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都市报新闻标题的方法

2013-04-29 00:44洪锋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点亮都市报新闻标题

洪锋

【摘 要】标题是新闻眼,眼睛“亮不亮”,往往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新闻报道的阅读欲望。新闻标题制作越新、越有创意,越能抓住读者眼球,新闻的传播效果则越好。本文以《新安晚报》2009年至2012年的部分新闻标题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做亮都市报的新闻标题。

【关键词】都市报 新闻标题 标题制作

一、都市报需要什么标题

“看书先看皮,读文先读题”,好标题可以对新闻起到“导读”、“导思”的良好作用,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受众的心理选择,然后才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并外化为行为,进而传播,产生社会效果。受众的心理选择主要表现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以及选择性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有的信息被接受、加工并储存,其余的则被删减或被滤掉。读者在看报过程中,第一选择是阅读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制作应该迎合读者的爱好和兴趣,通过不同手段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使读者的主观认识、经验、意向受到影响,然后激发阅读冲动……①

因此,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拟制出不落俗套、新颖独特的新闻标题,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进而让新闻被广泛传播。

从操作层面上说,新闻标题制作首先必须恪守“信、达、雅”三重原则。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文字产品,它所传递的信息的第一要求是“准确”,所以标题的“信”,即要求必须忠于新闻的基本内涵,不能题不包文甚至“跑偏”;而一个新闻事件往往由很多新闻点所构成,标题的“达”,则要求能通过引题、主题和副题的制作,基本涵盖读者关心的新闻点,保证新闻信息传达的完整性;新闻标题的“雅”则是最高境界,即要求以尽可能完善的文字和情感,甚至加入适当的社会元素,使得标题文字的张力得到最大化呈现,让读者便于接受、乐于欣赏。

受都市报新闻受众阅读习惯和都市报本身对传播效果要求极高等因素影响,编辑在标题制作上,除了保证准确和完整之外,更应注重在“雅”上下功夫,或“灵动跳跃”或“诙谐幽默”,或“情感饱满”或“善用修辞”……这些应该成为都市报编辑制作标题时追求的目标。

二、如何让标题灵动起来

本文以《新安晚报》2009年—2012年部分新闻标题为例,为新闻标题制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运用对比表明媒体立场

对比常常起到突出和强调作用。用对比的方法制作新闻标题,有时候是词汇的对比、有时候是意向的对比,这些带着新闻内核的词汇和意向,在标题里的冲突感,往往能够强化所要强调的新闻本质,凸显媒体立场,同时让新闻标题相映成趣。

《白手套里,是不是“黑手”?》、《没戴白手套 下手一样黑》这一组两个标题(详见2009年10月28日、29日《新安晚报》),前者描述的是合肥万达广场工地,一群戴着白手套的人殴打农民工一事,因为打人者涉嫌“黑社会”组织背景,所以标题用了“黑”与“白”两个词的对比,试图追问戴着白手套打人的究竟是不是涉黑人员,标题不局限于打人事件本身,更传达出媒体对彻查打人者背景的呼吁。时隔仅一天,合肥再次发生工地农民工被打事件,而这次打人者没戴白手套,《没戴白手套 下手一样黑》,传达出媒体对打人者恶劣行径的谴责。一前一后两个标题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2010年11月,著名球星马拉多纳来到中国,也来到合肥,高调宣称“公益行”。然而,从其行程和其间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老马这次来中国,公益为表、圈钱其里。《新安晚报》在当年11月10日刊文,对其“中国行”进行揭秘。其中最后一篇报道题为《行善马力不足 圈钱马不停蹄》。这个标题的妙处在于突出了“马”字,暗指马拉多纳,而两个词语“马不停蹄”和“马力不足”的对比,则证实了马拉多纳中国行 “做慈善不积极,圈钱却很兴奋”的真实面目。彰显了一个责任媒体在热点新闻事件报道上的立场和态度。

2、活用经典增强报纸品位

报纸作为文化产品,其产品制作应该不落俗套。在标题制作中适当、灵活地引用一些经典诗句、典故、歌词、流行语等,使其恰到好处表现新闻内容,不仅可以让标题本身更生动,也能为报纸的文化味增色。

2009年9月21日,《新安晚报》封面图片导读,刊发肥西派河大桥成功爆破的消息。编辑巧妙引用了当年春晚赵本山小品《不差钱》里面的一句台词,将标题制作成《眼一闭一睁,桥没了》,点明了爆破成功、迅速,大桥瞬间坍塌的新闻事实。因为小品本身已深为观众接受,这个标题读来颇有趣味更有亲切感。

2010年,同样盛产龙虾的南京出现“哈夫病”病例,根据国家疾控部门的通报,南京23名被诊断为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市民,确实与食用小龙虾有关,属于“哈夫病”。消息一出,合肥龙虾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众多龙虾食客闻风而退,销量急速下滑。《哈夫,哈夫,吓退食客无数》(详见2010年9月9日《新安晚报》B1版),这篇报道的标题引用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恰如其分。

