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的奴隶也为男权祭奠

2013-04-29 04:47赵婉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焦仲卿男权

摘 要:在男权社会,女人就是男人的一份动产、附属品。正由于这样的地位,男权操控着焦仲卿,杀害了刘兰芝,又使焦仲卿成了它的牺牲品。即,对男权,无论是反抗还是服从,都摆脱不了最终毁灭的命运。

关键词:焦仲卿 男权 操控 毁灭

《孔雀东南飞》共有九处写到焦仲卿的语言和行为,综合焦仲卿在不同阶段的言语、行为可以看出,作为男权统治的执行者焦仲卿的悲剧也是男权统治思想造成的。

一、被迫休妻——焦仲卿被男权操控

对于休妻的原因众说纷纭,我比较赞同“刘兰芝被休的悲剧命运是男权制造成的”这种观点。焦母说她“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刘兰芝的这种自由女性意识是在向男权制挑战,焦母为了维护儿子的权利,为了捍卫男权,坚持要休了她。可见,刘兰芝被休的悲剧是焦仲卿及其母亲的男权思想造成的,可焦仲卿后来也死了,他的悲剧又是谁造成的呢?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这种毁灭的悲剧命运的呢?

面对母亲的逼迫,焦仲卿首先是劝母亲“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他说我就这样了,没有什么大发展了,有幸娶此贤妻,您为什么不满呢?我觉得他在这里省略了很多重要的话,或者说他根本没想为妻子辩护。他是在听了刘兰芝的诉求之后才来劝说母亲的,他应该知道刘兰芝抱怨的原因是“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托马斯曾说女人是“不健全的人”,是“附属的人”。①焦仲卿把刘兰芝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所以他一口一个“我”,可看出在他潜意识里最重要的人是自己。而且他的言语表现出的并不是刘兰芝的守护神的形态,而是一个悲观者的形态。即,他是在降低了自己位置的前提下,才与刘兰芝达到了一种平等状态。而又是什么给了他这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呢?是男权。要注意到,焦仲卿在劝母亲甚至后来所谓的反抗母亲的前提都是“自己没什么发展了”,而不是夫妻之间感情有多深,妻子有多贤惠。

焦仲卿的劝说让母亲更生气了,因为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影响了焦仲卿,焦仲卿如今悲观颓丧的言行也与焦母的意愿相反,所以,更让焦母认为阻碍了自己儿子发展前途的是儿媳,她又怎么可能允许刘兰芝把儿子继续带到“自专由”的轨道上呢?

在劝说、威胁、长跪都没有用后,焦仲卿就“默无声”了,他去告诉刘兰芝结果时“哽咽不能语”。 他在面对母亲逼迫时没哭,当一切都成定局了,他哽咽了,这眼泪来的也太晚了吧!有句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既然他会哭,那就一定是在他最伤心的时候,也就说明在被迫休妻时不是他最伤心的时候,而通知刘兰芝自己要休了她时是最伤心的。为什么这时最伤心呢?我认为这“哽咽”是在掩饰他的不负责任,“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他把一切责任推给了母亲,却自动屏蔽了一个问题,若是他不同意,就算焦母再不满意刘兰芝,也不能亲自把儿媳休了,必须得借助焦仲卿作为丈夫的权利才可以。休书是焦仲卿写的,即,刘兰芝被休的判决书是焦仲卿完成的。他用这“哽咽”还原了自己作为丈夫的高大形象。他反抗的动作不过是“长跪”“默无声”“哽咽”,一点爆发力都没有,就平静得像死水,没有一丝涟漪。归根结底,是因为休妻这件事并没有威胁到他的男权,所以他反抗得不彻底,屈服于母亲,也正因没有根本利益上的触动,他并没有想到死。

二、怒妻再嫁——焦仲卿为捍卫男权

焦仲卿把责任推出去还原了形象后,又为自己的形象“镀金”,立下了誓言,看看他立誓的原因和内容。在母亲面前,他最终是顺从了,做到了“孝”。但在妻子面前,尽显了他的无能、懦弱,所以,尽管妻子已被休了,他还是想为自己扳回些颜面。立下誓言,暗示妻子,他虽然休了妻子,但是他还是有能力再将她接回来的,让她尽管等。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看上去海誓山盟,可是他没想过刘兰芝被休回家之后是什么样的命运吗?就连刘兰芝都知道“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还是他刻意回避,只是给刘兰芝开个空头支票?我认同后者,因为母亲逼迫他休妻,根本上是为了帮他维护男权,而他无意识地成了母亲的同盟者,实质上都是在捍卫男权。

他让她等,却不定归期,直到听说她要再嫁时,他才来。“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他为什么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回来呢?从他的言语和行动可以知道,为接刘兰芝而来远远比不上知道刘兰芝再嫁而来重要。他并不是为了兑现诺言而来的,为接刘兰芝可以早来,况且焦母不同意,他也不敢把刘兰芝接回去。他来就是为了把责任推给刘兰芝,给自己的不负责任找个台阶下。如果说焦仲卿没有听说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来,或者说会不会来。被休的刘兰芝还是对丈夫的誓言抱有希望的,当听到丈夫的马蹄声时,她“蹑履相逢迎”,可深知一切都不可改变,只能“怅然遥相望”。

