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化学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3-04-29 10:16范丽英
关键词:氨水二氧化碳体积

范丽英

一、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提升思维的高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整体的知识观念,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思维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较高层次的思维和透彻的分析面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1. 如何除CO2中少量的CO?

看到CO,学生常常会从点燃的角度考虑,片面地认为CO有可燃性,能燃烧,又正好生成CO2,因此错误地选择点燃的方法除去CO。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考虑到有较多量的CO2存在时,CO是不能燃烧的。在学生感到“豁然开朗”时,及时向学生渗透考虑问题要全面,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能以偏盖全的意识。

例2. 把点燃的镁条迅速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会看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能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且析出黑色固体附着在集气瓶内壁上。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看到该题目,学生首先感到困惑的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镁条怎么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在学生“意外”之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二氧化碳只不过是在“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适时地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逐步提升思维的高度。

二、阶梯质疑,纵深释疑,开掘思维的深度

如,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设计如下类型的问题:

例1. 将5克氯化钠完全溶于95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这是一个常规题,比较简单,只需按定义求出溶液的质量分数。

例2. 将5克氧化钠完全溶于95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此题需考虑到氧化钠能和水反应,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应为氢氧化钠的质量。此题与例1相比难度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究竟深到什么程度,教师应做到心里有数。首先,必须是由已知到未知,就是说学生须具备有关知识基础,问题的难度又在大多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一来,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堵塞思维;其次,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适时激发学生爱思、多思、深思,使其思有所得,逐步发展思维的深度。最后,设计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一般而言,综合性愈强、知识跨度愈大的问题,学生愈难理解,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愈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问题进行多层次的变化,以减少坡度,顺利地从未知向已知过渡。因此,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促思维,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在复习过程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例如,在复习“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时可从以下问题出发:

问题1:0.1mol\L氨水与0.1mol\L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

A. c(NH4+) > c(Cl-) > c(H+) > c(OH-)

B. c(NH4+) > c(Cl-) > c(OH-) > c(H+)

C. c(Cl-) > c(NH4+) > c(H+) > c(OH-)

D. c(Cl-) > c(NH4+) > c(OH-) > c(H+)

变形1将原问题改为:0.1mol\L氨水与0.05mol\L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变形2将问题改为:0.05mol\L氨水与0.1mol\L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变形3将问题改为:pH = 11氨水与pH = 3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问题1是等体积浓度的強酸与弱酸两种溶液的反应,让学生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对大小,属于基础知识的层面,它的变形则要学生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涉及的概念: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的电荷守恒等产生高层次的感悟,属于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组,问题的设置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问题组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在新情境下调用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化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在化学知识基础上发展,化学思维的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潜在水平开始,通过教学把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在新的现有水平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思维潜在水平,并形成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于是教学又从新的思维潜在水平开始,这种循环往复、不断转化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和推动化学思维向前发展的过程。因此,化学课教学就在于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到各个发展阶段和层次的“教学最佳期”,合理设置问题的层次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氨水二氧化碳体积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抓捕”二氧化碳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分析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