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与精神在读写结合中融合

2013-04-29 12:01:35张一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特质儿子文本

张一华

读写结合,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至今仍然深得人们的青睐。而从现状看,读写结合常有以下偏向:脱离学生生活,训练机械刻板;忘记文本特质,训练不痛不痒;零打碎敲,训练缺乏联系……如此“结合”,很难诱发情感,引发情思,彰显语文魅力。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在于完善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和语言系统,二者应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才能显示它的活力。

一、深度解读文本,促进语言与精神融合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每篇文章,都是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读写结合,须坚持文本的深度解读,内涵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借助语言,显示情感,以促进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第9册)一课中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自读感悟:让学生把课文中出现这句话的三处地方反复品读玩味,读的时候要注意感情,用不同的口气读出不同人物说这句话的语调来。2.比较剖析:第一句:“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这是父亲的心理活动,他想起了自己对儿子的承诺,坚定了他要找到儿子的决心,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第二句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是儿子在废墟中与父亲的对话,这句话在废墟中儿子对同学们说过,是对他们的安慰与鼓励,因为有了爸爸的这句话,儿子才得以在困境中满怀信心,坚信爸爸会来救他,也是因为这句话,困境中的同学们才勇于求生,不放弃生命。第三句话:“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小小的阿曼达在困境中,再一次显露出人性的勇敢和善良,把安全让给了同学,这也体现了他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对父亲的信赖。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用爱和信任创造了奇迹!3.课后作业:在以下几种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①看看爸爸妈妈的头发,你看到了什么?②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③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优化指导过程,促进语言与精神的融合

读写结合,既有读的感悟,又有写的表达,如何以读引写,以写深读,读写联系,相得益彰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教者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指导,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人教版第11册)。主要写喜欢读书的“我”在失去读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的热情与善良,同时也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示老百姓的美好心灵。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所以我借助提示问题,层层深入,积极质疑,主动探究。(1)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2)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神态和心理的句子,把握主人公的思想品质。(3)通过质疑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标题这句话反复出现的含义,学会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4)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下一步写作铺垫。

三、把握语言特质,促进语言与精神融合

一定的事情总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叙述,情感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因此,不少课文往往具有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特殊的语言形式,这就是语言特质。如果阅读教学只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忽视语言表达方式的探究,学生就很难找到读写迁移的精髓所在。可见,读写结合,须在语言的深度解读中,引导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质,借助模仿、迁移,让学生在相关的言语活动中得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同样拿《别饿坏了那匹马》为例来说,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品质。

提问:课文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谎言?(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C“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让学生们把这几个句子再读读,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讲解之后,要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讲诚信。

上述案例中,教者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把握内容、感受情感;既而自然联系,拓展空间、展开画面,这不仅呈现出了无限广阔的形象画面,而且构成了与文本叙述的自然联系;接着让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思路更宽,情感更真,语言更美,有效地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特质儿子文本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6
打儿子
故事大王(2020年11期)2020-12-10 06:48:4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8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