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应用题的命题规律透视

2013-04-29 00:44宋卫东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包装盒应用题本题

近年来江苏高考一直坚持对数学应用题的考查,不仅落实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的新课标理念,还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江苏高考近5年应用题得分情况如下: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发现,江苏高考应用题的命题虽然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注意把握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难度,但从考生得分的来看,还不够理想,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下面就近年来的江苏高考应用题进行分析,透视试题特点,挖掘命题规律,希望给我们2013届高三教师和考生有所启迪.

一、几何背景函数化

几何背景函数化是近年来江苏高考应用题的一大特色,一直深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此类问题往往背景相对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俗易懂.本类考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2011年江苏卷第17题)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cm,

(1)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cm2)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

(2)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cm3)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定义域、立体几何中简单几何体侧面积与体积公式、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内容,综合性强,覆盖面大.第(1)问利用面积间的关系,确定侧面积S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后,求其最大值;第(2)问先建立函数解析式,确定定义域,由于目标函数是关于x的三次函数,因此利用导数求最大值.

解:(1)S=602-4x2-(60-2x)2=240x-8x2=8x(30-x)(0

(2)V=(2x)222(60-2x)=22x2(30-x)(0

当0

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为22(60-2x)2x=12.

例2(2008年江苏卷第17题)如图,某地有三家工厂,分别位于矩形ABCD的两个顶点A、B及CD的中点P处,已知AB=20km,CB=10km,为了处理三家工厂的污水,现要在该矩形ABCD的区域上(含边界),且与A、B等距离的一点O处建造一个污水处理厂,并铺设三条排污管道AO,BO,OP,设排污管道的总长为ykm.

(1)按下列要求写出函数关系式:

①设∠BAO=θ(rad),将y表示成θ的函数关系式;

②设OP=x(km),将y表示成x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选用(1)中的一个函数关系,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使三条排污管道总长度最短.

分析:本题以污水处理为背景,第(1)问先建立两个函数关系式,第(2)问从(1)中选一个关系式进行求函数最值,进行横向探究,既照顾到了考生的实际,也使问题变得比较平缓,充分体现问题背景的公平性.

解:(1)①延长PO交AB于点Q,由条件知PQ垂直平分AB,若∠BAO=θ(rad),则OA=AQcosθ=10cosθ,故OB=10cosθ,又OP=10-10tanθ,

所以y=OA+OB+OP=10cosθ+10cosθ+10-10tanθ,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20-10sinθcosθ+10(0<θ<π4).

②若OP=x(km),则OQ=10-x,所以OA=OB=(10-x)2+102=x2-20x+200

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x+2x2-20x+200(0

(2)选择函数模型①,

评注:近7年(2006-2012)的江苏高考应用题,有5年都是采用几何背景函数化(除09年为商业的满意度问题和07年概率题,无图),此类问题往往依托图形,有时利用平面几何或立体几何的面积、体积公式建立函数模型(以三次函数为主,如2006年江苏卷第18题及例1),有时借助解直角三角形或初中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内容探寻函数关系式(以三次函数、三角函数为主),结合定义域,运用求导的方法求函数最值(如例2).此类问题背景简单,比较平缓,充分体现问题背景的公平性.

二、测量背景不等式化

测量背景的应用题近年来一直是高考应用题命题的热点,全国其它省份的测量背景的应用题都是以解三角形为主,主要是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侧重考查方程(组)思想,而江苏高考常会以函数思想立意(有时会结合方程思想),而后运用不等式的知识(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为主),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2010年江苏卷第17题)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的高度h=4m,仰角∠ABE=α,∠ADE=β.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α、β的值,tanα=1.24,tan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m,试问d为多少时,α-β最大?

分析:本题是以三角形为模型考查考生的应用意识,是从课本中寻求应用问题的载体,其原型是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11页第3题.本题考查了解斜三角形、两角差的正切及基本不等式的运用.在(1)中利用初中正切函数的定义,结合图形就可以得到关于H的方程;(2)中H为定值,d为变量,关键是将问题转化为求tan(α-β)关于d的目标函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要注意对角的范围进行讨论.

解:(1)HAD=tanβAD=Htanβ,同理:AB=Htanα,BD=htanβ.

AD-AB=DB,故得Htanβ-Htanα=htanβ,解得:H=htanαtanβ-tanα=4×1.241.24-1.20=124.则电视塔的高度H是124m.

(2)由题设知d=AB,得tanα=Hd,tanβ=HAD=hDB=H-hd,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Hd-H-hd1+Hd·H-hd=hdd2+H(H-h)=hd+H(H-h)d

d+H(H-h)d≥2H(H-h),(当且仅当d=H(H-h)=125×121=555时,取等号)

故当d=555时,tan(α-β)最大.因为0<β<α<π2,则0<α-β<π2,所以当d=555时,α-β最大.故所求的d是555m.

