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帝内经》与《淮南子》的比较考量

2013-04-29 05:53辛玲吕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淮南子考量黄帝内经

辛玲 吕丽

摘 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这部古医经广泛吸纳了战国秦汉时期异常活跃的诸子之学和天文历算等优秀科学技术成果,遂使《黄帝内经》成为涵盖文史哲和多门自然科学的多学科巨著,从某种角度讲,《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为主,兼有儒、法、墨、名、阴阳等诸家思想集成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作品中涉及很多医论,与《黄帝内经》有许多相近之处,同时在思想内容方面,这两部著作也有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之处。

关键词:《黄帝内经》 《淮南子》 比较 考量

一、广袤无垠的宇宙观

《黄帝内经》和《淮南子》以究天地之理、竟人世之事为目的,以空前的热忱探索宇宙的奥秘,探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力图较好地回答人类面临的疑惑和困惑。

(一)《黄帝内经》的宇宙观

《黄帝内经》认为,天地万物,以至于人本身都以物质性的气为本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天体演化和宇宙构成的问题。人类是宇宙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成本原。《黄帝内经》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产生于宇宙自然界之中,赖自然条件而生存。人的生命活动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人处在天地之中,人的生命现象也属于宇宙现象的一部分。因此,自然变化的某些法则与人体生理活动的原理是一致的。这是《黄帝内经》宇宙观的立论基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所谓“人神”,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现象,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变化的“大纪”是基本一致的。《黄帝内经》同时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是太虚精气变化的具体体现,是天垂象,地成形,形气运动的必然结果。《素问·五运行大论》明确指出;“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天地的伟大作用与变化,表现在太空宇宙间是太阳、月亮、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等七个星球来回横越于众星之间,所以称“七曜纬虚”;表现在地球上则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依附于大地,使大地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和非生物,所以说“五行丽地”。从这种角度上看,大地是负载了一切变化的有形物质。“虚”,是广阔无边的宇宙太空,充满了精气,这精气的运动就反应为宇宙空间里的天体运行。精气分为阴阳,“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谓风热湿燥寒,形谓木火土金水”(见《素问·天元纪大论》“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注)。人体就是由阴阳、五行构成,并按照其法则运行的。阴阳、五行都和四时配合,并顺应四时运行,所以它又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要维持生命健康,就必须遵循阴阳、五行及其顺应的法则,它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阴阳是生命和健康之本,它说:“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强调阴阳也是治病之本,主张“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素问·藏气法时论》)。《黄帝内经》的宇宙观及万物生成论就是建立在“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阴阳五行自然运行法则的基础之上的。

(二)《淮南子》的宇宙观

1. 《淮南子》宇宙观的基础在“道”。

第一,“道”是无限的存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依据。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级,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犋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淮南子·原道训》:“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风以之翔。”自然万物依赖“道”而正常运行并发挥自己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道”指宇宙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道者,物之所导也;德者,性之所扶也。”(《淮南子·缪称训》)“道”体现于具体事物即为“德”,万物含德就不会出现异常,“虹霓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淮南子·原道训》)

第二,“道”是宇宙的原初状态,它自然化生天地万物。《淮南子·原道训.》:“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道”作为世界原始状态,经历了“虚廓”、“宇宙”、“元气”几个阶段,其共同点是混沌无具象。《淮南子》一书中,有着中古时代最为系统的宇宙形成论,这标志着人类视野的扩大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首先追溯万物起源的是《老子》,它提出了“道”化生万物的理论,但语焉不详。庄周认为“道”是气,气的聚散形成万物的生灭。《易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虽然也有其万物发生论的含义,但它毕竟是解释卦爻的原理。荀况、韩非的时代没有进一步探讨这类问题。《吕氏春秋》上承老庄,提出“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吕氏春秋·仲景纪第五·大乐》)的理论,并把它同精气说相结合,为秦汉时代的宇宙论打下了基础。《淮南子》凭借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推演出宇宙生成的间架结构成为以后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宇宙论的传统格式。

2. 宇宙万物形成的主要环节。

《淮南子》全书,对于宇宙万物的形成过程,《淮南子·天文训》有六阶段论和三阶段论,《淮南子·精神训》有五阶段论,《淮南子·傲真训》有大小两个三阶段论,说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揭示的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都包括了从混沌未分的道,分化出天地阴阳,而后产生万物这三个最主要的发展环节。第一环节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一体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太昭”(《淮南子·天文训》)。太昭又分成道——虚廓——宇宙——元气几个层次。在这个环节中,道、虚廓、宇宙、元气都是“无形”,没有具象。第二个环节指产生天地、阴阳的阶段,由于元气有一定的形态和界域,它逐渐向两极演变,清轻之气上升形成天,浊重之气凝结成地。天和地的精气融合起来形成阴阳。第三个环节指产生万物,万物皆由阴阳变化而成。

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人与天关系的一种古老、神秘的学说,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的性质。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索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实质上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然界的天象、气候、时令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思想家把这样的联系抽象化、理论化,就形成了天人相通、互相感应的哲学思想。《淮南子》和《黄帝内经》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当时的天文历法知识和阴阳五行思想,完成了系统复杂的天人相应理论体系。

