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玲
我国的数学教育有很多优秀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需要认真总结和发扬,但是也必须看到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忽略了数学的应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是指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对于学生来说,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孩童玩的各种形状的积木(立体图形)、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的标价等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指对数学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学习者在对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美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价值日益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和欣赏数学之美;其二,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和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指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包括两方面:第一,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第二,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具有应用意识的学生,善于把问题与已有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能否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反映了人的基本数学素养。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价值观
从数学教育哲学上来讲,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价值观,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要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要不断地启发学生平时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未来,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感悟,内化和概括,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课程标展中也谈到让学生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生活化的数学。
我在数学学习中就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乐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身边的事物,喜欢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人民币去商场购物;教学“年月日”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年历;教学“认识时间”,我让学生记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与同伴对照,看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数学确实是有用的,逐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并在数学学习中逐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深层价值。
二、多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验证于生活,问题情境也应该扎根于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它的产生和选择应以学生自身周围环境中所喜闻乐见的现象、自然、社会和其他科学或数学中的问题为本。有了合理有效的根本,进而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串,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的活动,就能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好问题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属性。
1.现实性。在学习新知前,我们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素材应富有现实性,可以在课上引入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数据或生活化的图片等。譬如:在“讲打折销售”时,把商店几种衣服打折的照片呈现出来,使人身临其境。又如:在讲“正负数”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于中国南北温差数据的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南北气候差异的相对原由,在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孕育了“正负数”问题的种子。这样的学习,现实性强,学生熟悉,感兴趣,很快就能在主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所授内容和课型要求,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譬如,在学习“展开和折叠”时,可先创设一个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情境:(拿出一个纸盒演示)在一个正方体的两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处逗留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蜘蛛沿哪条路线爬到苍蝇处,所爬的路线最短?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具备的生活经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立体图形的展开就随之引入了。当然,兴趣的建立或激趣氛围的营造都必须建立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基础上,离开了应用,离开了生活,不仅兴趣无味,数学学习也无根了。
3.挑战性。如这样一个题目:甲乙两种食品共100千克,总值若干元。现在甲降价20%,乙提价20%,两种食品每千克价均为9.6元,总值比原来减少140元,甲乙两种食品各有几千克?咋看高深莫测,不知所云。但是,如果我们这样设计几个问题:①总值指什么?原来的总值和现在的总值比较……?②“现在甲降价20%,乙提价20%”的标准一样吗?它们变化后的结果一样吗?③能求出甲乙原来每千克的单价吗?能求出现在的总值和原来的总值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了,不仅体验到数学应用的神奇,更体会到问题产生和设计的重要。学生在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题目就简化为一个最基本的鸡兔同笼问题了。“甲乙两种食品共100千克,总值1100元。甲种食品每千克价均为12元,乙种食品每千克价均为8元,甲乙两种食品各有几千克?”这样,将挑战、应用和问题有机相融,使得难度在不知不觉中合理地分散。
三、重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两个个方面: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而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大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和不等量的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这些正是我们在数学中引入的“正负数”、 和“方程”的实际背景,这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直接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实践和体验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四、鼓励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写好数学日记
数学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可以清楚地刻化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养成乐意应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既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下面附上两篇学生数学应用日记。
篇一:学好数学 能省钱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牙膏。到了超市,我们直奔洗化柜,我们发现了同种竹盐牙膏有两种卖法: 3个110克的牙膏组成清新畅享装是17.9元;一支重150克的牙膏是8元。
妈妈对我说:“宝贝,我们今天打算多买一些牙膏回去慢慢用,你看这两种卖法的牙膏买那种省钱呢?”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妈妈又对我说:“今天我们把17.9元就当成18元你来算一算吧!”我立即说:“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问:“为什么呢?”我说我是这么想的:18元买三盒,用18÷3=6(元)那么110克的牙膏6元每盒。150克的牙膏8元每盒,也就是多2元钱多买40克牙膏,照样算1元可买20克牙膏。而买150克的牙膏1元买不到20克。所以我认为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听了以后高兴的对我说:“太棒了!学好数学真有用!”
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还能省钱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篇二:迷惑人的数学题
昨天,我翻开了《三年级数学提高班试题》,看到了一个题目:平平一家三口人,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口年龄和是71岁,八年前全家年龄和是49岁。今年平平多少岁?爸爸、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我一看,想:哇,这太简单了!于是就3×8=24(年)71-24=……唉,不对劲儿!我左思右想,可还是不明白。爸爸看看这题,说:“我以前也碰过这种题。71-24=47而不是49我知道,说明了平平8年前还没有出生!这样想多好!”
我听了爸爸的提示,拿起笔便兴奋地做了起来:那么平平今年是6岁,爸爸的年龄是(71-6+3)÷2=34(岁)妈妈的年龄:34-3=31(岁)。
我验算了一下,哇,没错,果然是对的。
我想:这些类似的数学题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以防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