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央金
数学的学习应该是有多样的方式,这里强调一点,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赋予个性的过程。比如说接受学习,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同样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更需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提倡师生相互尊重
教师的爱心是个什么样的的爱?在教育中常有这样的说法:要向家长爱孩子那样爱学生,本人看来那是不对。从爱的产生来看,父母对子女的爱产生于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师的爱则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之上,它是对祖国对事业的责任感之上生发出来的。从爱的经常性表现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性特点最为明显,而家长对于子女的爱,养护性比较突出。因次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被别人尊重和信任当中,他的心里是充实的,他心理是不恐慌的,他的自信心就能够表现出来;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氛围中不被人尊重,不被人关注,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是恐慌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实际他们每天也有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渴望别人来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包括老师在内,这个心理也没有完全排除。假如在教育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因此有些这样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关注、让人关注,这样的问题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爱心的形成。当然注重爱心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方面,如激励学生等等。
二、从学生的个性特点着手
教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掌握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能力等心理特点要了如指掌一清二楚。还注意课堂语言的丰富多彩,让各种性格的人都能听到他们自己喜欢的语言风格和事例。让学生从教师言谈中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关心和关怀,通过课堂语言和谈话交流拉近与各种性格的同学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可信赖的人。促使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形成较完善的个性。根据儿童的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活跃学生思维,形成师生之间的最佳配合。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直观教学为手段,以开展活动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数学教育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坚韧呢?比如,一道难题,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很清晰地列出来。为的是让学生知道虽然题很难,但只要我们够坚强,够坚韧就可以做出来。或者我们学生在做一道难题时,几天才做出来。所有的这些—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都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个性品质。
三、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因此,数学教育不仅是授业解惑,而且是一种人文的“育人”方式。数学教育不仅是培养方法的各种个性,可以培养灵活的处事技巧,严密的思维能力等个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维,才能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