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

2013-04-29 00:44:03陈季冰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鬼子影视剧抗战

陈季冰

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手痛批那些充斥着“牛鬼蛇神”的“打鬼子剧”后,这一话题迅速成为热点,足见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对它的反感已经压抑很久了。

从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到村姑全裸敬礼抗战红军战士、女侠遭鬼子强奸后,身体像充足电的马达一样,一举干掉一个排的日伪军……按照《人民日报》和央视的说法,所有这些离奇的情节都折射出眼下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简而言之,就是娱乐化,而它的同义词是庸俗化。“投资方和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肆意涂抹严肃的历史,将原本应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篡改成了迎合一部分观众低俗口味的愚昧主义……”

最让我不满的倒不是“打鬼子剧”的胡编乱造,而是它的铺天盖地、一统荧屏。如果你在每天的黄金时段拿着遥控器轮番调台,你会觉得,各个卫视的抗战剧情节,甚至都能直接连上!

《人民日报》和央视的统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共播出二百多部电视剧,其中涉及抗战及谍战的超过七十部。2013年前三个月,即将或已经投入拍摄的抗日剧就有三十多部。

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状。然而,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中国的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和电视台负责人,思想觉悟统统都是如此低下、想像力如此贫乏、审美趣味如此庸俗。假如“打鬼子剧”的总量减少到现在的十分之一,还会有那么多烂片吗?

抗战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正在日益朝暴力、迷信和色情的方向豪迈前进,这恰恰说明,本来只是电视剧宽广领域中的一个类型(历史战争剧)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甚至可以说,它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一切期待,从严肃的历史和战争本身,到动人的爱情与阴谋,直至等而下之的暴力、色情、玄怪……无奈的编剧和导演们都动足了脑筋,把上述所有内容,一股脑儿硬塞进“打鬼子剧”这件狭窄的外衣中。

之所以会让抗战剧挑起电视剧所有的功能,是因为这样做经济风险最小。熟悉中国影视管理体制的人都明白,目前的审查机制,很可能让一部投入了巨资精心拍摄的优秀影视作品,一辈子躺在积满灰尘的片库里血本无归。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设想一下,除了胡编乱造的清宫剧、光怪陆离的抗战剧和浮光掠影的都市剧之外,还有哪些题材是可以随意投拍而不必担心审片时被“枪毙”的?“地雷”无处不在,而最让人束手无策的还在于:这些禁忌的边界极其模糊,时松时紧,甚至无规律和章法可循。

说起来真是具有反讽意味,主管部门设置这些红线及审查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谁能想到,低俗的“打鬼子剧”,却走到了这种初衷的反面。

正统的卫道士们并不担心抗战剧和谍战片在数量上的泛滥,他们很可能希望看到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主旋律故事,更多地覆盖电视荧屏。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现在的审查制度如何改变,以使其真正有利于优秀影视剧的繁荣。

回到“打鬼子剧”本身,尽管我们不应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的影视剧工作者,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客观上的确是令人非常担忧的。那些充满凶残暴力和仇恨意识的“打鬼子剧”,实际是在教唆犯罪。如果再过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我们的后人审视我们所经历的这一段思想文化史时,他们多半会认为,很多文化工作者,都要为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智商和情商而忏悔!

猜你喜欢
鬼子影视剧抗战
一个人的抗战
百花园(2022年7期)2022-12-29 05:38:28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8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我们家的抗战
湘潮(2018年8期)2018-12-04 18:08:12
艰难的行走(随笔)
作品(2018年9期)2018-09-10 21:13:47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20
忆·抗战
连环画报(2015年10期)2015-12-24 08:52:04
抗战音画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