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的正确方法

2013-04-29 00:44苏明天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慧心范进白兔

苏明天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的心灵,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让学生在创新性阅读思维中获得创造性发现的喜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当前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应当引起注意,由于学生与教师一样手头有着各种辅导用书,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即刻能按辅导用书上的答案答出。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一知半解,长此以往,不仅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减退,因为学生觉得反正教师讲的辅导书上都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改变教学呢?阅读教学依据的是经典性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和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教师一定要切实发挥好它的作用。 文本细读,是实现阅读教学激发和拓展学生思维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细读”的根本含义是立足于文本阅读,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意蕴作出丰富的阐释,通过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心灵去感受和体味文本,实现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对教师来说,牢固树立教材细读的意识,进而形成教材细读的能力,这是自身基本功的体现。因此,教师一定要克服单纯依赖教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照搬教参“教学分析”的习惯,扎扎实实地在形成文本细读习惯和能力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的思维在文学作品的碧空中展翅飞翔。笔者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激活学生思维。

一、在文本空白处激活思维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许多“空白点”。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反复咀嚼,让学生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来填补空白,就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搭建起一座智慧的桥梁,成就阅读课堂的无限精彩。例如《在山的那边》,当“妈妈”告诉“我”山那边是海时,“我”的内心满是惊奇和疑惑。试想,“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就只有连绵不断的大山,但当“妈妈”说山那边是海时,内心充满了惊喜,并且有了走出大山看到大海的强烈愿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是海的魅力让“我”有如此的惊喜、疑惑和向往。这个海,就是“妈妈“向“我”描述的。但文中并没有交代“妈妈”所描述的这个海。面对这个空白,我教学时开展了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描述“妈妈”所说的海是怎样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一学生说:“碧蓝的天空下,是湛蓝的海,广阔无边,一望无际。雪白的浪花欢腾着,不断拍打着沙滩,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海鸥在海面上盘旋着,鸣叫着,嬉戏着。潮退了,海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耀眼。”这样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使他们走进文本深处,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在文本易被忽略处激活思维

许多文本的内容看似平常,教师一般都觉得可讲性不大,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不讲。但如果细细分析,往往会给人许多惊喜。如几位青年教师同是教学《白兔和月亮》,他们都将本文的寓意理解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其实,四位教师都忽视了文章中一个重要情节,难怪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单一而相同。这一则寓言在情节上有两处转折,一是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这只白兔。在这一情节转折中,文章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拥有月亮前,白兔是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而拥有月亮后,白兔内心却紧张不安、患得患失。四位教师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得出了文章的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学生对此也都无其他见解。但文章最后一段有:“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是故事的又一个转折,这一个转折能给人留下许多思考。教学时若能抓住这一情节,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寓意。 白兔之所以去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因为白兔的慧心未泯。那么,白兔未泯的“慧心”是什么?文章开头就有交代,指审美的慧心。正因为这只白兔具有审美的慧心,所以在拥有月亮之前,能心旷神怡地赏月,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因为此时的月亮不属于她,而是大自然的美景。现在,她的这种慧心未泯,为什么?是因为她经历了占有月亮之后的痛苦,她感悟出了许多。另外,“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中的“终于”,也说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是经过一番斟酌的。她知道,一旦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月亮不再属于她,意味着她将不再获此殊荣,不再拥有这独一无二的月亮,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了。这说明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寓意有这样的理解:美好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与人分享才是快乐的;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更是一种幸福。

三、在文本语言精彩处激活思维

文本中的一些语言非常精彩,但教师往往受其“精彩”影响,一直用一种定势思维来理解,不敢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惟恐糟蹋了其“精彩”。夏丏尊先生说:“文本细读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正因为如此,教师应沉入到文本中,深入挖掘言语的内涵。《范进中举》中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很多,最精彩的就是范进中了举人后的一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认为这段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范进中举后的疯态,刻画出了范进对功名的热衷和执着,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身心戕害。而我在备课时认真研读了本段文字中范进的两句话:“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我觉得从中可以读出人物瞬时微妙的情绪变动,读懂人物在特殊语境中的心思。于是,我这样设计教学: ①这两句话的内容只有一字之差,第一句中多了一个“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情感是否一样? ②你从第一句话中读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③你从第二句话中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范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品析范进的言语,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范进内心的痛苦、悲哀、宽慰和惊异,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个热衷功名的范进,还是一个喜不自禁、扬眉吐气的范进,一个自信有追求的范进,一个不实现目标不放弃的范进。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时抓住了范进中举的那一瞬间的言语,引导学生去“玩味”,从而揣摩出人物当时的心理,还原了本真的人物,这样就克服了以往教学中对人物单一的认识。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慧心范进白兔
白兔眼睛红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
范进一日游
白兔白,黑兔黑
中了状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