例4(2012年江苏卷第17题)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在地平面上,y轴垂直于地平面,单位长度为1千米.某炮位于坐标原点.已知炮弹发射后的轨迹在方程y=kx-120(1+k2)x2(k>0)表示的曲线上,其中k与发射方向有关.炮的射程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标.

(1)求炮的最大射程;

(2)设在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忽略其大小),其飞行高度为3.2千米,试问它的横坐标a不超过多少时,炮弹可以击中它?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是函数、方程和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第(1)问求出炮的最大射程即求y=kx-120(1+k2)x2(k>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最大值,建立x关于k的函数关系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x的最大值.第(2)问求炮弹击中目标时的横坐标的最大值,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解.

解:(1)在y=kx-120(1+k2)x2(k>0)中,令y=0,得kx-120(1+k2)x2=0.由实际意义和题设条件知x>0,k>0.∴x=20k1+k2=201k+k≤202=10,当且仅当k=1时取等号.

∴炮的最大射程是10千米.

(2)∵a>0,∴炮弹可以击中目标等价于存在k>0,使ka-120(1+k2)a2=3.2成立,

即关于k的方程a2k2-20ak+a2+64=0有正根.

由Δ=(-20a)2-4a2(a2+64)≥0得-6≤a≤6,即0

此时,k=20a+(-20a)2-4a2(a2+64)2a2>0.

∴当a不超过6千米时,炮弹可以击中目标.

点评:此类问题的解决一定要有函数的思想,先建立“目标函数”,从而化归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题目难度不大,对建模能力的要求不是太高,但由于知识的融合度大,目标函数隐蔽性又强,考生会意识不到建立目标函数来解题(如例3与例4),从而会失去解题的方向.

三、商业背景利润化

这类应用题常见于产品制造,商品买卖,投资理财,风险决策,经济核算等,由于取材背景广泛,考生需要抓住问题的实质,结合数学知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顺利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获得解决.

例5(2009年江苏卷第19题)按照某学者的理论,假设一个人生产某产品单件成本为a元,如果他卖出该产品的单价为m元,则他的满意度为mm+a;如果他买进该产品的单价为n元,则他的满意度为nn+a.如果一个人对两种交易(卖出或买进)的满意度分别为h1和h2,则他对这两种交易的综合满意度为h1h2.

现假设甲生产A、B两种产品的单件成本分别为12元和5元,乙生产A、B两种产品的单件成本分别为3元和20元,设产品A、B的单价分别为mA元和mB元,甲买进A与卖出B的综合满意度为h甲,乙卖出A与买进B的综合满意度为h乙.

(1)求h甲和h乙关于mA、mB的表达式;当mA=35mB时,求证:h甲=h乙;

(2)设mA=35mB,当mA、mB分别为多少时,甲、乙两人的综合满意度均最大?最大的综合满意度为多少?

(3)记(2)中最大的综合满意度为h0,试问能否适当选取mA、mB的值,使得h甲≥h0和h乙≥h0同时成立,但等号不同时成立?试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与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数学阅读能力.本题关键是确定mA与mB的范围:因为甲生产A要12元成本,乙只要3元成本,所以如果甲向乙买A产品价格就不能高于12元,即mA∈[3,12],同理mB∈[5,20].

(2)当mA=35mB时,h甲=m2B(mB+20)(mB+5)=1(1+20mB)(1+5mB)=1100(1mB)2+251mB+1,

由mB∈[5,20]得1mB∈[120,15],所以当1mB=120,即mB=20,mA=12时,甲乙两人同时取到最大的综合满意度为105.

(3)由(2)知h0=23

因为h甲·h乙=12x+12·yy+5·xx+3·20y+20=12x+36x+15·20y+100y+25≤49

所以当h甲≥23,h乙≥23时有h甲=h乙=23

因此不能取到mA、mB的值,使得h甲≥h0和h乙≥h0同时成立,但等号不同时成立.

例6(2010年江苏卷附加题第22题)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记X(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的分布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解:(1)由题设知,X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X=10)=0.8×0.9=0.72,

P(X=5)=0.2×0.9=0.18,

P(X=2)=0.8×0.1=0.08,

P(X=-3)=0.2×0.1=0.02.

由此得X的分布列为:

X1052-3

P0.720.180.080.02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n件,则二等品有4-n件.

由题设知4n-(4-n)≥10,解得n≥145,又n∈N,得n=3,或n=4.

所求概率为P=C34×0.83×0.2+0.84=0.8192

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0.8192.

评注:本类问题难度适中,但往往题目长,阅读量大,加上又是与商业相关的问题,多数同学对与商业相关的应用题有畏难的意识(主要是缺乏生活经验),加上题目又放在高考试卷的偏后位置,学生做题时间紧,放弃的多,因此得分偏低.可以预测,江苏高考应用题若涉及商业或经济类问题,背景肯定比例5、例6简单,思路肯定会更清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体现出公平性.

(作者:宋卫东,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包装盒应用题本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智能可视化便携式疫苗运输包装盒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零食包装盒的百变大咖秀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包装盒的来历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
A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