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始站,要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今年我带了一个56人的中班,平均年龄4岁半,幼儿的自理能力水平整体很差,幼儿与幼儿之間差异比较明显。
一、案例描述
情景一:
健康课《快乐的小脚丫》的教学中,设计了让幼儿脱下袜子观察脚丫的环节,课后我要求幼儿自己穿好袜子。50多个孩子真正会穿袜子的只有四五个,不会动手的有十几个,其余的就属于东拉西扯的。
情景二:
秋天晨练后,幼儿把脱下的外套随手乱团堆在教室后面的衣橱里。因为衣橱没有设计厨门,所以随时都有衣服掉下地。于是,我要求幼儿将衣服叠整齐后,分组摆放到指定的衣橱,结果发现很多幼儿根本还不会叠衣服(小班时教过他们叠衣服)。
二、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走路要抱,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孩子越小越难教,等到大了,学得也快。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其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让孩子自己吃饭,家长嫌脏、嫌慢;让孩子自己洗手,家长嫌不干净,还弄湿衣服;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幼儿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三、教育措施
1.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例:学叠衣服:我编的儿歌是:衣服向上对整齐,找好拉链拉上去,两只袖子胸前抱,低头一折就行了。
2.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比如,在建构区,我们投放了各种塑料积木,让幼儿选择喜欢的积塑进行建构,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园举办建构比赛,动员家长一起辅导幼儿进行积塑的创意建构,参加园里的创意建构比赛。美术课增加手工课的分量,着重训练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班内老师的配合。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促进每个孩子的提高。老师之间要统一要求,相互配合,加强生活各环节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4.要教会幼儿自理的方法。大多数幼儿自理能力差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例如,老师让幼儿叠衣服,幼儿凭空是不会叠的,所以老师要花几节课的时间专门教会幼儿如何叠,让幼儿掌握各种技能的方法。
5.培养幼儿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建立了校讯通、班级网络平台等家园联系方式,增加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因此,幼儿能做的事就要让他们自己去做。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