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

2013-04-29 00:44苏惠昭
书香两岸 2013年6期
关键词:散文

苏惠昭

5月20日这一天,“文心凋零”?小说家/学者黄锦树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的一篇文章于出版新闻贫瘠,论战熄火的文坛卷起了风暴。

文章论述核心在“散文是否可以虚构?”,同样的议题,散文家/学者钟怡雯一年前曾一度出手,结果差不多被万箭穿心,黄锦树却逆转了钟怡雯挨打的局面,并在脸书(Facebook)上引爆分享及系列讨论。

黄锦树所指“散文”,事实上是台湾散文传统的主流抒情散文,而被推上受刑台的为新世代散文家吴柳蓓。事情是这样的,黄锦树为教学而编辑《散文学》时发现,当吴的诸篇文学奖散文类得奖之作结集成书,一个“多重身份”的奇异现象发生了。换言之,吴文中的“我”不是读者阅读散文时沉默约定的那个“写作者本人”,她可以是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同时又是讨海人的孩子,于是黄锦树重重一问:“她是不是用小说去猎取散文奖的惯犯呢?”

散文是否可以虚构?黄锦树认为,“抒情散文以经验及情感的本真性作为价值支撑,文类的界限就是为了守护它。”文末又丢出毫不留情面的嘲讽:“文风败坏至此,或许文学奖的散文是该考虑取消了,另设‘山寨抒情散文奖,看谁能超越孝女白琴”。孝女白琴就是民间习俗中扮演女儿替身的职业哭墓人。

但也就是春天以来,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涵括老中青三个世代的作家,以及各种类型的散文作品恰好是书市最丰美流丽的景观。

房慧真《小尘埃》、黄丽群《背后歌》、柯裕棻《洪荒三迭》、张蕙菁《双城通讯:台北》&《双城通讯:上海》、陈克华《我的云端情人》、男子休日委员会《左京都男子休日》、言叔夏《白馬走过天亮》、郝誉翔《回来以后》、张让《我这样一个嫖书客》、蒋勋《吴哥之美》、陈芳明《星迟夜读》、李黎《半生书缘》、苦苓《我在离离离岛的日子》、廖伟棠《寻找仓央嘉措》、李台军《玉山点滴》、吴钧尧《遗神》……生活札记有之,心情点滴有之,旅行回忆有之,同志故事有之,历史书写有之。《寻找仓央嘉措》是诗人亲赴西藏寻找藏人内心诗僧仓央嘉措的朝圣之旅。从茅盾、巴金到陈映真,李黎《半生书缘》纪写下一个文学动荡曲折的年代。《遗神》是吴钧尧继书写金门人百年史的《火殇世纪》后的“金门封神榜”,金门的千年“神族”谱。言叔夏为文坛新鲜人,很强的第四棒,有郝誉翔和黄锦树为之背书。

杨索《恶之幸福》进入五刷,出版社已经决定重编其前传《我那赌徒阿爸》。

对散文的最高礼赞,则在凌性杰与杨佳娴两位新世代中文学者合编了一本《灵魂的领地:国民散文读本》。新世代显然接手了诠释权。当散文从政治代言挣脱,杨佳娴看到它:“创造了一个从普通生活出发,又与生活平行映照的世界”,因为散文的存在,人们“重新发现了花的红色,藤蔓的迂回的召唤,衣裳里腾出烟云,卧室或阳台的哲学,一种余裕,一种生趣”。

是呀,编者自身就厉害的散文家作家。

散文与小说的市场表现孰优?以九歌每年出版的《小说选》和《散文选》来说,《散文选》一向大胜《小说选》。

以量来说,小说有点疲弱。伊格言《拜访糖果阿姨》集合了八个温柔悲悯的情爱故事,《流畅易读》有别于他的史诗长篇《噬梦人》;绘本与童话作家安石榴发表了小说集《喂松鼠的日子》,正在等待的是何致和《花街树屋》。从《白噪音》到《人骨拼图》,何致和是翻译家同时写小说,但产量都不大,不是文坛上的明星人物。杨照和钟文音就不同了,他们是作家中的明星,下海翻译《老人与海》和《刺鸟》,当然是大条的新闻。1977年诞生的《刺鸟》跨大众文学与纯文学,有过一段人人争睹的当年,因为翻译它,钟文音发展出另一本与之对话的创作《我亏欠我所爱的人甚多》,类型跨散文诗、摄影和绘画。

学者多主张:凡是经典,每隔十年都应该重译。《老人与海》译本众多至不可考,最特别的是张爱玲与余光中版。杨照的“译注精装版”,着重在找出今日中文语境中,能联系海明威和当代台湾中文阅读者的管道,他同时出版《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

