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
一、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我们跟随时代进步的基础。在中国,对于英语的教育可谓是不遗余力。从小学就开始抓起,直至学校生涯的截止,不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少说也有十五六年的学习时间,最终答卷却差强人意。可以说英语是中国儿童从小的伙伴,但是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而英语水平却没有一同成熟。这是一项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的投资,这是对英语教育的揠苗助长,还是英语學习营养不良呢?值得深思。
1. 分析问题。面对着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现象,教育方不遗余力地付出与学生孜孜不倦的苦读,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一个机制能够对大量的输出进行有效地吸收,并自行成长。
2. 英语学习的内涵。究其本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成有效地交流。不仅仅是要听懂、读懂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要能够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英语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只有做到各个击破、均衡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水平。“听”懂了背景才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读”透了形势才能“写”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说”和“写”上,而“听”和“读”又是它们的基础。
具体到细节,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句子,句子则是由一个个单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故,在“读、写”方面,语言的基本要素就是单词和语法规则;而从“听、说”的角度来说,语言的基本要素则表现为:单词的读音,即音标和语法规则。
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都是由这三项基本要素构成的:音标,单词及语法规则。它们也是灵活运用一门语言进行交流的前提条件。
3. 学习方法分析。单纯从学习角度而言,“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这八个字算得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语言而言,它作为一个交流工具,是一个学而练、练中学的过程。这八个字更是相当实用。熟,就自不必多说,无论什么东西见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形成了条件反射。举一反三中的“一”指的就是特定的语法规则,“三”即你口中的英语,也就是这门工具可以灵活地为你所用。语法规则就像是数学中的公式,而因变量就是你所要的表达,自变量便是基本的单词。随着你输入单词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掌握好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就像是树苗扎好了根基,才有可能成就以后的参天大树。
还要训练学生:在面对英语的时候,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在中国,大部分学生的习惯是四步走:面对英文,翻译成中文,组织好中文的回答,再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逐字逐句的从中文翻译过来,就成了标准的Chinglish了。所以,要加强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训练,用英文思考。其实练的就是一种自然地反映,练的就是生巧,当我们面对“how are you 的时候”,自然就会反映出“Fine, thank you. And you?”就是因为熟练二字。
二、解决方法
就如何有效地吸收英语知识而言,我认为,首先听写练习是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听写,指的是从单词、句子到段落的听写。因为从“听”到“写”的过程,全面考察了“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听懂”一段话的基础是会读,也就是能说出它来,并且理解,即为读得懂它;之后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来所听到的话。
其次,要深入利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他可以触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习热情。如此一来,会加倍获得知识吸收的效果。然而,每个人的兴趣不尽相同,在学校教师们很难做到平衡大家的兴趣点。课堂上是教师们授之以渔的地方,而课下,则需要兴趣这位老师带领学生训练“渔”术。让英语不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更是成为学生生活中有趣的一部分。
最后,就是克服心理障碍。“说”是中国学生较难攻克的一个方面,并非不会表达,而是不善于表达。我们总是想要在心里整理出一份语法准确、用词恰当的完美句子,否则就缄口不言。其实,如果将交流的过程转换成文字置之于纸上,我想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只不过是,我们在进行口头交流的时候,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语法和措辞上,而本末倒置,忽略了口头交流的本质是互通,只要相互理解就好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只是将学生引导进入知识的大门,并授以“渔”术。然而,在探索知识方面,教师同时也是一位需要不断探索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