2011年1月20日,《新安晚报》B02版刊发春运专题“买票记”。记者探访发现,合肥市各大火车票代售点都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队伍都拐了好几个弯,用乘客的话说“没有一个小时,回家的票你是拿不到手的”。回家的心情是急切的,可买票坐车这一路等待却是漫长的。版面编辑巧妙化用了诗人余光中《乡愁》里的诗句,将标题做成《买票排起长队,我在这头,回家的票在那头》,既表达了买票难的新闻事实,同时又契合诗句本身所要表达的“乡愁”的意境。

3、巧用谐音双关增添趣味

汉语的特质决定了字、词本身会出现很多谐音、谐意(双关)现象。都市报编辑如果在标题制作上能够适当、熟练地加以运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试举几例。

《上气难接下气》(详见2009年11月4日《新安晚报》A01版)。乍一看大标题,读者的感觉会是“呼吸困难、举步维艰”,而新闻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正是“全国天然气缺口超过十亿立方米”,处于一个很“局促”的关口。编辑很巧地将“气”这个同音而不同义的字,在一个固定词组里加以运用,既生动了标题又完整地表达了新闻事件。

近些年,全国两会报道已成为都市报必争的新闻阵地。不仅仅是新闻采写,后期的版面制作也是各出奇招。2010年3月15日,《新安晚报》封面刊发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的文图导读。编辑没有选用总理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也没有使用政府一项具体工作部署来做标题,而是在通读总理与中外记者问答内容后,总结出了总理提及的“三种感情”:赤子情、两岸情和爱民情。大标题最后敲定为:《“温”情无限》。这个标题中的“温”字谐音双关,一语两用,既用了总理的姓,也向读者呈现了总理在报告中传递出的翩翩温情,在同城媒体中独树一帜。

《早点只剩“闭门羹”》(详见2010年2月9日《新安晚报》)。当时正临近春节,合肥一些早点摊提前歇业,摊主纷纷回家过年,这让一些市民的早饭没了着落。“闭门羹”意思很明白,而羹也是一种食物,早点还剩下“羹”,不过是“闭门羹”,双关运用让标题诙谐有趣。

2010年10月18日《新安晚报》省城新闻刊登一篇社会新闻,一个赌场开在学校对面三四年,而且经常有人报警,但是警察每次来了又走了就是取缔不了,给周边市民留下的感觉就是警察“熟视无睹”,编辑很好地运用了这个词,运用谐音将标题做成《熟视无“赌”?》,表达了媒体对管理者的质疑。

4、借用图片制作点睛标题

都市报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而图片标题又是图片本身的点睛之笔,制作好了可以胜过文字表述的千言万语。

2011年7月11日,合肥暴雨倾盆,一时间不少道路严重积水。次日,《新安晚报》一版刊发大图:合肥经开区一条道路被大水淹没,一辆轿车在行驶过程中掀起了“波浪”。当天的一版头条大标题最终根据这张图片制定为:《一条大路波浪宽》。不仅巧妙化用了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而且借助图片的表现力,让这场暴雨对合肥的影响呈现无余,一目了然。

2011年8月16日,《新安晚报》一版文图导读《背如弓 爱如山》。向人们讲述了亳州97岁的许张氏悉心照顾病儿40年的大爱故事。图片是一位背部严重佝偻的老人给瘫痪在床的儿子喂饭。配以标题《背如弓 爱如山》,震撼人们的心灵。

5、善用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都市报社会新闻注重以情动人,如果标题过于直白或者太过干涩,会使得社会新闻本身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编辑在制作标题的时候如何付诸充沛的情感,使之既能够完美地呈现新闻内容,又能做到以情动人,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半世远征心如铁 一句乡音泪满襟》(2011年5月17日《新安晚报》A07版),新闻所呈现的是一名90多岁的太和籍抗日远征军老兵刘大江一直生活在缅甸,他表达了想回乡探亲的愿望。随后,在各方帮助下,如愿以偿。当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一句乡音让他泪湿衣襟。编辑抓住了本篇稿件乃至整组报道的情感高潮,制作了标题,打动了无数读者。

曾经,合肥街头,肺部插着导流管的“摆摊哥”的新闻让人感动。《新安晚报》随后派记者赶赴“摆摊哥”孟侃的寿县老家一探究竟。他的母亲一直在寻找儿子的消息,苦于没有钱一直没有出门,后来筹了钱赶到了合肥又不认识路终未能相见。当记者将孟侃的遭遇告知他的母亲后,她不禁失声痛哭;而对于孟侃而言,他自己觉得每次回家都是给父母添加负担,母亲的眼泪更是让他难以承受。2011年7月18日,《新安晚报》刊发两个版的稿件报道了“摆摊哥”背后的这些故事。编辑别具匠心,将母亲的眼泪和孟侃的担忧放到了两个版,并分别拟定标题:《儿的苦难让娘泪湿衣衫》、《娘的眼泪让儿望乡情怯》,两个标题呼应,道尽了这个苦难家庭的种种无奈,读来让人唏嘘。

以上五方面的分析都基于具体的事例,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规律”。任何新闻标题的制作都有特殊的语境和社会环境。毕竟,标题因新闻而生,而新闻又是时刻在更新的。所以都市报新闻标题制作的根本要义在于“不拘一格”。

参考文献

①彭文峰,《新闻标题中的辞格艺术——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标题为例》,《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点亮都市报新闻标题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