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3-04-29 00:44:03曹晓芳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文字信息技术

曹晓芳

本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几年来,深感其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自主性差,比较适宜采用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而初中学生则喜欢独立地获取新知识,面对这样的学习现象,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新知识,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下面我浅谈几点意见。

一、合理安排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

通常情况下,初中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如:微软的Office2003字处理软件、WindowsXP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理论,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又不能只讲解理论不上机实践,这样不能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程序的操作。我个人实践中感觉较适当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比为1:1。这样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有一次,在讲“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最近我国信息产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业一枝独秀。这“硬”“软”相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试图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以及金山公司的WPS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努力拼搏。由此学生更迫切地想要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创造激情。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当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要注意思维的求同性和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创造从问题开始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一课内容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少的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可以从右到左或从上到下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火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百花齐放,终归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的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要我们要进一步的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才能在不远处。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操作实践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成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下面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虽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要让他们去想和试。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如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能够重迭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面,于是使用图片的迭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效果十分满意。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我们教师长期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过程: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主创新。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文字信息技术
7524亿元
资源导刊(2022年9期)2022-09-26 11:09:30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文字的前世今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热爱与坚持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管理现代化(2016年2期)2016-01-23 0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