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日产”的东风实践

2013-04-29 00:44谢文心
新营销 2013年7期
关键词:启辰东风中心

谢文心

领先半步的技术

在全球科技史上,各种破坏性创新绽放异彩,而汽车工业的创新仍被视为延续性创新,人工智能等技术仍未取得颠覆性的突破。难道汽车行业已失去创新的动力了吗?

6年前,技术派被视为拯救中国汽车业的希望,他们像堂吉诃德一样与各种“不可能 ”作战。所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才是未来的希望—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新能源被赋予了拯救环境的使命,其商业前景无疑是一片光明。然而6年过去了,新能源汽车仍旧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离大规模普及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在剧变的产业环境下,技术与用户的关系,就像一道动态、复杂而又难解的数学题,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会引发一场难以预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科技哲学家凯文·凯利认为,技术是一个生命系统,以类似于人类进化的方式进化,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心态,找出如何最好地利用技术并与技术相处的方式”。技术的进化向来都是以人的感受作为参照物的,过于超前,过于守旧,都无法与用户产生磁场共鸣。在科技史上,许多重大科技创新都成为了先烈,后来者反而成为霸主。究其原因,往往因为他们的技术太过超前。对此,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有一个著名的观点:“领先半步。”他认为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上,“领先半步”最重要,步子迈得太大市场接受不了,不迈出步子就会被市场淘汰。在汽车行业,要让技术实现最大的价值,不是将超前的技术放到市场上实验,而是勇于让它躺在实验室里。

外界解读东风日产,只看到了外延式营销战略的成功。而事实上,支撑其快速发展的其实是内生性的技术竞争力—许多年来,“技术日产”享誉全球。日产的技术实验室拥有太多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比如日前日产展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的电动赛车—“零排放赛车”(ZEOD RC),它的最快时速达到298公里,是目前路面上电动汽车最快时速的两倍。虽然日产在电动车技术上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但它仍不急于在市场上大力推广电动车—在它看来,决定市场的关键不是技术的先进性,而是技术的适用性。在东风日产众多的适用性技术中,XTRONIC CVT无级变速器技术最值得称道。与搭载传统AT变速箱的汽车相比,搭载新一代智能XTRONIC CVT无级变速器的新世代天籁的变速范围扩大至7.0,等同于豪华车8AT变速箱的变速范围,并提供1400种智能变速模式,能连续实现最适合的动力输出,应对2000种真实路况,带来15%左右的节油率。2013年,在东风日产成立十周年之际,包括骊威在内的90%车型搭载了这款CVT无级变速器。作为东风日产十年发展历程中最有代表性、排他性的技术,XTRONIC CVT技术被视为汽车变速器“变革性”的发展方向。

技术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长期的市场培育和资讯的日渐发达,让消费者对各种技术指标了如指掌。谁在引擎、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上有独特的卖点,谁就能赢得消费者口碑与青睐。虽然品牌带来的溢价更加直接,但塑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消费心理建设过程。在大环境不断恶化、许多汽车厂商不得不降价以求生存的大背景下,技术无疑是提振消费信心、稳定市场价格的镇定剂。

“领先半步”的技术使东风日产赢得了现在,而超前一步的技术确保它赢得未来。东风日产奉行一种技术适用主义的价值观,使它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快速崛起并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与市场的交融

经济危机如影相随,汽车行业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日前据瑞士信贷银行预测,2016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有可能停止增长10年—这意味着疯狂的高增长时代将告一段落。在企稳与下行的通道上,技术被赋予了别样的内涵与意义。

2013年,东风日产诞生十周年。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它制定了挑战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进入行业前三的宏伟计划,其自主品牌启辰更被寄予厚望。自主是中国汽车人的一个梦,作为中国汽车业的领军企业,东风日产希望培育自主品牌,增强研发掌控力。任勇说:“过去是日产定义技术平台,然后由我们把它中国化;现在我们要全流程建设整个体系,以启辰作为依托,培养我们的本土研发团队。”

从2003年成立到现在,东风日产技术中心走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2004年以前,技术中心只负责零部件开发;2004年天籁投产后,技术中心开始拥有对15%零部件变更的权利;到新一代天籁,整车设计约80%的参考意见来自技术中心;2006年,技术中心承担起TIIDA改型工作;2007年,技术中心参与紧凑型两厢车玛驰的设计工作。如今,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已然具备了整车开发能力,全程主导启辰的开发与设计。随着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研发任务,其规模也从最初的70人扩大到600多人。

