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雨
《诗经》很古老了,里面有一首《伐檀》,同样古老。记得里面一些接近反复的句子:“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廛音缠,是一户的意思,三百廛就是三百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县同悬,貆就是獾子)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翻译过来就是:“不播种子不收割,为何取粮三百廛?冬天不打猎,夜里不捉禽兽,为什么你家院里挂满猪獾?那真诚正直的好君子,他们决不白吃饭。”
这段诗被人们解释为对剥削者的嘲讽、讥刺和斥责,用来责问不劳而获的剥削者,说他们恣意掠夺,尽情享用别人的劳动果实。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讨厌不劳而获。就有人提出响亮的口号: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样的口号早已深入人心。
所以,人们都以勤奋劳动为荣,以不劳而获为耻。这一观念存续之长差不多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相等。
不劳而获被人视为可耻,那么,假如劳而不获该会怎样?
我们可以推想以下的场景:一群学子,三更灯火五更鸡,孜孜矻矻,埋首苦读,可到考试的时候,因为户口不在重点大学所在的城市,虽然比人家多考三十多分,却依然名落孙山,与心目中向往的大学无缘,他会是什么心情?他们除了伤心和不平还能有什么?你不能责怪他们不努力,责怪他们没有付出。
我们还可以想象如下的情况:一群农民,他们日未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眼看庄稼长势喜人,心里盘算着秋收后盖个新房,给儿子娶个媳妇。可上边一句话,那粮不要了,要改种树或是种别的,或者粮也不种,树也不种,要“种”房子了。他的小算盘就算白打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除了叹息,除了改种又能干什么?有些人会愤怒地骂几句,有些人会愤怒地对峙一下,然后得到一点可怜的补偿,就束手无策,就乖乖就范。
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情况是:许多农民工起早贪黑,干最重的、最危险的活,吃没有什么油水的饭,被炸伤或被砸伤都没有公费医疗。他们只想靠劳动创造一份家业或靠劳动维持温饱的简单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有时竟然也会落空。无良的老板在他们付出劳动后,把他们的工钱席卷一空,让他们过年都回不了家。他们终日劳动,最后却一无所获,他们欲哭无泪,甚至哭诉无门。这时候,你再跟他讲劳动光荣,跟他讲其他什么大道理,他还能听进去吗?
现实是无声的,现实也是有力的,无论是宣传了多久多么有劲的东西,只要让他在现实面前碰得鼻青脸肿,人们就不会再无条件地相信。
现实中的人们,工头也好、政府也好,都应该保护好人们心中美好的信念,不要让它像气球一样,总被无情地碰破。人们一旦不相信过去那些美好的信念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就都会发生。
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让人们劳而无获更为可耻。总是劳而无获,人们就会伤心,就会转向,就会灰心,就会爆发。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普希金的诗句:
在西伯利亚那深深的矿坑中,
请坚持你高傲的忍耐。
辛酸的劳动并非徒然,
崇高的理想不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