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推荐的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情为何物,不过都是分泌物。”可别想歪了,说的是多巴胺之类的快乐化学物质吧。不知怎的,看到这个,我就想起哥哥张国荣说过的:我只有一点点爱了,却还要过一生。——也许他是对的吧,人的一生中,爱这样的东西也是有限的,用完了就没有了。对应到化学物质这个命题上来,也许爱的能力也不过是多巴胺的分泌能力,每个人的多巴胺配额应该也是有限的吧?有的人挥霍得快,无顾忌地寻求刺激,等这东西分泌得差不多,人生原始单纯的快乐也差不多完了。
所以,是化学物质也好,精神上的爱也罢,人生其实很漫长的,我们还是悠着点来吧。
书籍
情为何物,不过都是分泌物
——《这么一些些毒舌》
作者:沈嘉柯
你知道吃巧克力为什么爽吗?因为巧克力含有多巴胺。
阴天久了人会郁闷,为啥天气晴朗了晒晒太阳,心情就会变好啊?其实也没什么奥妙,光照促进大脑分泌血清素而已。
你知道失恋为什么让很多人痛不欲生吗?因为失恋后的生理心理反应,和戒毒是一样的道理,戒断反应比较强。
还有,据说喜欢沉湎于悲伤的人,也不过是得了“赫薇香效应”式的悲伤上瘾。“感受到深刻伤痛时大脑伏隔核更加活跃,而伏隔核是大脑快感回馈系统的一部分,受到刺激时,会充满了令人产生快感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因此这些人就像《远大前程》里的赫薇香——一生都不肯走出在结婚之日被未婚夫抛弃的阴影,尽管非常富有,却天天穿着破旧的结婚礼服,沉浸悲伤之中。
于此,沈嘉柯同学不无感慨地说道:情为何物,不过都是分泌物啊。
《这么一些些毒舌》里就是啰啰嗦嗦的这样一些随笔,妄言要“揭露人生真相”。作者借着心理学的奇妙角度,嬉笑怒骂地调侃,妙趣横生地点题,也算丰富精彩。人生究竟有没有真相需要揭露这个且不说,谁不是执迷不悟地沉溺在自己的海市蜃楼里,活得热火朝天?只不过倦怠的时候,翻翻沈同学的只言片语,
电影
如果到了岔路口,那就选择一条路
——《圆舞360》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简单说来,这是多线叙述下彼此独立又互相渗透的几个情感故事。在圆舞般巧妙的故事结构中,人的命运如蝴蝶效应般相互影响,在命运的彼此作用下,出差时召妓寻求刺激的已婚男人最终回归了家庭、一心攒钱开店的妓女在客人被凶杀时卷走了黑钱、女儿失踪的老头奔走多年后决定过回自己的人生、受假释的强奸犯在诱惑面前以冷水淋湿了全身、情窦初开的少女邂逅了一个陌生男人然后与之私奔……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这些“离经叛道”的故事中,电影却丝毫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告诉你什么样的选择是对,什么样的选择是错。没有以成败论对错的说教,而只是呈现一种原生态的东西,各人心中自有是非标准。
电影的结局,妓女的妹妹、那个单纯的小女孩上了陌生男子的车绝然离去,有这样一段少女的内心独白:曾经有个博学的人说过,如果到了岔路口,那就选择一条路,今天我来到我的岔路口而且选择了,双脚已经踏上旅途,我们各自选择了道路,谁知道旅途会怎样,又会指引我们去何方,原谅我不辞而别……也许有一天,我们选择的岔路口,以及我们经历的事情,会指引我们再次重逢……
“如果到了岔路口,那就选择一条路。”这话最让我动容。人生许多时候,与其沉溺于长久的犹豫、矛盾、痛苦,不如潇洒转身,踏上新的旅程。
我为什么不生孩子
——《无后为大》
作者:关军
如果你是一个丁克族,你耳边一定每天嗡嗡嗡地响着这样的声音:“生吧,小孩儿多好玩啊!”“没孩子多孤独啊,老了都没人管!”“不生,爸妈都不同意!”“大家都生了,你不生多奇怪。”“那么多想生的生不出来,人啊别得瑟!”……
最后,要么你变成了一个聋子,要么你会变成一个出色的雄辩家。至于本书的作者关军,干脆写下厚厚一本书来公之于众,从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各种角度来阐述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真是前无古人。
且看看本书的内容介绍: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谈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其实,生不生孩子,这完全是一件私事,无论别人怎么八卦怎么磨叽,大可白眼一翻说句“关你屁事”来应对。所以看这本书最大的乐趣,也许不在于讨论到底谁是谁非,而是去思考,这么一件私人化的事情,对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居然逼得作者不得不写了一本书来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