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中产阶级

2013-04-29 00:44:03李克
学习博览 2013年6期
关键词:马先生中产阶层中产阶级

李克

幸福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中产阶级,脱贫是何年?

—中国中产阶级的“天问”

月入过万但仍非中产

马先生是北京某医药公司的销售经理,月入过万,每天奔波于北京CBD与其他华北地区的城市之间。“人前是条龙,人后是条虫”,他如此评价自己。尽管在外界看来他是个出色的白领,而且也在北京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人脉资源”。但是,为了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能够安稳生活,去年夏天妻子带着孩子回到了河北老家,在当地上幼儿园。而马先生只能每个月回去探望一次。

马先生对笔者说,他现在住在北京慈云寺的一个老居民楼里,与同事合租,每个月房租就要2000多元,“因为随时有可能加班,也不能住得太远”。此外,马先生每月还要负担父母1000元的生活费,而此前妻子和孩子在北京的时候,光生活费就需要3000多,根本没有办法负担孩子在北京上幼儿园的费用,“这还没包括买学习用品,以后报兴趣班的开销”。而现在孩子在河北老家,上的是当地最好的幼儿园,一个月学杂费和伙食费需要1500元。这样的选择不仅无奈,还付出了一家人分居两地的代价。

按照中国的收入标准,以马先生为代表的大城市白领职员显然已经属于中产阶级,然而,马先生过的生活真的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中国真正的中产阶级有多少人?这些人都在哪里?

美国的中产指标

最早,中产阶级的提法是从西方国家传来的。在1951年,美国最早对中产阶级作出学术界定并分类。之后,有些学者对中产阶级群体进行了相应的细分,比如可以分为上层中产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

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上层中产阶级的标志之一,他们大多以从事白领工作为主,比如大学教授、医生、工程师、律师、建筑师、药剂师、分析师等。相对来说,公司下层管理人员、销售员、秘书等则是典型的下层中产阶级。现在的美国中产阶级也被称之为“三明治一代”,因为按社会地位来分,中产阶级上有富人、下有穷人,中产阶级夹在中间,就如同三明治一样。按照老百姓的说法,中产阶级并不属于富人,但也不是穷人,就是不穷不富中间的一批人。

当前,美国比较流行的中产阶级家庭界定标准是看生活状况和水平,列出了六项财务指标来考核一个家庭是否进入中产阶级。

指标一:住宅。美国的中产阶级,首先要有房,但又不能成为房奴。是否是房奴的标准很简单,30年分期付款,每个月房贷不超过收入的四分之一。

指标二:汽车。当然,美国家庭汽车拥有量比率很高,其实,有没有汽车不应成为是否跨入中产阶级行列的指标。

指标三:大学教育。能够让孩子接受好的大学教育是中产阶级家庭父母的首要目标,所以有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源以供得起孩子进入理想大学成为中产阶级家庭界定指标之一。美国实行1-12年义务制教育,除非读私立中小学,一般家长并不需要在子女的教育上投什么钱。但是大学教育不同,好一点的公立大学费用要在5万-10万美元,私立名校可能需要20万美元。

指标四:退休保障。退休后经济上有没有保障是界定是否是中产阶级的硬指标。一般而言,退休后还能保持相当于工作时80%左右的收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才不会受到影响。

指标五:医疗保险。要想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在美国最起码要有较好的医疗保险福利。

指标六:家庭度假。家庭度假也成为衡量是否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标准之一,每个家庭一年至少要有一次全家集体出动去度假。

中国中产阶级的十大压力

与之相比,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而言,先不说那动辄数百万的房价让月入过万的白领黯然神伤,即使是那些已经步入中年,有稳定、可期许的收入后,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也不得不为预留医疗、教育开支精打细算,未来养老何处去也成为都市人的困惑。

让人更为忧虑的是,权力与财富资本高度垄断,使得中国的中产阶层要想通过自身的文化、专业技术继续向上流动,就很容易遭到那些独霸发展机会、独占巨额资本的权力与资本者的排斥。中产阶层要想成长为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中坚力量,举步维艰。并且,我们现行的税收制度、教育制度、社会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福利制度,也很难造成一个橄榄形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而是一个顶部狭窄的金字塔结构。

网络流传的中国中产阶级十大压力:

(1)社会转轨期的仇富替罪羊;(2)没有房东只当租户;(3)工作狂变成了过劳死;(4)职场如战场的晋升压力;(5)从小资情调跌入机械生活;(6)时尚攀比成为阶层压迫;(7)小本生意的患得患失;(8)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9)庞大的弱势群体需要关怀;(10)成为利益集团霸王条款的受害者。

中国经济发展近30年,之前中国更多是一种强调平均、强调公平的状态,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在收入差别化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缺口。确实,很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企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契机,实现了大的跨越。

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我们看到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而困扰中国很大的问题,一直到今天都非常有意义,就是这种贫富悬殊的拉大,到底到什么时候是一个头。换一句话,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到底让他们富裕到什么程度才能够脱离一般老百姓的收入?容忍度到底在哪里?从今天大家看到的各方面表述或者是议论来说,可能已经达到了容忍的极限。

中国的中产阶级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浮现出来的,但是很遗憾,我们的中产阶级到今天来说,更多还是表现在收入水平的层面,对于独特的中产阶级的意识,中产阶级的文化,中产阶级的操守和伦理,甚至中产阶级本身的特质,目前在中国能看到的现象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中产阶级群体的百分比并没有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而逐步增大,从制度因素上讲,就是中产阶级所拥有的投资渠道和领域是非常有限的,更不要说海外投资渠道和领域。对制度因素加以人为地割裂,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是局限或者阻碍中国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群体进一步扩张或者提高的原因。

中国中产阶级处于这样很严峻甚至有时候很恶劣的制度环境之下,他们纠结在经济的层面,没有办法去创造和营造中产阶级所特有的一种氛围、一种创新或者是一种相对应的文化。这方面中国的中产阶级是远远滞后的。

一个健康向上发展的社会,是以中产为中坚力量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中产的数量,而应当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税收、货币政策等多方面,确保中产阶层的稳固性,防止中产向底层滑落。

(摘编自“和讯网”,有较大删节)

猜你喜欢
马先生中产阶层中产阶级
马叙伦与“三白汤”
找路边“专业防水”上门服务,说好的3000元却变8000元?!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文史博览(2017年10期)2017-01-28 22:11:30
小猪不肯学做事
小青蛙报(2016年13期)2016-10-31 11:04:42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3:16
在美国哪些州生活成本最低
海外星云(2016年16期)2016-09-01 22:00:24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 乾羽: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
中国储运(2016年1期)2016-02-12 19: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