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艳 国丽芸
摘要 本篇以学龄前6岁AS儿童为研究个案,具体分析了该个案的问题所在:1.听从教师指令存在问题;2.与同学交往存在障碍;3.无法觉察并恰当地理解和遵守集体生活中的默认原则。针对个案的问题所在,我们提出相应策略:1.家园协作,共同解决适应性行为问题;2.针对适应性行为问题,坚持开展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措施:1.针对AS儿童的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2.依据AS儿童的个体能力,引导其参加班级活动;3.严格要求,坚持消除适应性行为问题;4.尊重个性,发挥特长,建立自信,促进融合。
关键词 普通幼儿园;AS儿童;适应性行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33-03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简称AS)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特点是社会交往困难,局限、刻板的兴趣和活动模式,该病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Asperger于1944年首先提出。AS儿童一般就读于普通幼儿园,由于疾病的原因,他们难于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常规,思维和行为刻板而难以应付变化,导致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中会出现多种适应性行为问题。这不仅使得他们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遭遇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难度。本文以一名6岁AS儿童小东为例,通过了解和分析其在幼儿园的适应性行为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AS儿童在幼儿园的适应性行为问题及表现
案例:小东,6岁,被确诊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小托入园,基本没有语言;小班开始说话,但语速慢;中班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开始流畅地说话;大班开始与同学有交流,能流畅地复述故事,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擅长拼搭积木。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但不愿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以爷爷奶奶抚养为主。
通过结构式访谈和随班观察,我们发现小东在幼儿园的适应性行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听从教师指令存在困难
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听从教师大量的指令安排,AS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总是不能关注谈话中各部分的重点,因而他们所做的回应可能不恰当。”首先体现在对指令的理解不全面。小东在幼儿园时基本能关注并听从教师的指令,但在教师下达的指令有3个以上的环节时,经常会疏漏部分信息,尤其是关于次序、规则方面的具体要求。如有一次教师要求从第一组开始按顺序把椅子搬到卫生间让生活教师清洗,小东是第三组;他听到了“搬椅子到卫生间”,但忽视了“从第一组开始”和“按顺序”,导致理解上的错误,顺序没到他们组他就把椅子搬到卫生间。其次体现在不能坚持完成指令的要求。如小东的班级在早点之前,教师会集中同学安静地坐下讲解上午的活动安排和要求,但在5分钟左右的讲解中,小东会多次起立在班级走动、开关教室的门、搬弄椅子,每次经教师提醒后能重新回到座位,但没等教师讲解完毕又会起立在教室中随意走动。
(二)与同学交往存在障碍
缺乏交友能力是AS儿童的典型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有交往意识,但不能采用正确的交往方式。AS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准确体验他人的情感,从而导致交往的单向性。在与同学的交往中,AS儿童由于认知缺乏弹性,思考问题倾向僵化,一般不允许改变和失败,所以往往在处理问题时不考虑当时的情景,而坚持固有的模式,从而导致交往时不恰当的行为。
首先是希望交往的语言表达不恰当。小东喜欢与班里的一个女同学小敏交往,当他看到小敏时,说:“一个水晶,一个紫色的豌豆水晶。”(电脑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角色)当小敏不愿理睬他时,他就跟随小敏,说:“给你一个笑脸。”他在进餐时希望和同桌讲话,说:“我手里拿着一个大炸弹,炸弹里放臭豆腐粉。”当提到他最喜欢的军人问题时,小东便会滔滔不绝地详细讲解关于军人的所有方面,包括服装的细节、走路、跑步、如何站岗等,不管对方如何想尽办法打断他都无济于事。
其次是表达交往的动作不恰当。AS儿童面对希望交往的对象时,往往出现他人难以接受的行为。小东对于喜欢的小敏经常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如喜欢凑到小敏的面前,用手指戳小敏的眼睛。有一次小东收到同学的生日礼物后,当时他没有表示感谢,间隔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大声说:“我忘了说祝福的话了!”于是便拉着同学表示要谢谢;当时该同学在忙着发放礼物,没有空回应他,小东便一直拉着,直到同学无奈地停下来,他又大声地说:“祝你越来越快乐!”同学回答“谢谢”后小东才满意地走开。
