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良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病理 诊断 手术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712例,其中甲状腺微小癌76例(10.7%),对患者的诊治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病理、手术方法及切除范围的重要性,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认识,并就术中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6例,男4例,女72例。年龄18~68岁,平均44岁。病程13~90个月,平均30个月。单侧68例,双侧8例。36例发现甲状腺内有直径0.7~1.2cm的包块,在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46个结节,细胞学检查30例患者中38个结节查到癌细胞,24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68例单侧,8例双侧。1处病灶70例,2处病灶以上6例。乳头状癌56例,滤泡状癌8例,未分化癌10例,髓样癌2例。病灶已穿透被膜6例,腺体内及周围组织内查到砂粒體12例,24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结 果
本组76例患者中,获得随访66例(86.8%)。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年。死亡2例,1例3年后死于外伤,1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均健在。讨 论
为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查体要仔细,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查清其性质,了解生长速度,质地是否固定,应考虑隐性甲状腺癌是否存在。充分发挥B超、CT、MRI检查在甲状腺疾病定位诊断中的作用,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直径1cm以下小结节,在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能确定穿刺部位、进针深度抽吸的是否为瘤体组织,减少误穿、误诊,提高了诊断率。对多发结节应分别进行穿刺,应充分记录抽吸组织的部位,以防误诊。本组在彩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36例,46个结节其中30例,38个结节查到癌细胞。有关文献报道:①术前靠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阳性诊断率高达82.0%~93.4%,与本组相符。CT对甲状腺瘤的定性诊断能力86%,高于临床诊断(43.4%)。②术中仔细探查,即使是良性病变,在术中也应探查腺体内肿块与周围组织有无浸润,瘤旁组织是否有小结节及砂粒体,应切除瘤体行快速冰冻检查。本组4例中发现瘤体旁有0.7~1.0cm结节,质地硬而固定,经病理证实为腺瘤合并腺癌。本院24例甲亢患者在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发现2例腺体组织内有砂粒体,另346例甲状腺腺瘤在行腺瘤切除中发现4例腺体内有砂粒体,均行腺叶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微小癌,我们认为为减少再次手术,术中冰冻病理回报为微小癌,可根据病变部位,行病变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术,如瘤体已浸透被膜,应加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如想行I131治疗也可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术)。
对于微小甲状腺癌的治疗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绝大多数微小癌进展极为缓慢甚至消退,对无转移的微小癌不必施行任何治疗。而大部分学者主张根治性手术,一经确认即行甲状腺全切和颈部淋巴清扫术。我们认为:①对诊断明确的甲状腺微小癌,无论有无症状、体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即应行手术治疗。对单侧癌未浸透被膜者,应行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双侧次全切除术,不作预防性根治术。对癌已超越被膜或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应行腺叶、峡部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关于对侧腺叶是否切除各家仍有争议。本组76例甲状腺微小癌中,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外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5年未再复发。②关于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争论,其实任何低度肿瘤,如果治疗不彻底,切除范围不够广泛,迟早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当前一些基层医院的医师还不能完全掌握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技能,对甲状腺肿块只作单纯切除,甚至在触到结节的部位随意切口,不做充分暴露和探查,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甚至造成医源性播散。我们的做法是要充分暴露腺体,切除病灶范围在包膜外1.5~2.0cm正常区进行,并仔细探查残留腺体,同时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加以保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晔斌、王志明、孙维佳、胡娟娟.甲状腺癌487例的手术方式及预后[J].广东医学,2010,5:569-571.
2 伊海金,张宝泉.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24(4):10-12.
3 程章林,王本一.甲状腺微小癌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06,1(8):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