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

2013-04-29 19:40:15王丹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王丹

【摘 要】益智类节目在十年前是我国电视荧屏上最热门的节目之一,但如今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本文主要通过对老牌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和益智类节目新秀《一站到底》的比较,分析国内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试图探索益智类节目“重整旗鼓”的途径。

【关键词】《开心辞典》 《一站到底》 益智类节目

一、益智类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益智类节目起源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国内当时盛行的知识竞赛节目就是益智类节目的雏形,之后随着内容的完善与形式的多样,益智类节目慢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到了90年代末,益智类节目迎来了鼎盛时期,2000年末“中国电视排行榜”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节目《幸运52》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把益智类节目推上了顶峰。①

而在十年后的今天,益智类节目却难觅踪影。纵观国内荧屏,仅存的一档具有一定生命力的益智类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该节目经过多次改版从而保持一定的生命力;而去年3月份江苏卫视播出的《一站到底》作为益智类节目的后起之秀,因形式新颖、趣味十足而广受关注,播出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从《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的节目形态变迁,来考察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以期得出一些对我国益智类节目发展有益的结论。

二、《开心辞典》和《一站到底》——国内现存益智类节目的代表

1、《开心辞典》——不断改版的益智类节目典范

《开心辞典》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0年全面改版时为响应党中央“科教兴国”号召,结合本频道特点,于7月7日推出的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准确锁定以“家庭”为基础的收视群体,围绕着中国传统亲情观念,成功引进国外益智节目的全新理念,利用“家庭梦想”和“平民智力英雄”等核心概念,满足了观众日益旺盛的娱乐消费需要,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市场效果。②“一人努力 全家开心”这一口号可以说是《开心辞典》的栏目宗旨。

《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由王小丫和尼格买提担任,作为国内主持益智类节目时间最长的主持人之一,王小丫将“主考官”这一角色驾驭得十分成功,亲和、友善、有安全感是王小丫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副考官尼格买提阳光帅气的形象同样给节目增色不少,对调节场上气氛、调动观众参与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一站到底》——趣味十足的益智类节目新秀

于2012年3月2日开播的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这是一档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在挑战中挖掘个性,又充满悬念的全新益智攻擂节目。这档节目打破了以往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不是像《开心辞典》那种选手与主持人对抗的模式,而是采用了攻擂的形式让选手与选手进行激烈对抗。每档节目中将会有各种年龄层次、不同身份、性格各异的10位攻擂者和1位守擂者参加,以PK的方式获得别人手中的奖品,一旦失败,就将掉下擂台,能否“一站到底”,成为节目中最大悬念。③

和《开心辞典》相比较,虽然同为益智问答节目,但《一站到底》的娱乐化和趣味化程度都相对较高,也更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开播以来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

三、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

从《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大致体现出了四个变化趋势,分别是:对抗模式的变化,选手的平民化、个性化,问题的常识化和娱乐性的加强,这些特点也反映出我国当下益智类节目的变化脉络。

1、对抗模式的变化,主持人身份的回归

以《开心辞典》为代表,我国前十年流行的电视益智类节目都是以选手和主持人之间的对抗展开的,选手和主持人分别扮演了“答题者”和“考官”的角色。在《开心辞典》中,参赛选手和“主考官”王小丫相对而坐,二人一问一答,而参赛者给出的答案正确与否也由王小丫来公布。节目中,在选手答题结束之后,王小丫都会对题目做出解释,告诉参赛者和观众选择正确答案的原因,“主考官”的身份得到充分体现。

与《开心辞典》不同,《一站到底》完全是由选手与选手之间的对抗而展开,每期节目都由1位事先选定的守擂者和10位攻擂者参与,由守擂者在10位攻擂者中任意挑选对手来进行两两PK,分别回答主持人念出的题目,赢的一方即可获得守擂的资格,并且获取对方手中的奖品,而失败的一方将要接受惩罚,掉下擂台,这种对抗模式使节目更加激烈和刺激,吸引力也增强了。

在《一站到底》中,主持人似乎从竞赛的“主考官”变成了赛场外的“旁观者”,在答题前和答题后主持人都需发挥专业素养,对选手进行采访介绍、调节赛场气氛、把握节目进程和节奏等;而在答题过程中,主持人只需念出机器给出的题目、对选手做出某些必要的提示以及对答题失败的选手给予惩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主持人“主持身份”的一种回归,即对正常比赛进行主持,但不介入选手答题的过程,保持“第三方”的身份。