(三)无法觉察并恰当地理解和遵守集体生活中的默认原则
幼儿园的生活是群体生活,幼儿需要学会理解并遵守一些默认的原则,如特定情境下保持安静的要求、排队等待、不能随便翻动他人的物品等。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幼儿在教师进行活动指导、进餐、同学单独发言等情况下需要保持安静,但AS儿童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遵守这个原则。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出声音,破坏环境的安静需求。如:小东在进餐的过程中喜欢对同学说话,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即使同学没有反应,他仍会把同样的话向同桌的每一个同学重复一遍,干扰了同学的进餐。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排队等候,AS儿童在这个环节上往往存在多方面问题。小东在一次课堂教学过后,教师要求完成作业的同学排队交作业,小东在完成作业后却仍坐在座位上玩耍。经同学提醒后,小东才开始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小东多次离开队伍到别处玩,不断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在等待4分钟后,发现教师在指导同学的作业,便离开队伍直接要求教师接收他的作业。在反复离开队伍的情况下,小东最后递交了作业。另外,在幼儿园的生活虽然是集体生活,但每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抽屉和床铺,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私有物品,不能随便翻动。对于这样的规则,AS儿童往往不能遵守。小东经常会随便拿教师的办公用品,翻动同学的被褥等。
二、相应策略
对AS儿童而言,在普通幼儿园出现适应性行为问题是必然的现象,这要求家长和幼儿园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进行教育训练,以促使AS儿童能逐步融入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小东在幼儿园的适应性行为问题,制定了如下解决方案:
(一)家园协作,共同解决适应性行为问题
家园联合是目前教育中普遍推行的模式,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互助。美国孤独症患者天宝·格兰丁博士谈如何控制情绪问题时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如果我在学校里大发脾气,妈妈就会说:‘今天晚上你不能看电视。……那个时候,学校和家庭之间联系密切,我明白永远无法在老师和妈妈的联盟之间找到任何漏洞,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如果白天在学校发脾气,晚上回家就不能看电视。”小东在幼儿园出现的不遵守规则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家园教育缺乏互助支持。小东基本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平时不来幼儿园,奶奶充当了监护人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奶奶着重于小东的知识学习,对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在和教师沟通的过程中,以强烈地保护小东为出发点,不承认孩子存在的行为问题,并且对教师提出很多要求。为了避免矛盾的积累和激化,教师在对小东的教育过程中不得不降低要求,并要求其他同学对小东照顾和礼让。对小东而言,他的确是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幼儿园环境,但同时也失去了学习如何和同学相处交往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与小东奶奶、带班教师分别进行了多次沟通后,使得双方在小东的适应性行为问题的教育理念上基本达成了一致,共同探讨和制定了短期的教育目标,为小东的适应性行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家园基础。
(二)针对适应性行为问题,坚持开展教育训练
1 针对AS儿童的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虽然AS儿童呈现出的问题大体一致,但每个个体都有其特点,教师在教育中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天宝博士将高功能孤独症和AS儿童的特殊思维模式分为三类:视觉思考者、结构思考者和语言思考者,这三类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接受信息的不同方式。案例中的小东能够用乐高积木独立拼出复杂的大型飞机,但却不能执行教师稍微复杂的口头指令,这是视觉思考者的典型特征。对小东这类孩子而言,他们的自然语言是图像,声音语言需要先转化为图像才能被处理。所以,教师在对他们发出指令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分解指令,使之简化,让孩子有时间反应。二是图片展示指令,帮助孩子理解指令。通过多次的试验、反复训练,小东开始逐步能够明白教师指令的具体要求,执行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2 依据AS儿童的个体能力,引导其参加班级活动
