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异

2013-04-29 00:44:03陈国创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经济区河南省经济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各种矛盾也不断涌现。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河南教育为例,运用古典区域经济学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平衡发展理综合阐述我国中部教育现状、问题和解决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要靠科技,而先进科学技术来源于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要靠良好的高等教育做支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大背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然而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办学质量低下等。以河南教育为例,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口总数与甘肃、贵州、新疆、广西、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海南等9个省(自治区)人口之和持平。河南高考考生数量连续几年全国第一,然而高等教育状况与人口比例、经济总量等严重失衡。而河南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33所,其中一本院校仅有河南大学与郑州大学;河南省至今无一所部属“985”高校,也只有一所“211”院校, 这远远满足不了一亿河南人口的需求,也远远满足不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迫切需要。甚至,从全国高等教育布局来看,也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衡。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有以下特点

(一)整体质量差,缺乏国家重点大学

河南省有一亿人口,考生数量全国首屈一指,然而河南省就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院校,仅有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两所省部共建高校。高等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大大限制了河南省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外,河南高等教育在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水平等方面与部属高校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深入挖掘潜力,提升发展水平。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交流、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等多方面问题都需要逐步得到国家资金政策的扶持解决。

(二)办学经费不足,资金筹措困难重重

充足的资金是高校的新鲜血液。而资金筹措问题一直是河南高校发展的瓶颈。河南省高等教育,主要还是靠本省投资建设,虽然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全国前100名,但是与中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名牌高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世界顶尖大学差距就更大了。河南高校整体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资金短缺普遍,对学费的依赖性比较大,资金积累少。在贷款过程中,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待遇不一样。有些民办高等院校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三)师资力量薄弱,且分配不均

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是个始终困扰着高校的大问题。教师是高等院校的灵魂,名师出高徒。一个好的高等院校,取决于你有多少名师在此执教,也取决于你培养了多少优秀学生。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才俊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而河南省优等师资力量本身缺乏,而大批杰出人才又集中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省部共建高校,不仅严重的制约了河南省专科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也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兴衰与存亡。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如何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成为河南省教育必须面对许多问题的问题。

二、中部教育发展落后产生的严重后果:

(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落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在于人才;人才培养,在于教育。教育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然而我国只有21个省级区域拥有部属高校,且大多位于直辖市及省会等特大城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部分省域的集中分布,直接导致其招生比例向所在区域倾斜。据统计,北京、上海和天津人口仅占全国4%,但部属高校招生录取比率却占36%。这种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不科学和不合理性严重制约了各地方尤其是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并直接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所以从长远上来看,高等教育的欠缺是抑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因素。

(二)导致“孔雀东南飞”,人才大量外流

由于东部待遇高,国家扶持力度大,就业条件好,很多内地学生选择东部教育机构。造成内地人才外流。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人力资本的投资》舒尔茨)。在信息时代,优质的人力资源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逐渐由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劳动数量和实物积累转变为依靠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中西部人力资源大量外流,对经济发展形成冲击,不利于经济发展。

(三)导致地方歧视严重

中西部教育落后,导致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素质低下,贫富对立尖锐,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因此,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西部省份,应该充分重视教育公平,抓住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发展机遇,构建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科学、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大力推动中部教育的崛起。以更好的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三、中西部教育差异的解决途径:

(一)我国政府要继续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

没有公共投资的保障,不可能维持和提高公立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平。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并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由于中央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增加高等教育投资,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自筹资金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满足本地民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

(二)探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招生指标分配倾向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机制

完善教育经费分配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我国应加大对中西部在重点学科、招生指标、项目申报等各方面的扶持,加大部属高校口支援中部教育的力度。在高等教育不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建立和发展地方大学,严防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而造成的重心偏高问题。另外,地方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也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民办高校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我国加入WTO后,抓住机遇,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国,补充我省教育资源 。(三)树立教育立国的意思,严抓高等教育质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特色办学,改革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度增加本科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度扩大合作办学、继续教育以及民办教育规模。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结构,加大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四、总结与启示:

古人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孔子)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中东中西三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思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如果效率上去了,公平没有跟上,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我国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区域差距,加大中西部的教育扶持力度,调整教育资源的结构。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我省要扎住机遇,大力推动中原教育的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作者简介:陈国创(1990-)男,汉,河南兰考人,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经济区河南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