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龙伟
时下,历史教学谈论最多的话题当属教学创新、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许多同仁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但也有少数创新者,在实践中,企图脱离教材、学生和社会实际,违背创新的真谛,制造很多花哨的东西,如有的讲述历史,任意引用道听途说的材料,对历史事件、人物,滥加臧否,胡乱评说;有的忽视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放任自流,留下问题,让学生争吵不休,不分是非;有的把历史上成故事课,忽视历史学科的严肃性,任意穿插无关宏旨的轶事琐闻以引起轰动,有的用参观文物古迹,观看影视媒体来取代历史教学等,认为这就是创新,给历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历史教学的创新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工作,教学的创新是为了学生的创新。历史教学必须创新,否则就摆脱不掉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社会效益低、课程遭排挤的尴尬局面,历史学就成了“死学”“贤学”。在历史教学中始终贯穿教师的创新意识。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的教育好多少倍。”因此,营造一种融洽、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历史课堂教学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较大的思想、行为的自由度,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2.转变方式,培养创新方法
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七年级学生,历史学科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尊重学生,培养创新个性
加强学生的独立与合作。只有敢于标新立异,善于独辟蹊径,这样才会有独立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历史课关于培养独立与合作的事例很多,如伽俐略不盲从别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认为物体落地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并用实践证明了这一观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学生能够做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打破思维定势,突破陈腐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的创新思维能力。
4.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技能
历史教学不仅学习历史长河中的史实,而且要通过对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和学生收集的历史素材,使陈旧的历史知识可以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历史天空的魅力。
二、历史教学的创新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系
历史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历史,而历史教学的任务是历史教学目标的体现,是具体的内容,二者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历史教学的创新首先应处理好这个关系。历史教学的创新是为了学生的创新的创新,是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的,背离这个思想,创新无用。
2.教师和教材的关系
历史教师是历史教材的操纵和使用者,教材是一渠活水,学生就是其中生长的鱼,作为历史教师不仅应知这一渠水的深浅、冷暖、肥瘦,更应开掘新的源头。如果教师在拘泥教材,一堂课的讲述面面俱到,满堂灌,则学生就会感到沉闷和疲倦,哪里还有时间去思考问题,“以史为镜,知兴替”呢?历史教学的创新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刻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大胆改革,在把握历史内容的知识结构、层次和联系的同时,深刻发掘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和思想内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强历史与相关学科,如地理、政治、语文等的联系,不断融入最新的历史观点和看法,用好用足对现实有借鉴意义的历史事件,使历史真正起到警示现实、服务政治的作用。教学中要运用最佳的教学模式,综合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自由、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激发情感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激发历史情感有利于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学习历史的乐趣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否则不仅历史课堂氛围沉闷,而且学生难以受到先进人物精神的教育,历史课的目的也达不到。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