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华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生物学教师应该认真领会和全面落实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精神,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平时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新课改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
一、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
在生物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教师肯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实践新课程理念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1.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比如,我在平时教学中,若有学生提出与课本或与我截然不同的见解时,我不会立即简单的否定学生,而是首先对其质疑的精神表示肯定,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如何测定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学生经过思考,很多学生都会想到用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细胞液浓度,还有一些学生提出其它不同的测定方法,通过我的引导和学生们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觉得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上好第一节生物课及上好每节课的导入。在上生物课第一节时,我们应尽可能多讲述当代生物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说明生物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平时,对每节课的导入,也应做好精心的准备,用精彩的问题或导言巧妙地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我在上“植物矿质元素代谢”的这一部分内容时,在引入新课时提问学生:“为什么你们的父母买菜时总爱挑嫩的买?”学生马上回应:“嫩菜好吃好看,口感好!”、“嫩菜易于消化吸收”、“嫩菜无虫”、“嫩菜农药少”。我摇摇头表示他们尚未说到实质,并表示答案就在这堂课中,从而激起学生对这堂课的极大兴趣。
2.课堂教学语言应生动、有趣。语言是教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载体,教师要善于用言语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在科学规范化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活泼、新颖独特、通俗易懂,加强语言刺激的新鲜感,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例如,油菜缺硼会出现“花(华)而不实”;消化道的功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食物“误入歧途”,乐极生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树木“出汗”;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是-NH2下岗,转氨基作用是-NH2下岗再就业等等。
3.教学方法、手段应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这需要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例如,在教“环境保护”的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出示一只破旧的地球仪,学生看了或许会忍不住笑起来。这时老师告诉学生带地球仪的意图,这个地球仪就好比我们生活的地球母亲啊!由于我们人类不太注意环境保护,使得地球母亲也像这个地球仪一样伤痕累累……此时,学生或许明白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意犹未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重枧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从而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