2、选手的平民化,个性突出

《开心辞典》的参赛选手,都是经过答题的预赛和复赛决出的,但往往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技能和成就的人群,通常能够在节目中展示一番。2012年6月11日播出的一期《〈开心辞典〉再现“绝活”选手面对小丫全靠“嘴上功夫”》中,登台的三位选手都拥有令人惊叹的“口技”,能够用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节目中,每位选手答题之前都会先展示下自己的绝活,在征服观众之后再进入答题环节。

不同于《开心辞典》的参赛者在某些方面有些许特长,《一站到底》的选手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正如江苏卫视所表述的:“在《一站到底》的舞台上,没有工作、身份、年龄之间的悬殊,你可以是十来岁的小朋友,可以是普通的工薪族,也可以是金领、天才、博士教授,站在这个绝对平等的舞台上,你只会是守擂者或者是攻擂者,这里不需要你有高学历,不需要你有特别的身份,只要你有广泛的知识面,你有好运气,小人物也可以成为大英雄,能‘一站到底的人可能就是你。”④《一站到底》的参赛者形形色色,但大部分都是普通大众,甚至还有很多社会底层的民众,尽管他们没有高学历、高收入,但同样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精彩的一面。

3、问答题趋向常识化

《开心辞典》中的问题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很多题目都有一定的专业性,还有一些题目属于偏题、怪题,需要考察选手的学识程度和答题技巧。比如说“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属于主板股票市场吗”和“我们日常吃的紫菜是属于藻类的绿藻还是红藻”,这一类的题目需要答题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有像“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吗?”这样的怪题不仅是在考察选手的知识面,更是在考验选手的运气,但总的来说,知识量越丰富,答题的胜算也就越大。

而在《一站到底》中,问答题目讲求的是常识性,问题都以问答形式出现,主持人念出题目之后,选手在20秒内给出答案即可。题目并不难,包括“孟非主持的哪档节目和冯小刚电影同名”、“股票交易里的‘一手代表多少股”、“‘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座城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灰太狼的老婆叫什么”等多数选手都能马上回答出来的问题。节目中给出的题目也是大部分电视观众都能回答出来的,很多观众在收看电视的时候也会加入答题的行列,这无疑也增强了节目和观众的互动。但这里的“常识性”指的是各个不同领域内的常识性问题,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广,选手一旦遇到知识盲点,就很可能会“落马”,所以在《一站到底》的舞台上,有很多“百科全书”式的选手都没能站到最后,而某些知识储备一般的选手却凭借自己的运气成为“站神”。

4、“考试”VS“竞赛”:娱乐性增强

由于问答题的知识性和参赛选手的技艺性特征,《开心辞典》在娱乐化的发展过程中似乎受到了某些限制,虽然经过多次改版,但仍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纯粹娱乐化的节目。节目中,选手与主持人之间的问答模式,也使得竞赛的意味减淡,更像是一场不太严肃的“考试”,通过“考试”的选手即可获得“家庭梦想”,而没有通过“考试”的选手只能空手而归。

和《开心辞典》相比较,《一站到底》的娱乐性特征明显突出很多。首先,节目的环节设置让选手在答题失败时接受惩罚,而这个惩罚就是主持人按动手里的遥控器,选手就会掉下舞台,这一环节的设置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趣味性,很多观众在观看时会忍俊不禁。其次,《一站到底》的对抗是在选手与选手之间进行的,这就让同时答题的两位参赛者成为最直接的对手,在节目中,两两PK的对手间往往会“互掐”,都会向对方说一些充满挑衅意味的话,很多选手在节目中也都明确表示,自己参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享受竞争的过程和乐趣。

结语

从《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我国益智类节目形态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对抗模式的变化,由选手和主持人之间的对抗转变成为选手之间的对抗;选手的平民化、个性化突出,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节目中来;问题趋向常识化,由专业性和知识性转变为常识性,主要考察选手的知识面;娱乐性的加强,由“考试”转变为“竞赛”,比赛的乐趣得到体现。这些变化也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仅是益智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职场类节目等也都是沿着这条脉络在发展变化。

《一站到底》开播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考察,但通过分析已经播出的多期节目,《一站到底》有偏离益智类节目、偏向真人秀节目的趋向,很多选手在舞台上大展“看家本领”、展示自身的个性,答题的舞台很可能会变成选手的秀场,而节目的初衷也可能会扭曲。

参考文献

①郑国兴,《论益智类节目受众角色的变迁及对电视节目产生的影响》,《德州学院学报》,2011(7)

②百度百科:开心辞典,http://bai-

ke.baidu.com/view/3885.htm

③百度百科:一站到底,http://bai-

ke.baidu.com/view/7964252.htm

④江苏网络电视台:《卫视全新益智类节目〈一站到底〉为李好找搭档》,http://www.jstv.com/n/ws/yzdd/news/

201203/t20120302_796154.shtml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