医生作家苏上豪写了历史小说《国姓爷的宝藏》之后,缝合医生与作家身份,写出外科医师开肠剖肚历史的《开膛史》,如此类型的书,过去从来只有翻译,没有创作。

五月的两大焦点

五月有两大焦点,母亲节,以及《大亨小传》电影上映。

因应母亲节,书市的“母亲节专区”,包括了《干嘛要有小孩?》,擅于女性议题的作家杰西卡·瓦兰提(Jessica Valenti)的新手妈妈告白,她大胆揭露几个关于育儿的谎言譬如“小孩让你快乐”、“女人是天生的母亲”、“喂母奶最好”等等。台湾妈妈翁于婷《我的四千金》,分享她的四千金一起提早到世界报到的故事。日本一代文豪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以文学家之笔书写母亲年老失智过程,同时也是一场回溯母子关系以自我厘清的逆旅。

统计数字指出,八十岁以上老人每五人有一人失智。失智,迈向高龄社会的台湾必须面对的现实,《谢谢你,从阿兹海默的世界回来》,荒井和子纪录了八十七岁的医生丈夫从失智异乡魂兮归来的过程,虽是特例,却也给都说不可逆的阿兹海默病人一线希望。

“高龄忧郁”是为通往失智的高速公路,《最无忧的老后》便是一本精神科医生保坂隆给老人生活76个快乐提案,越快乐,越不容易失智。

《大亨小传》电影上映是文化圈的大事,但也仅止于文化圈,它给文学书读者带来重新阅读经典的动力,好消息是,还有各种译本可以挑选。1954年至今,《大亨小传》总共有十七种译本,过去以乔志高译本为“课本”,现下两大主要译本,一是远流与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合作,“呈现一个不采用透明译法”的远流版,这种译法的功能在“宛若以自己的语言重写了原文,抹除原作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紧缩读者自由诠释的空间”。新经典版《大亨小传》则独家收录村上春树专文——费兹杰罗是影响村上春树最大的作家之一。

5月25日,《苹果日报》以“经典时代来临”为题报导台湾书市现象,《悲惨世界》、《刺鸟》、《老人与海》、《大亨小传》之外,将重译、改版或首度出版的经典还有艾西莫夫“机器人系列”、卡夫卡《审判》、美国经典小说《北与南》、《源式物语》等等。

这也关乎经典——《灵感来了》,出身编辑的作者乔莉亚蓝强森介绍了50本经典文学的幕后故事。

几本重要的非文学翻译书

以下是几本重要的非文学翻译书:

性感女神安洁莉娜·裘莉预防性切除乳房,消息一出震撼世界,改版重出的《发明疾病的人》讲述的正是一个人人遭现代医学判定“都有病,都需要治疗”的故事,“厂商和医疗利益团体把正常的生命过程扭化成医学问题,把生命‘医疗化了”。安洁莉娜·裘莉的“勇敢”便是“医疗化”的极端示例。

生物生化学家尼克·连恩应该是当前最重量级的科普家,他写的书既叫好又叫座,《生命的躍升》获科普书最高荣誉——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大奖;《能量、性、死亡》从一个微观的角度——粒腺体(人类体内有一万兆个粒腺体,它形塑了生命的纹理)来回答生物学的重大问题:我们的能量从何而来?为什么为有两种性别?我们为什么会成长、死亡?粒腺体解释了许多事,“至少它告诉我们生命为何是这等模样”。

《不开车,在路上》作者是《海鲜的美味挽歌》的泰拉斯·格雷斯哥。从大海到陆地,他以三年时间,在欧洲、美洲、亚洲十二大小都会不开车旅行,实地观察各地的大众运输系统和城市、居民、社会之间的微妙关联,实践有趣味有知识,简单干净的“无车生活”,本书分拆成十二小册,一城一册,独立上路。

《超译尼采》成为畅销书之后,现在又有了《超译<哲学用语>事典》。“超译”是日本人的发明,意思大致是把让人不懂的话讲到一般人都能懂,这中间便有可能包括错译,或者译者变作者,加油添料变成了创作。《哲学用语》就很适合“超译”,本书副书名即是“150个有趣的、难解的、听过却又似懂非懂的哲学关键词汇”,譬如意识形态、悖论、先验的、二律背反、异化……可以看成是《哲学词典》的庶民版,毕竟庶民也有理解哲学的权利。

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历史与商学院经济史学家,当前西方影响力最大的历史学家之一。称霸全球五百年的西方文明为何衰退?成长缓慢、债务庞大、人口老化、四处煽风点火的反社会行为、沦落为律师治理的法治、等待国家来解决问题的懒惰人民……在《西方文明的4个黑盒子》一书,尼尔·弗格森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四大面向探讨,把黑盒子一一打开。

《太平天国之秋》打开了另一个黑盒子,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史蒂芬·普拉特从国际关系角度切入,写清朝及其人民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的影响。这影响及今仍未消逝,中国现代化的时间,因此错过了,推迟了。

猜你喜欢
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散文二题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散文短章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