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 共创两岸金融新格局

2013-04-29 02:20李士虎
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财富香港金融

李士虎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的签订促进了两岸金融界更为密切频繁地交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无疑为两岸金融业交流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借助两岸金融机构的不同优势和经验,共同建立起涵盖两岸金融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公私募基金交易、金融人才培训及多种金融资产配置与交易等金融服务平台,逐渐成为两岸金融行业热议的话题。为了深入了解两岸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经济》记者采访了香港兆富金融集团主席、谙熟东方思维与西方金融体系的台湾企业家白嘉辉先生。

两岸金融业的共同机遇

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密切,两岸企业的财富管理也将成为两岸金融机构必须积极面对的主要课题之一。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财富管理竞争,两岸银行业必须紧抓机遇加快国际化进程,有实力的两岸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出击,利用资本和平台的实力以及强有力的本土品牌,主动地充当两岸海外财富的管理者。对此,两岸金融机构必须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采取创新的做法,汲取对方的先进经验,建立独特的客户价值取向,结合中国本土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提供优于国外私人银行的价值建议,既坚持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

白嘉辉告诉《经济》记者,建设财富管理培训基地是形成财富管理中心的切入点,在ECFA的框架之下,可以让台湾的金融机构先行先试,之后再积极导入香港与澳门的金融机构,这样即可形成东北亚财富管理中心的运作雏型;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各项扶持措施,积极争取试点政策,积极开展与财富管理相关的金融改革创新。

近几年来,大中华经济圈发展迅速:中国的四大银行通过香港挂牌上市进行动辄千亿台币的国际IPO,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先行试点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不断出现令人关注的金融创新及政策扶持;香港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角色,一直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前五名的优异成绩;包括台银、兆丰、一银、华南、国泰世华等台资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陆续登陆成功;2012年7月25日,香港金管局突然公布,自8月1日起香港银行可以为非香港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包括设立人民币账户、存款、贷款、发出人民币结算扣账及信用卡等服务,而兑换人民币额度将不设限制,香港银行将开始为非香港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这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年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分别来台设立分支机构,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消息,增强了两岸金融界合作的信心。

“台湾从签署ECFA至今,在两岸金融产业的互惠合作下,巨大的变化陆续产生,新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我们不难预见,通过华人金融体系的整合与交流,两岸三地的华商企业合作也将会越来越紧密,进而引发财富的蝴蝶效应。”白嘉辉说。

防范金融风险 加快全球接轨

2008年至今,欧、美、日等国的经济衰退严重、活力不再,各国均深陷于债务危机、次级房贷、泡沫经济等泥沼之中。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环境经历了重大变化,金融机构及其产品和服务趋于复杂,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不断增加。以台湾为例,在金融改革的影响下,金融从业人员面临交叉营销议题,除了原有的金融机构业务之外,还需了解其子公司的金融商品,以此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控管能力与产品质量。白嘉辉认为,在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增强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倡导“金融人员专业证照制度”并通过行政命令推进或鼓励金融行业推广,就显得尤为必要。

白嘉辉告诉《经济》记者:“为了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香港兆富金融集团建立了股权投资基金信息管理系统,为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及项目方提供透明信息平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投融资成本,并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动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香港兆富金融集团正秉承“以股权托管为基础,以股权交易为载体,以股权投融资为目标”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股权综合服务,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创投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进退通道,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金融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具有国际视野及实务经验的人才,是中国金融产业高速成长之必备要件。以欧洲爱尔兰、亚洲香港和新加坡为例,它们都依赖完善的监管制度及充沛的人力资源,才得以成功地打造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而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有别于其他金融中心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人才培养将有助于中国的金融创新。当前香港兆富金融集团正在推进建立一个集“全方位金融资源配置商、投融资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商、综合金融财富管理者、人才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两岸三地金融资源整合能力,专门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个人等会员和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全流程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白嘉辉认为,中国金融产业伴随着传统产业的提升、经济活动的增速而蓬勃发展,如今已经到了需要大幅快速提升、全方位整合、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拐点,中国的金融货币市场与全球接轨已经是刻不容缓,只有与中国金融相对应的环境与产业趁势而起,方能将中国的金融业打造成国际金融界的中流砥柱,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金融格局和黄金年代。

促成良好合作模式 共建金融配置平台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资料,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88001个,实际利用金额达570.5亿美元,约占台湾对外总投资的一半。由此可见,大陆早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产品市场,大陆的经济形势必然会牵动台湾的经济发展。

在未来,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台湾都离不开大陆市场的营销。尤其是中国大陆加入WTO以后,为台湾企业发展品牌、拓展营销通路、重振竞争优势提供了大好机会。对于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而言,尤其是通讯、3G等,若要往上提升或向因特网等新兴行业发展,只有结合大陆的市场、人才以及香港的金融支持,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几率。白嘉辉告诉《经济》记者,“在金融、医疗和电子商务这些中国大陆向来相对保守的行业,蕴藏着两岸合作的无限商机。”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持续发展,共识扩大,差异缩小,台湾企业在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也应重新思考经营策略。ECFA将是未来两岸合作的方向,因为ECFA表明两岸对于一些争议取得了共识,建立了处理模式,有利于后续贸易协议的进展。白嘉辉认为,两岸若想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优势与影响力,深化彼此合作与加速产业升级是必然的道路。他建议加强产品研发,提高附加价值与国际竞争力,拓展高毛利的市场空间。

两岸的金融合作与交流,重点应在于如何把双方的观念及时沟通,以真正地建立两岸金融合作机制为立足点,充分运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金融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找出双方的需求,这样才能搭建起立体、多元的战略合作机制,打造项目与资金供应链生态体系,进而促进良好合作模式的形成,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金融格局。在白嘉辉看来,这个过程先是聚焦两岸,再拓展到整个亚太地区,最后辐射全球,使两岸成为重要的金融资源配置平台和金融交易市场。

“勤奋、坚韧、机变”是华商与生俱来的天性与品格,如何善用中国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通过华资金融体系的配合,于欧美影响力渐衰之际,扮演全球经济更重要的驱动引擎、逆势突围,建立属于华商企业的全球金融品牌及产业供需链,开展新世纪的布局规划,是两岸金融企业的历史使命。白嘉辉说:“两岸人民的交流,不论朝野皆保持高度期许,唯金融的进展落后于产业发展之所需,直接与间接地影响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如今,唯有直接对现况突破,方能有效地吸引台湾的资金与人才进驻,共同打造出大中华区的金融理财中心。”

猜你喜欢
财富香港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P2P金融解读
香港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