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尉
摘 要:如何有条理、有层次、有效地教会学生在记叙文中运用景物描写,从而为记叙文锦上添花,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三读三写”。
关键词:“三读”;“三写”;反复;递进
景物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技巧,在教学八年级学生的写作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技巧为自己的记叙文锦上添花。
要想会用,先得学习。从哪里学,这是个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先要让学生读。读什么,这又是个问题。经过思考,我决定让学生丰富地读,让学生置身于景物描写的海洋里。景物描写的海洋由“三读”构成。
一、“三读”
1.读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老山界》中作者陆定一将“半夜里,忽然醒来”看到以及感受到的景物进行了描写。都德在《最后一课》开头运用了景物描写。黄飞在《甜甜的泥土》开头也运用了景物描写,写道:“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2.读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青铜葵花》中的景物描写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给学生读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青铜葵花》,让他们听读,特别要求听其中的景物描写。这本书中充溢着景物描写,在书中,作者曹文轩写了大河、芦苇、葵花、阳光、炊烟、草垛、槐树、水牛等景物,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乡村美好的生活环境。书的开头就是由景物描写开启的:“七岁的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泄于天空……”学生听着听着便陷入书的情境中去了。每一次给他们读,我都能看到他们明亮发光的眼眸。我觉得《青铜葵花》是一本富含景物描写这一营养的书,学生倾听着、迷恋着、吸收着。当然,对景物描写不能只是感性的感受,还要理性的分析。每次读完,我都要求学生先说印象深刻的景物描写,再分析所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3.读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所要求阅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景物描写
每一次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都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章节中的景物描写句,并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例如,第一部第6回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遥望着那阴暗的、通到镇上去的道路。风,那永不停息的风,带着春天潮湿的冷气,朝她吹来。在远处,小镇郊外许多人家的窗户正闪着惨红的灯光。”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冬妮亚从莉莎口中得知保尔正处在被抓的危险中时忧伤的心情,此处景语乃情语。第一部第9回中作者在写保尔和冬妮亚分手时作了这样的景物描写:“这一天,他们一起来到黄叶满地的库佩切斯基公园……他们站在陡坡上的栏杆旁边,第聂伯河的灰暗的水在栏杆下面闪烁……落日给特鲁哈若夫岛涂上一层金黄色,把各家窗户上的玻璃照得像火一样红。”黄叶、夕阳、灰水无不营造着忧伤的分手氛围……
二、“三写”
大量地阅读并仔细地思考,学生渐渐明了什么是景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我见时机已成熟,便让学生进行写的尝试了。我设计了三篇作文,称之为“三写”。
1.以“我”为主人公写一篇记叙文,至少运用两处景物描写
2.以“父母”为主人公写一篇记叙文,至少运用三处景物描写
3.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人公写一篇记叙文,自觉运用景物描写,运用次数自定
为什么设计三篇呢?在作文设计时我就反复思考学生究竟该写几篇作文才能掌握这一技巧。我想如果是一篇,那只是浅尝辄止;如果是两篇,那只是初有感觉;写到三篇,技巧才能深入学生内心。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曾说过:“反复是学习之母。”语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反复,只有多次反复才能真正掌握。如果写四篇呢?四篇则多了,多了学生就缺乏兴趣了,所以三篇恰到好处。除了对篇数进行了反复思考,对写作内容我也反复琢磨。因为写作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记叙文中运用景物描写,所以我不在写作内容上为难学生,让学生从自己写起,再写自己的亲人,题目自拟,这样既给了学生以巨大的自主性,也给了学生三次自由拟题的机会。思考成熟后,写作的帷幕拉开了。一篇、两篇、三篇,学生写作每一篇都是在攀登。当然写作开始不等于阅读的停止,阅读需要继续向前。因为写完一篇后的读和完全未写的读是有区别的,写完两篇后的读和写一篇的读是不同的,写好三篇后再来读和前面的读又有差异了,这就是学习后实践,实践后再学习,再学习后再实践。学习不断向前,实践亦不断向前,所以每一次作文除了内容变化外,对景物描写的次数要求也在变化。从一开始的两处,变为三处,又由三处变成自定。次数由二变为三是在给学生增加难度,由三变为自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文章需要自觉地去运用而不是完成教师硬性的要求。随着写作实践的推进,阅读的成效在不断提升;随着阅读成效的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入了读、写齐头并进的上升通道。我感到学生乐于读了,也乐于写了。期间涌现出了多篇佳作,我把它们推荐给了校文学刊物《百草园》。作文能够发表,对学生是巨大的促进。对作文研究颇有建树的管建刚就曾说过:“发表最能成就作文的严肃性、神圣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学生的作文发表了,幸福了,便乐写了,作文教学才算最终成功了。
参考文献: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