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的研究

2013-04-29 01:40:51陈斌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社团建设管理机制

陈斌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社团作为学生兴趣爱好开展的自发性活动组织受到学生们青睐,同时也吻合了整个时代发展的需求。高中体育类社团作为学校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人们关注。为了使体育类社团能很好的开展一系列活动,我校对体育类社团运行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寻找出我校体育类社团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分析、设计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努力将体育类社团建设与管理更趋合理化、制度化、人性化。

关键词:学生体育类社团、社团建设、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以及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需求,作为学生共同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社团日益兴起,在这些社团中不乏有诸多的体育类社团,由于体育类社团具有其自主性、自发性、竞争性、开放性等特点,吻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该类社团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规模日益增大,其在日常课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然而,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将体育类社团归还于学生,学校单方面的怕学生在运动中出事故,怕学生无组织地活动给教学带来麻烦等因素,依然为体育类社团配备了专门的教师,依然是教师主讲,学生听从,学生在社团活动依然是被动的学习者。这种授课教学模式远远偏离了体育类社团建设的初衷,导致学生有兴趣报名,没兴趣活动,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对社团的兴趣。面对这一现象,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和改进学生体育类社团运行与管理机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把“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学生体育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内的一个非正式群体,它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根据自我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开展活动的群体性团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目前,学生体育类社团在高中教学中蓬勃发展,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体育类社团内部与外部存在着种种因素的影响,体育类社团在高中教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精心设计相关问卷,通过问卷反馈分析,发现体育类社团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体育社团建设学生自主性较少,教师依然占主导作用

在日常社团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像上基础课程那样,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社团教学思想,虽然教学内容很丰富多彩,但学生往往较为厌倦。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个体教学,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致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校际间的各类相似社团比赛较少

体育类社团除了具有健身效应、教育效应外还具有社交效应。然而,如今的高中体育社团建设往往无视了这个作用。学校与学校间的友谊交流赛相对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从而导致本校学生与外校兴趣一致的同学缺少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机会,致使体育类社团发展面相对狭窄。

(三)学校对体育类社团资金投入较少

社团经费是一个社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高中学生社团经费由学校根据社团所取得的成绩以奖励的方式统一拨发,但作为体育类社团,它所需要的活动经费往往会比非体育类社团要高,然而所取得的成绩往往由于投入所背离,这就导致体育类社团往往会因经费问题不能及时添置器械或者报名参加一些大型比赛,如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竟而使该类社团慢慢淡出学生社团行列。

根据上述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参考了西方学校社团开展的教学案例,经过思考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设计适合我国当代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方式如下:

(一)尝试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

社团课程不同于研究性课程与基础课程,社团的活动形式较为自主性与开放性。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前与学生协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教学计划,这样就能积极调动社员,将他们自身所关注、所特有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在授课中,指导教师可以关注学生主讲者的教学状态,在不足的地方可以适当进行补充与讲解并在课后进行总结与反馈。

(二)探索建立体育类社团新运行制度

体育类社团由于其本质的特点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充斥,因此在开设该类社团前可以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将体育社团活动时间不纳入课表内,学生可以根据社员的空闲时间,自行安排社团活动时间,如中午或者放学后,这样就能避免因时间不足提前结束社团活动内容等不利因素。除此之外,体育类社团也可考虑利用周末进行社团活动,这样既能调动社员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又能使活动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优化完善体育社团规章、管理制度

体育社团正常运行离不开相关部门管理与协助,作为直接管理社团的校团委,可以从社团性质、活动、经费使用、社长日常工作、活动场地安排等方面进行安排与量化考核。在每学期开学初,校团委首先安排好体育社团活动时间与场地情况。对于体育社团活动经费管理,可以采用让体育社团社长制定出本学期所需要的活动经费预算,通过经费审核提前向学校申请相关费用与体育社团各类活动取得的成绩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活动经费使用合理化。其次可以组织社长进行培训,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周次、社团考评方法以及社长例会时间,通过课前的社长动员会使他们明确自身责任,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在社团活动开展中期,校团委可组织社长开展经验交流会议,通过不同人、不同事来反应不同体育社团运行情况,对于好的进行表彰、对于差的提出整改建议,以此逐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社团评比表彰制度,对社团进行不定期考核与监督。体育社团考核不单单是社团本体,社长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社长考核可以从组织能力、专项特长、敬业精神等方面考核,采用的方式可以是社长自评和社员互评模式。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学生体育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体育社团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高中体育社团要积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社区。高中体育社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利用寒暑假与社区开展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或者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这样不仅给高中生提供一个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对高中体育社团也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扩大了学校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当然,学校体育社团也可以通过学校外联部联系到其他学校相关社团,利用学校间的友好关系,定期开展一些校际间的活动或者赛事,提高本社团的知名度。

通过分析与设计,我们已将上述4条措施进行实施,在体育社团建设中我们力争把教学空间留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对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于高中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研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体育社团工作,使学生体育社团在高中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新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学生社团生存发展健康度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杨淑敏;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徐步荣,姚春林,栾庆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白华,黎开谊;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张立驰;试论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差异及对其成员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11期

6白雪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2007年03期

7、李根;用科学的方法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0期

8伍进;校园亚文化群体—学生社团的社会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赵山;论学生社团的生成根据及其社会化功能[D];吉林大学;2004年

猜你喜欢
社团建设管理机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如何构建医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高中体育社团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大学生社团建设对提升就业能力的作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13:4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 1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