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瑚
别看他看起来很斯文,其实他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脑子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妙点子。比喜羊羊更机智勇敢、比懒羊羊更幽默可爱,比慢羊羊更爱发明创新,他就是湖南省醴陵市实验小学的科技教师——廖振华,学生眼中敢做敢当的“疯狂博士”。
从事科技辅导工作十余载,他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100多件发明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优秀会员、湖南省优秀科技教师等。
廖振华从小就不安分,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拆得七零八落,为此还挨了不少板子。家人本来以为当了老师的他做事会稳重一些,殊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006年,怀抱着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梦想的他毅然离开了条件较好的醴陵市第十三中学,到醴陵市实验小学担任专职科技教师。
万事开头难,虽然之前在醴陵市第十三中学兼职科教工作,但当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科技教学工作中时,面对学生们天马行空的问题,他还是有些招架不住。
于是,他不得不买大量专业书籍给自己充电:《怎样成为发明家:50小时学创造》、《迷你科学小发明》、《让孩子学会如何创新》……一有时间他就专心阅读这些书籍,埋头钻研,有时候被书中某个新奇的创意所吸引,忙着做笔记,连饭都顾不上吃。
当有些问题在书中找不到答案时,廖振华也不怕笑话,揣着疑问去请教一些老专家和本校的老科技教师,或者是参加比赛时认识的科教名师。但凡与科技教育有点关联的老师,他都会主动联系,有事没事聊上几句。
为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廖振华把家里当成了发明创新的试验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好点子,并把这些好点子变成小发明作品。
当看到母亲搞卫生时踩在凳子上摇晃得厉害,他就发明了一把实用的两用椅梯;看到妻子在家做菜时不方便,他发明了人见人爱的“板栗剥壳机”;和儿子出去旅游时发现衣架带少了,便发明了“旅游用简便干衣架”……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科技创新博客,将平时收集到的实用信息、科技资讯以及课堂实录、教学后记都记录在博客里,用以更好地指导科技教学工作。
作为醴陵市实验小学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廖振华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将科教事业视为红颜知已,家里的原配常常为此而吃醋呢。
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呵护有加。平时都跟学生们呆在一起,学生们只要将新奇创意告诉他,他都会指导学生想办法将这些创意变成小发明。
科技创新社团就是廖振华指导学生们将创意变成发明的“大工厂”。这个“大工厂”里有500多名小成员,每天,科技创新社团的意见箱里都会有他们的好创意。
有时学生们的灵感来了,几十个创意一起爆发,这时候廖振华发挥“疯狂博士”的威力,手把手地教他们寻找创意中的关键创意点,各个击破,并联系生活实际,把脑海中模糊的想法具体化。
通过他和学生们的共同合作,一个个新颖又实用的小发明应运而生:卫星天线自动去除冰雪装置、手提电动切割机的除尘装置、自走式汽车用三角警示牌……
在课堂外,廖振华要求学生们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醴陵瓷器出口为什么不景气?高铁建设与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古文物保护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带领学生们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写成科技小论文,提出解决办法。
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学生们只要找“疯狂博士”廖振华就对了,他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究问题的根源,做出意想不到的小发明。
2008年湖南出现冰冻天气,道路因此结冰,大量汽车堵塞在高速公路上,滞留时间最长达75个小时,能不能利用机动车的尾气来融冰呢?当学生向他请教这个问题时,他认真研究问题,引导学生从汽车排气管的尾气排放角度入手。
他们改变汽车排气管的尾气排放角度,将尾气引入到装有金属导流格栅的金属导管中,并用金属箍固定,从而制作出“汽车排气管余热道路融冰装置”。
从这些科技教学实践活动中,廖振华总结出了3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偶然发现法、课堂延伸法、问题探究法。这3件法宝不仅在醴陵市实验小学发挥了作用,还普及到了整个醴陵市科技教学领域。
目前,醴陵市实验小学设立了科技橱窗、科技长廊等阵地,网络活动室、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室、科技创新活动室每天都活跃着学生们的身影,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制作等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小擂台。
在廖振华眼中,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对症下药,通过查找资料、反复试验,人人都可以做出小发明作品。
对于未来,他早已画下蓝图:准备在今年成立一个让更多的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发明、热爱创新的科学梦工厂。
让科学之梦飞翔,廖振华这位敢做敢当的“疯狂博士”就是学生们的梦想魔法师。在今后的科教道路上,他会让更多学生的科学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