点缀其间,因此你不时会有身处阿姆斯特丹的错觉。这里还有宏大的教堂,庄严的市政厅,精美的屋顶和角楼,以及华丽的海神喷泉广场。
更令人惊喜的是,二战结束时格但斯克几乎已经没有完好的建筑,你现在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在战后复建的。
“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感受这个城市的魔力。”嘉百莉拉说,“我们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瓦文萨,198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伟大的科学家(丹尼尔·法伦海特,华氏温度计发明人;约翰·赫维留斯,天文学家);哲学家和作家们在这儿找到灵感(叔本华,贡特尔·格拉斯)。格但斯克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城市。”
确实如此,在这里的街道漫步,灵感似乎会不断地找到你。尽管整座城市都是复建的,你还是会产生错觉,仿佛自己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这里还是往日的但泽,波罗的海最富庶的城市。
不过当你离开满是咖啡馆和珠光宝气的市中心,还是能找到很多带着社会主义规划痕迹的沉闷街区。有些地方的屋墙上甚至还留着1945年巷战时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弹孔,这里的老人也有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
嘉百莉拉表示:“我们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后最初的几年非常困难,有一段时期格但斯克仿佛是狄更斯小说里的伦敦。”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大为好转,邵珀特是一个离格但斯克十几公里远的海滨度假地,当地人现在经常去那里享受美好的假日时光。
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到了邵珀特,入住了久负盛名的索菲特大酒店(这家酒店接待过戴高乐和希特勒)。在一个宽敞的海景房间里,我尽情地欣赏着美丽的沙滩,世界上最长的木质长桥码头,还有一个小小的半岛。邵珀特是一个很有古典品位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新艺术主义建筑,氛围十分轻松,使人愉悦。
那天晚上,我去了好几家酒吧。在酒吧里找座位不容易,讲话也要大声嚷嚷才能听见。后来,我在时髦而迷离的克鲁克大宅发现了梦想夜总会,这里满是漂亮光鲜的年轻人,对他们来说,生活是甜蜜的,一切皆有可能。夜生活总是属于年轻人的世界。梦想夜总会的装修十分现代,有水晶玻璃装饰的立柱,放着流行的音乐。舞池上方吊着两个秋千椅,上面坐着两个迷人的姑娘,她们摇曳着俯瞰底下跳舞的人们。
我要了Mojito鸡尾酒,在这个有点超现实的魔幻空间里啜饮。过了午夜我依然不急于离去。波兰的共产主义早已结束,但梦想夜总会里聚会的高潮还没彻底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