刘兰芝的心情是“怅然”,焦仲卿的心情则是“悲哀”。他悲哀什么呢?他悲哀的原因正是他嘲讽刘兰芝说的话:“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焦仲卿在许下誓言后没做任何努力,可他却不检讨自己,因为他是男人。而他这种优越感又是从何而来呢?论社会地位,他只是个小吏,论家庭地位,他惟母是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很平庸。“连最平庸的男人在和女人相比时,也会觉得自己非同凡响。”②在他眼中,刘兰芝不是和他平等地位的妻子,她不过是焦仲卿的一份财产。所以,他把由他造成的婚姻悲剧包括刘兰芝再嫁的全部责任推到刘兰芝身上,给刘兰芝施加了更大的精神痛苦。

刘兰芝要再嫁,而且要嫁的人比焦仲卿的身份地位都高,这才是导致焦仲卿怒斥刘兰芝的真正原因。他对妻子的怒斥、嘲讽是很硬气,很够分量的,他竟有如此气魄,那么在面对母亲的逼迫时为什么不拿出这样的硬气来呢?因为刘兰芝的再嫁威胁到了他的男权。在潜意识里刘兰芝仍是他的附属品,男权制思想成了他的无意识,在不自觉地左右他的言行。所以他此时心中不满、嫉妒、激动,才发脾气说出“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而这只是一时的气话,并没有做好实施的准备。意思是“我可以信守诺言,为爱去死,你却攀高枝,背叛了爱情。”用这样隐含的对比证明自己对爱的忠贞,人格的高尚,讽刺刘兰芝对爱情的背叛。目的是维护自己,捍卫男权,并不是真的想去死。

三、黄泉践约——焦仲卿被男权驱使

焦仲卿在被迫休妻后,得知妻子再嫁时都未想到死,但在得知妻子已死时,却不得不死。焦仲卿的死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愁肠百结的。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几句话足以看出焦仲卿面对死亡的恐惧还有对母亲的孝顺。“寒风”、“严霜”这字眼用得很凄厉,正如焦仲卿此时的心情。这样的孝子,怀着这样的惧怕死亡的心境,最终还是自杀了。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焦仲卿恐惧的心直面死亡,让他撇下母亲,单赴黄泉呢?是男权。

知道刘兰芝已死,他才“自挂东南枝”,他死的条件就是刘兰芝先死。“因为焦仲卿如果不‘践约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是他先提出‘吾独向黄泉,从而迫使刘兰芝提出‘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并毅然决然赴死的。”{3} 所以,他死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内疚,因为自己一时的愤怒之言让妻子毅然决定用死来证明自己的人格。他在良心上负了债,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他不得不死。所以我认为,刘兰芝不是自杀,是被焦仲卿谋杀的。看一下刘兰芝从刚嫁给焦仲卿时一直到死的心路历程。刘兰芝初嫁他时,“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心境是愁苦的;当婆媳矛盾达到顶峰时,“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刘兰芝是委屈的;面对丈夫的无可奈何时,“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刘兰芝是理智又失望的;被休回家,“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刘兰芝是煎熬的;面对丈夫的不理解和质疑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刘兰芝是绝望的。刘兰芝的心境由愁苦——委屈——失望——煎熬,再到绝望,都是焦仲卿给的,所以,刘兰芝是被焦仲卿一步一步谋杀的。而更悲哀的是,这一切并不是焦仲卿刻意为之,在他背后有一股无形力量的在驱使他这么做,那就是男权。这“黄泉之约”虽不是他心甘情愿的,却是不得不去的。男权意识早已深入他的骨髓,甚至在那个社会也是根深蒂固,早已凌驾于爱情之上,他们谓之“海誓山盟”的爱情早已臣服于男权之下,被男权所操控、摆布。所以,当妻子为了证明自己的人格“举身赴清池”后,为了维护男权,焦仲卿不得不死。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维护男权,“他们是死于男权制和男权思想意识”。

焦母为捍卫儿子的男权休掉刘兰芝,她是男权的卫道士,焦仲卿为捍卫男权怒斥刘兰芝,他是男权的执行者,他(她)们都是男权的奴隶。刘兰芝有自由女性意识,是男权的挑战者。在力量上,刘兰芝势单力薄,她要对抗整个社会,刘兰芝必败。而男权的奴隶最终也为男权而死,这更显出了男权力量的强大和残酷,还有男权制度下人们无尽的悲哀。

①② 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4,13.

③ 杨朴.语文经典重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72.

作 者:赵婉竹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焦仲卿男权
焦仲卿形象再评价
Myth and Mechas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从古典到西洋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徐恒瑜连环画《焦仲卿妻》选页
焦仲卿误读现象应该纠正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