(一)《黄帝内经》的整体观

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中华思想大辞典》“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黄帝内经》是从天的研究到人,从人探讨到天,提出“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以“天人合一”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做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与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季羡林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素问脏气法时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人体和自然界有着共同的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发腠理,清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清阴归六腑。”说明人的物质代谢与自然界云雨升降的运动过程有着相同的规律。清阳之气上升,发腠理,外达四肢,浊阴之气下降,走五脏,归六腑。《黄帝内经》的审美观认为人应该从认识自然规律入手,使形体或精神与自然相统一,参与大自然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二)《淮南子》的整体观

《淮南子》“天人合一”之“天”,包容了神学意义上的“天”和自然之“天”。它所说的天人相应是一种双向交感,既有天主宰人世的一面,又有人至精至诚可以感动上天的一面。其主导倾向,在于强调人们的政治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天道自然的原则,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这与全书主张的以道为核心的自然观和以无为为纲的政治论是相联系的。在封建专制日趋巩固,没有人能监督帝王行为的条件下,《淮南子》利用“天”作为人世社会政治监督者,试图约束统治者的嗜欲,规范他们的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天人感应在《淮南子》中的主要体现为:地上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的一举一动,都受至上天世界的支配和监督。而上天对人间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上天世界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结构,这套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通过天之子——帝王复制在人间社会组织结构中。如《淮南子》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设计出,上天分为九个区域“九野”,这当本于人世的九州。天上有木、火、土、金、水五星分别管理上天东南中西北五方,每方都有一个天帝和辅佐之臣,其中中央的天帝是黄帝,负责统领四方等组织模式本来,上天世界这套组织结构是根据世间情况设想出来的,但在《淮南子》那里,这个次序是倒过来的。(2)上天世界监督人世政治,并根据人世政治的好坏而加以赏惩。天上的木火土金水五星按照各自运行规律,巡视各个星宿,视察与这些星宿相对应地区的政治。如果发现治理得好,则让该地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示奖励;如果发现治理不好,则降下灾异以示谴告。《淮南子·天文训》云:“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故诛暴则飘风,枉法则令多虫螟,杀不辜则国赤地,令不收则多淫雨。”《淮南子·览冥训》说:“上天之诛也,虽在矿虚幽闲,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所以人世遭到的自然灾害都是上天对人世政治表示的惩戒。

三、内外兼修的形神观

“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范畴和命题,用阴阳概念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固有规律属于“神”的范畴。一般讲,“形”是指人的形体,“神”是指人的精神,形神一般是指形体和精神的关系,所表述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内容。

(一)《黄帝内经》的形神观

“神”指生命活动的总规律。人类生命科学中最高层次的“神”概念(即广义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及其由此引发的一切生命现象的总称。在“神”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总规律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人类的出现是天地万物演化到特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因而人类生命的固有规律及其产生的一切生命现象也必然遵循这一总规律,同样也可以用“神”概之。《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精神并不神秘,也不独立于人体之外,而是在人的形体获得生命力“神气舍心”之后产生的。这就把人的形体、生命与精神三者有机地统一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统一的物质基础,则是人的机体本身。《黄帝内经》结合着人体生理构造,具体地指出人体内产生的承担精神活动的物质器官,它说:“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灵枢·本神》)“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灵枢·本脏》)“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也。”(《灵枢·九针论》)《黄帝内经》把人的精神、魂魄、意志等精神活动与人体的心、肺、肝、脾、肾五脏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五脏是精神产生的器官,也是精神储存的藏舍。在五脏之中,《黄帝内经》更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不仅是统帅全身的首脑器官,也是思维的最高器官。它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灵枢·五色》),这是古代“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命题的具体发展。

(二)《淮南子》的形神观

《淮南子·原道训》从荀子“形具而神生”的命题,引申出“形备而性命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的论断,又进一步提出了形、神、气作为生命的三大基本要素,为前人所未曾论及。“形、神、气,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形”指有形的生理构造,它是生命的基础,“神”指精神活动,它又支配着人的生命活动;“气”,有时称“气态”,有时称“血气”,是无形的流动体,为生命输送能量。现代人体生理学日益证明,人的生命活动除了肉体组织器官和精神活动以外,确实存在着若干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类似于“气”的无形系统,它的运行正常与否同生命力的旺盛和健康有密切关系。形、神、气三大要素的提出,是人类认识自身构造的重要里程碑。形、神、气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各居其位、密不可分。形神观,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直接涉及到对形体与精神、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看法。在形神观上,不论是《黄帝内经》还是《淮南子》的作者,他们一般都偏重于神的作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许多相互对立的哲学范畴,如阴阳、天地、刚柔等,但是,古人一般都重阳不重阴、重刚不重柔、崇天重于崇地,因此,在形神观上相应的也重神不重形。原因是精神所受于天,形体所禀于地,天高于地,那么神也高于形。所以,这种神重于形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古人特别注重精神方面的修养,形成了一种从内用功夫的处世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一大特点。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2D024)

作 者:辛玲,伊春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吕丽,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淮南子考量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嫦娥奔月
一场情与理的考量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传承与转化:《淮南子》核心价值理念探析
股权回购立法态度考量
国外首部《淮南子》英语全译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