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雄:构筑发展空间仍须多方努力
多途径提升价值
TAweekly:目前,印花面料的现状如何?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在哪里?
朱仁雄:2012年,我国印染布产量约566亿米,产量同比有所下降。2012年,印花布产量约为135亿米,占印染布产量的24%。
近几年,我国出口印花布的价格稳步上升,但总体而言,产品附加值仍处于较低状态。长期以来,我国印染企业的印花产品大多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工艺技术、品种开发上多处于模仿追随,企业研发投入也相对较低,使得常规印花产品占主流,形成了普遍缺乏高附加值、特色印花产品的现状。
对于印花面料附加值的提升,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创新与研发,当前,数码印花、功能性印花以及智能化印花面料产品附加值表现较高。数码喷墨印花产品因展现出了良好的色彩表现力,且加工工艺环保,国外已广泛使用,但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较大发展空间。
功能性印花产品和智能化印花产品,均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发展起来的,舒适性、抗菌、保温甚至可远程监控、变色等,成为高附加值面料的重要特征,印花面料产品自然也能从中找到产品附加值提升渠道。
TAweekly:针对印花纺织品的发展,企业应关注哪些工艺技术?
朱仁雄:对于印花纺织品的未来发展,企业可关注新型纺织材料、多组分纤维的印花技术;纳米技术,将对染整的清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产生重大影响;数码印花,虽已体现出优异特点,但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环保型印花产品,环保不仅是相关出口地区的约束,也将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关注点;冷转移印花技术,可适用于任何梭织布、针织布,及以棉、麻、人棉(粘胶纤维)、Modal、Tencel、丝、竹纤维等为原料的面料印花,能够逼真模仿牛仔花纹、磨和洗等风格,还可扩展到仿真毛皮面料。而最新推出的尼龙印花技术可以获得很好的色牢度,这也给滑雪衣或雨衣类的面料产品带来了商机,此外,还应关注特种印花,如泡沫印花、烂花平绒印花、变色印花、微胶囊印花等。
关注下游用户意见
TAweekly:您如何看待当前传统印花设备(平网、圆网)、数码印花设备等相关印花设备的现状以及未来?
朱仁雄:就目前全国印花企业使用印花设备状况而言,印染厂的圆网印花机总量约1000台左右,平网印花机约2000台左右,数码喷墨印花机约1000台,还有少量的滚筒印花机和裁片、成衣的转盘印花机以及台扳印花机。
传统的平网、圆网印花设备已取得一定的实效,如开发了双伺服传动平网印花机,提高了平网印花对花精度。圆网印花机已系列发展,有磁棒圆网印花。未来,这些传统印花工艺还将作为主流加工手段服务纺织品印花。
数码印花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应用领域包括面料、服装、家纺、汽车装饰、广告等,且因其具有的诸多优异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还很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TAweekly:国产印花设备企业活在当下的关键是什么?
朱仁雄:印染行业必须以节能环保为前提,因此,这也是印花设备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印花设备企业应同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同原料、不同工艺都要用不同的印染设备来实现,产需对接顺畅,将提升设备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适用性。
目前,国产印染设备与国外印染设备相比,主要差距依然体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尽管数字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引入设备制造,使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能耗逐渐减少,但稳定性差和跑冒滴漏问题却依然存在。此外,设备的一次开车率还须进一步提高。传统印花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程序控制较差,在线监控也没有很好解决。设备的操作便利性、环保意识、制造精度以及配套件质量等也与国外水平差距明显。设备企业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数码印花,其加工速度慢,墨水、喷嘴等耗材价格高,加工成本相对较高,工艺仍须前、后处理,以及应用企业需要熟练掌握印花技术,这些问题限制了数码印花设备的发展,只有相应问题得到快速解决,才可能提高其市场份额。
郭文登:找差距创新描绘蓝图
观念决定差距
TAweekly:有没有哪种印花技术是我国印花企业应该关注却没有投入热情的?原因何在?
郭文登:当然有,就是数码印花。全球纺织品数码印花产量从2001年开始便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在该领域,欧洲始终走在前列,现在其数码印花量约占世界数码印花总量的30%,未来可能达到50%。我国数码印花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脚步。
数码印花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传统印花纺织品基本上处在中低档,售价不高,而数码印花成本较高,使得产品售价提高;其次,印花花样设计没有跟上,国内很多企业都是在用数码印花设备做传统印花能做的花样,未能显示出数码印花的价值;第三,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欧美等国仍较低,即便传统印花用工多,但其综合成本仍旧较低。
TAweekly:国内外印花企业的技术水平如何?双方有哪些差异?
郭文登:目前,我国一些小企业中,很多设备都比较陈旧,工艺技术改进也很少。国外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和工艺都比较先进。国内一些大中型印花企业的设备和工艺技术不亚于国外企业,但若从细节观察,还是存在一些不同。
例如在选用设备方面,国外企业很注重设备的功能,而国内企业为了省钱,会减配许多附件或部件。设备外观看起来一样,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因自动化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增加,对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另外,在选购染化料方面也有差别。国外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一般选用较好的染化料,而国内一些企业因为自己的印花产品售价不高,所以在选用染化料时,可能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此,国内外企业所生产的印花产品在质量和档次上就会产生差别。
不足便是方向
TAweekly:当前我国印花设备技术水平如何?哪些方面有待提升?
郭文登:近些年,国产印花设备无论在外观、内部控制元件还是整机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部分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国产印花设备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差距更大,主要体现在耐用性方面。进口设备大多可以使用15~20年,且使用过程中故障很少。而国内有些设备,3~5年后故障就会频出。另外,整机的能耗水平,国产机和进口机也存在差别。
总体看,国产印花设备基本可以满足下游需求,近年来,购买国产印花设备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国产平网、圆网印花设备能够完全替代丝绸印花的平网和圆网进口设备,致使丝绸印花企业还是要购买进口设备,这是个很大的遗憾。另外,一些小型印花配套设备,如绷框机、感光胶上胶机、感光设备、感光胶材料等,近年来改进力度不大,一直没有看到新产品出现。
国产印花设备企业应注重提高制造质量、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耐用性;加强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研发低功率、节能降耗的元器件和内部结构,使印花设备既好用又低能耗,降低应用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还要开展工业设计,使国产设备更加美观。
TAweekly:面对中国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印花设备企业朝哪个方向发展更有机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郭文登:我国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纺织强国,这当然离不开印花设备的发展,因此未来7~8年也将是印花设备重要的发展期。与此同时,中国纺织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劳动力短缺,节能减排等各方面的压力,这对印花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发展方向而言,首先是自动化和智能化,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少人工操作引起的质量波动;其次是节能降耗水平要有较大突破,印染行业一直被视为能耗、污染大户,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印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应大力开发可增加功能性、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印花设备。
当然,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归结于技术和资金。技术难题,我们可以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叉研究来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自己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浙江省政府在2012年年底启动的企业研究院的相关做法值得借鉴,借助这样的支持,相信浙江省的纺机业在今后几年内会有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