由于患有广泛性发育障碍,AS儿童在幼儿园和同学的相处中会出现各种交往问题,而这正是导致他们在幼儿园出现适应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但事实证明,通过长期反复训练,AS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改善。教师必须以班级为依托,引导AS儿童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并密切关注其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AS儿童完成活动过程的体验。对AS儿童而言,这是其获得社会交往经验的重要途径,能够为他们社会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AS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天生缺陷使得他们无法与同龄的正常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据这样的原则、方法,幼儿园教师在班级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适合小东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并指定小东喜欢交往的小敏和小文负责帮助提醒,使得小东开始逐步进入活动并获得成功的经验。如:“丢手绢”的游戏。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先通过图片向小东讲解游戏规则,并安排小东站在小敏和小文中间,让他们在小东准备离开队伍时及时制止;在游戏的过程中,前三轮的丢手绢和逃跑环节分别暂停游戏,让小东观察和理解手绢的位置与同学的反应之间的联系,逐步使小东明白和参与到游戏中。
3 严格要求,坚持消除适应性行为问题
AS儿童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融入社会,他们必须适应普通人群的各种规则要求,所以教育必须严格,不能因为他们发育的特殊性而放松要求。当AS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坚决予以纠正,直到行为问题消除。如针对小东在晨会上随便下位的问题,制定了以下训练方式和内容:首先通过图片,讲解晨会开始、方式、主要内容、持续时间、结束,对小东提出行为要求(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保持安静、不能随便下位),并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按要求完成,可以得到一张他喜欢的卡片;如果不完成,暂停当天拼搭积木的活动)。在晨会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将小东的座位安排在自己的旁边,发现小东注意力分散时,随时给予提醒,在涉及到活动要求细节时,放慢讲解速度,并安排同学或小东重复要求。晨会结束后,教师和小东交流他的表现,给予评价,并兑现奖惩。在经过多次训练后,小东逐步明白在晨会中他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随便下位和说话的现象也逐渐消除。由于提高了注意力,小东对晨会中讲解的活动也逐步能掌握具体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的行为适应性也得到提高。
4 尊重个性,发挥特长,建立自信,促进融合
在AS儿童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容易将其行为问题扩大化,结果反而忽视了对其个性的尊重和特长的培养。事实上,对AS儿童而言,如果他们迷恋某种事物的行为得到有效地引导,可以转变为可贵的特长,这对他们自信的建立和融入集体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如小东在班级中原来是同学照顾和宽容的对象,处于弱势状态,在游戏中,很少有人主动找他合作。教师根据小东在拼插积木上的特长在班级举办了一次玩具拼插比赛,结果小东完成了一架结构复杂的飞机,获得了同学的一致好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逐步开始在自由活动时就拼插玩具的问题和小东展开互动,小东也慢慢改变了自己一个人活动的状态,并逐步感觉到自己对同学的作用,自信心也得到加强。当和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大哭大闹、说“××同学最不喜欢我”的情况明显减少。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减少了小东的行为问题,推动了小东和班级的融合。
目前对普通幼儿园的AS儿童研究比较少,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医学界普遍认为AS儿童可确诊年龄为7岁,所以相关研究多着眼于学龄期儿童。二是学习交往是幼儿入园后的主要内容之一,AS儿童的社交障碍问题在入园的早期虽有所体现,但容易被误认为是性格内向或腼腆。三是AS儿童虽然在语言交流、动作协调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但在记忆力、百科知识等方面又往往表现突出,容易使人关注其超常的能力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S儿童与普通孩子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差异便日益突出,这导致他们在幼儿园出现多方面适应性行为问题,严重阻碍了其成长和发展。对此,应该在家园联合的基础上,制定并执行训练计划,逐步、坚定地消除适应性行为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推动AS儿童和班级的有效融合。
(责任编辑 张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