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健
“特供”这个词,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在打江山的年代,人们对“特供”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特务招供”;而在守江山的年代,“特供”就成了“特别供应”。
“特别供应”往往同权力如影随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玉环小主同特供荔枝的故事。如今皇权不再,特供却保留了下来,正如杨贵妃早已玉殒香消,但人们对甜糯诱人的荔枝却依然青睐有加。
在一个正派社会,“特供”的存在,本该成为砥砺公民精神的药石,提醒人们特权猖獗而公民权利不彰,须以更猛锐之姿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自由。而眼下,国人对“特供”却是爱恨交加:“爱”的是其品质出众、人无我有;“恨”的是人有我无,自己享受不到更好的“特供”待遇。
形形色色的“特供”,既是权力生态的真实写照,也是传播特权意识的生动教材。给领导敬上一杯“特供”酒,灵魂在权力的芬芳中自由地飞翔;给朋友递上一根“特供”烟,特权在彼此心底奏响欢快的最炫民族风。与“特供”的远近亲疏,成为评判一个人地位与能耐的标志。于是,“特供”又被赋予了形象包装功能,以至于如果有人出门打车,坐副驾驶,下车给钱不要找零不要发票,临走再递给司机一根“特供”烟,会比高富帅还伟岸十倍。
与以往相比,今天的“特供”有了更多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曾坦言:“我们现在运动员吃的猪肉可都是‘特供的,到街上买猪肉吃到瘦肉精就麻烦了。”而据《南方周末》报道,全国各省级政府的一些部门,都有专门的特供食品基地,为了杜绝化学污染,种植所需肥料几乎清一色鸡猪牛羊粪有机肥,即使打农药也是生物农药,且格外注重采摘安全期,未过安全期的,哪怕烂在地里也不会采摘。除了国家队、政府有“特供”,商家也有“特供”,蒙牛就曾在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我们销售到香港的产品,其质量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的产品质量好、更安全!”
而今,“特供”的内涵又有了新的拓展。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山东潍坊峡山区农民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心知肚明,但称“自己吃的不使这种药,另外种一沟”,同时,生姜还被分成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至于有毒的生姜,则成为“国人特供”、“同胞特供”。除了生姜,还有字典,比如湖北省教育厅采购三百二十万册盗版新华字典“特供”给中小学生。
如果说从前的“特供”只是对“上”,那么现在的“特供”则是上下都有份;如果说从前的“特供”只是诱人,那么现在的“特供”则是既诱人,又害人,两手抓,两手都挺硬。无处不在的“特供”,渲染出一幅诡异的社会图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被不同成色的“特供”所包围,彼此泾渭分明、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