10年间,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经历了一个从不被信任到被信任的过程。“过去,总部一直担心我们做不好。但不交给我们做,怎么知道我们行不行?”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说。

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地位日渐举足轻重。在10年间,它将“技术的日产”与“市场的日产”进行了高度融合。长期以来,东风日产团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狼性文化”已深深融入血液,即便是技术人员也有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在对新天籁的改良设计前,东风日产设计中心就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与市场部门、经销商、媒体、消费者深入交流,并以此为基础,对新天籁的外形与内饰做了较大的改变。改进后的新天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热捧,改写了雅阁、凯美瑞长期占据中高级车市场的格局—中高级车市场从此三足鼎立。

每一款车型走向市场之前,都必须精准地洞悉消费者需求,把握产品、技术发展新趋势。技术开发如何与市场接轨?这是所有车企面对的课题。而在东风日产内部,有一个部门是衔接市场与技术中心的桥梁,它向技术中心源源不断地提供市场情报,预判技术研发方向,—这就是商品规划部。商品规划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负责提供产品创意和概念,并对汽车造型与研发提出要求,譬如指导技术中心开发商务风格的车还是运动风格的车等。因此,商品规划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了如指掌,还要对汽车硬件、性能、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虽然商品规划部有不少研究生毕业的市场能人,但最终仍由技术派说了算—商品规划部部长黄凯峰就是从技术中心调过来的。

商品规划部最重要的工作是定义产品。这是一个复杂的市场决策过程,它考验的是相关人员对市场、消费者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判。黄凯峰认为,定义产品的前提是定义市场、定义品牌,最后才能定义产品和车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累计生产1927.18万辆汽车。那么,启辰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面向怎样的消费人群,主要竞争对手是谁,在黄凯峰看来,这些才是定义启辰、定义车型的关键性要素。“车型是一个品牌气质的体现,产品一出来,消费者就能感受出这个品牌的精神。”黄凯峰说。

“高品质国民车”是东风日产对启辰的定义,通俗地说,就是“合资品质、自主价格”。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总经理周德元有一个更为形象的说法:“把品质做到天花板,把成本做到地板。”东风日产的研发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在原材料、人力成本飞涨的背景下,启辰要实现高质、低价,最有可能降低成本的环节是研发。

技术的成本边界

在研发环节降低成本,并不等于“偷工减料”,而是通过挤压研发环节的低效、低能部分,将供应链效率发挥到极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自主。过去,东风日产在研发上过度倚重日方的技术体系,而启辰的诞生给了中方技术人员大练兵的机会。“启辰品牌的两款车从商品企划、研发到制造,整个过程都是由东风日产自己控制的。”黄凯峰说。

相比黄凯峰,技术中心负责人徐建明身上的担子似乎更重,他面对的是两个棘手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是10万元以下家轿市场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所有的厂商都在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提升竞争力,激烈竞争容不下低水平汽车进入市场;二是在日产的技术标准下,低水平汽车走不出实验室。“在安全和汽车耐久性等基本性能上,是一点都不能节省的。”徐建明说,“我们只能在日产的技术标准下寻找品质与成本的平衡点,最可行的办法是让供应商从源头就介入我们的整车开发,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减少浪费。”

启辰项目启动之后,供应商感觉到了东风日产的转变:过去,零部件供应商只是被动地接受订单、安排生产;而在启辰项目上,零部件供应商却能参与整车的前期设计,从成本、研发等角度确保整车的品质和成本。这对整车企业的自主研发非常关键,借用宝钢股份汽车板技术服务总监鲍平所说的一句话:“对整车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环节是在整车设计阶段”。启辰以开放的姿态,让材料商、电子设备制造商等供应商参与到前期的整车设计中,真正实现“做恰到好处的产品,剔除过剩的功能,摒弃不必要的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东风日产专门成立了一个以供应商为主体的“品质联盟”,其初衷是让供应商整合资源,各自发挥技术专长,在现有的成本框架下联合开发。

技术该如何为市场服务,东风日产始终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10年来,东风日产摸索出一条独特的与技术相处之道,虽然它被许多人批评为技术的“适用主义”,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技术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从这一点上看,东风日产“立足现实、领先半步”的技术观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启辰东风中心
东风Honda全新XR-V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等闲识得东风面
启辰大V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东风启辰单飞小考过关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关于东风四号要不要取消的一场争论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