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材中诗歌的阅读方法

2013-04-29 12:01周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诗意意境诗人

周琳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的需要,现行新教材中,古诗和新诗的选取都已经占了一定的比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受到诗歌的熏陶和感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那么,如何才能读得懂读得好一首诗歌呢?

一、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不管什么诗词,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创作出来的,其要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关,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的就是安史之乱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要么与作者的政治经历相连,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作者41岁时被贬谪到山东诸城任知州时于中秋之夜因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所写;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作者在陕西清涧县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正是诗人的一种自信、自励和抱负。所以,先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对全诗的理解。

二 、理解诗歌的诗意表达

诗歌具备一独到的特点,那就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而这一点我认为却是诗歌的灵魂所在。每一首诗,不像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几万字,它仅仅几行几十个字(如古诗绝句),现代诗字句也不多,但却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那么,诗歌又是怎样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呢?一般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的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些事物的形象特征,就可以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义。但是,要想深刻地领会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我认为,除了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外,还需结合诗意的理解,借助诗歌的形象表达,才能进一步地达到此要求。如现代诗人郑愁予的《雨说》,整首诗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了解了这一点,再结合当时中国刚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的背景理解,原来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三 、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精炼,意蕴深涵,得细细的品味。大诗人杜甫的《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给人以一种蓬勃上升的气势,更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十个字,却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开阔胸襟,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缠绵晦涩;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一诗中,运用适合儿童口语的的“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四、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要认真品味。在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即直接铺陈事物。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被秋风刮破﹑夜晚遭雨的过程所使用的即是这种手法。比:就是比拟,含比喻和拟人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会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拟人,即把物人格化。《诗经》中《硕鼠》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硕鼠其实就是当时统治者的化身。《雨说》中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倾诉,令人真切的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形象。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如《孔雀东南飞》一诗,开头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里的孔雀南飞而徘徊,引出下文刘兰芝被婆婆赶出家门却不愿离开的依依不舍。

五、了解诗歌的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境

诗歌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有独特的意境。作者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者。这就需要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用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二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客观的说,即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富有特征性的客观景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如《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还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雕”不仅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诗人所描绘的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黄河“顿失滔滔”,大气磅礴,气象雄浑,意境恢弘,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六、将诗歌背诵熟记于心

光了解以上几点还不够,还要会诵读诗歌,注意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并且在此基础上熟记于心。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如此,只要喜欢读诗,便不知不觉地将诗歌熟记于心了。当然,背诵诗歌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点:(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先整体感知诗意,再分开剖析前后诗句之意,注意前后句意的连贯即可。(二)记关键词。像律诗﹑绝句,可以专记每句诗的第一个字,每字对应一句,加上反复诵读,慢慢科背下来了。此外,还需对已能背诵的诗文反复巩固诵读,长此以往,诗歌便铭记于心了。

综上所述,只要把握好这几点,那么,阅读理解一首诗便不是很难了。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诗意意境诗人
诗意地栖居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冬日浪漫
晒娃还要看诗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被耽搁的诗意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