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能力养成过程,从解决学生的最大障碍“缺乏写作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坚持观察积累,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断从课文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之潜移默化,并进行不懈的训练,在教师的灵活指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积累材料;贮存材料;汲取营养;腹有诗书;潜移默化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无定法”,我认为从解决学生的最大障碍“缺乏写作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坚持阅读,不断从课文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勤于练笔,材料会源源不断地汇来,俯拾即是。
一、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积累材料
1.明确观察目的,指导观察方法,激发写作欲望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为儿童思维活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景、物都是千姿百态的,只有抓住特点细心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形象逼真,生动感人。因此,在观察中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教给学生“怎样观察”和“怎样表达”等方法是必要的。
要以实例来讲述,力求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以使学生易于操作,逐步达到“我会写”。对学生的观察日记也不容忽视,应及时检查,给予鼓励,学生会逐步产生“写作并不难”的感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运用已学过的观察方法自由观察生活,养成观察好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要把观察生活与观察日记结合起来,通过写观察日记,学生从动眼、动脑、动手中提高创造能力,有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2.明确观察重点,启发联想
“明确观察的重点”就是找出事物各自的特征。如,你看到了什么,什么地方最有特色或者感受最深等。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观察到了事物还要启发去想象。如,你长大了干什么?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的?这件事继续发展下去会怎样?等等。这是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把观察、思考与表达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放开手脚,写出自己的“随意”文章来。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贮存材料
1.立足生活实际,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受最深的事情,学生则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叶圣陶先生说过:“物我同在,情景交融。”意在选择周围生活与“我”关系最紧密的材料,最容易触发“我”的感情材料。这样的材料真、纯,易于写出真情实感。选择这样的材料,文章就能有血有肉、丰盈有趣了。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积极为习作贮存材料。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这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学们,最近几天你有没有高兴或者烦恼的事情?什么事情使你感到气愤呢?你是怎么想的,说说好吗?引导学生把想说的写下来,这就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意到笔随,文从情发
写自己的事最容易触发自己的感情,正如有的学生所说:“写自己的事——好写!”每个学生喜怒哀乐的心情各不相同,情感的涌动激起了学生要说要写的欲望。于是,他们不再被无话可写所禁锢,他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明白,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时教师需不失时机地鼓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学生就会感到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把自己所想随笔而下,从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把课文的学习与作文指导结合起来——汲取营养
1.学会从课文中汲取“营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写作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多是名家名篇,其中有不少精彩的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例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可为人引用借鉴,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无论是在遣词用语、选材构思,还是布局谋篇上都有独到之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体会课文中的好句子、好片段,从中学到作者观察、描述事物的方法。只有汲取名作之精华,潜移默化,才能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得到“营养”,并能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使之下笔如注。
2.单元习作可依据于课本,或是课文的仿写
现在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单元一般由预习、课文、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四部分构成,有导读到训练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可以说“课文”是范文,“读写例话”是指导,“习作”是训练。从总体上说,阅读是一种“吸收”,是一种“积累”,如果没有通过作文加以“消化”,加以“应用”,那么“学”与“用”就难免脱节。因此应该把学文与习作联系起来。
朱熹说过这么一句话:“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这就说明仿写在作文训练中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模仿也是学习心理上的一种需要。任何学习开始时都离不开“依葫芦画瓢”。通过实践,我认为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为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会依据课文或者模仿课文习作。如,在讲授课文时,选择适合学生模仿的课文,确定训练目标,讲解课文后可进行仿写,也可以在讲课之前,教师针对所授新课的特点,先进行作文训练,然后再讲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课文进行比较,总结自己写作的得与失。
四、鼓励学生坚持课外博览——腹有诗书
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文章写得好的人大多得益于读得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是靠大量阅读。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辛安亭先生曾说过:“由大量阅读而提高了读写水平,这个经验是可靠的、宝贵的,值得珍视的。”如,多看些作文选能使学生多了解些同龄人的事情,吸取同龄人的经验,接受某些教训,取其写作之长,补己之短,是写作思路更加明朗起来;多看些书报,就能开阔视野,走进社会,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丰富课余生活,积累作文材料。
五、改革作文课堂教法,讲练品评结合——潜移默化
学生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作文指导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意思去写,就束缚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学生写好作文,贵在得法。
写前指导在于激发情趣,针对作文要求,给予恰当启发。如,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有关的作文内容,由谈心引起等。
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离不开想象、联想,作文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立意构思中,要善于点拨他们,使他们产生联想、想象,引导他们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找到有力的突破口,冲出人云亦云的俗套。
讲评也是一门艺术,正确运用,可以起到诱发、充实、加深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效果,要让学生真正地爱作文,喜欢积极用自己的笔表达对生活的挚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当然,作文的每一个过程,都要引导其保持良好的心境,他们就能在轻松、积极、和谐的环境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成员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过去高得多,概括起来就是充实、准确、简要、明晰、严密、畅达、得体、迅速。社会对人们写作能力的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写作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能力养成过程,只要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断从课文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之服务于写作,坚持观察积累,进行不懈的训练,在教师的灵活指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张美佳,女,出生于1968年6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教育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