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有些报刊谈宽恕的文章,受到启发,也想谈谈。
宽恕这个词,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宽容饶恕。所以要谈宽恕必谈宽容,宽容是什么?宽容是气度,是宽大的气量,是宽阔的胸怀。没有宽容这个前提,就谈不上宽恕,因为宽恕是要饶恕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和侵害。被人曲解和伤害以后,有人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报复,心中可以痛快一时,但这样往往会步入“冤怨相报何时了”的境地。越闹矛盾越深,思想疙瘩越系越紧,这样其实对谁都不好。要避免这种局面,唯一的办法是要大肚量大胸怀,少计较或不计较个人得失,采取宽容宽恕的态度,就是常说的对己要严对人要宽。有了这个基础,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了。
在我写字台正中有一尊不太大但很精致的大肚弥勒佛的塑像,看着这非常可爱的形象,耳畔常常听到大家都很熟悉的那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佛的肚量很大,因而能笑口常开。这对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有启发的。因为要宽恕别人,自己就要有勇气,有气量,要理解别人,要允许别人有过错有弱点,而且应给别人不断提高和改错的时间和机会。这不是弱者的表现,也不是姑息别人的错误,恰恰相反,这正是强者和自信的表示,是宽宏和坚强的展现。
在我看过的资料中,有两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启发也很大。应该说,这两件事都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关于“宽恕”的故事。
一是在楚国庄王时期,有一次庄王在宴请众大臣时,殿上的蜡烛突然熄灭,这时有人暗中牵皇后的衣服,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就这,皇后也大怒,立马扯下他的冠缨 ,并要求庄王查办。楚庄王很冷静,他没有那样做,而是让大家都扯下冠缨,尽情地欢乐。后来,吴兵攻楚,有一个人抗击敌人特别勇敢,总是冲杀在前。楚庄王在战场上,一时没有认出此人,便问之。那人回答:“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庄王豁然心亮:“噢—— 原来如此。”
二是1942年8月,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一声雷电巨响,延川县长触电而死 。这件事传出以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那雷没有劈毛主席?”原来,开始边区政府的征粮任务特别重,群众有意见,便借雷劈之事发泄不满。对这事,当时有人不敢向毛主席汇报,但最终毛主席还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结果毛主席不但没有追查骂自己的人,而是指示有关部门减轻了那里的征粮任务。群众知道这事后,当地的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了,毛主席的威信也更加提高了。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应该说都不是弱者,他们没有惩办犯了错误和说错话的人,而是采取了宽容和宽恕的做法。很显然,宽恕并没有使他们失去威望和尊严,而是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和事。
前几天,我看一个省的电视台放映一部电视片,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 小姑子不小心在楼道上洒了一盆水,怀孕的嫂子滑倒,结果流产了。这是一个大龄未孕过的女人,婆家和娘家都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这个孩子降临,结果出了这事。两个家庭的人都对这个小姑子大发雷霆,责备万分。但是这位嫂子却很冷静,她认为小姑子也不是有意的洒水,现在已经痛苦万分,追悔莫及,再责备也没用了,闹不好还会引出别的事来。所以她不但没有埋怨和责备小姑子,而且还对两家的人做了不少工作,终于慢慢地平息了这场风波。不仅使姑嫂关系出现了新局面,两个家庭的各种矛盾也都慢慢地缓解了。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如何学会宽容和宽恕?除了个人的思想和智慧方面的因素以外,还有一点是要共同注意的:这就是要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问题在于发现。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这是宽容和宽恕的思想基础。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只有全面了解人才能理解人,理解本身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全面了解人,特别是了解人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遇上事情特别是遇上麻烦事情才能冷静,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过程,也才能解除误解。误解往往来自片面的了解,片面性往往又害事又害人——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这里还要多说一句:就是不要听或少听闲话,因为闲话真假难辨,容易受骗。
归根到底一句话:对人和事一定要全面了解,一定要了解真实的情况。否则,宽容和宽恕 都无从谈起。
赞赏低调
世上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比较沉稳低调;一种比较张扬狂傲。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从心底里讲,总是喜欢或者是比较赞赏第一种类型的人;对第二种人,也谈不上讨厌,但总觉得有点儿距离,不愿意去亲近,或者说是还有点儿不敢去亲近的意思。从我多年的观察中感到,真正有智慧有才华的人,一般说都是低调的。他们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表情总是和蔼的,态度总是谦恭的,心情总是平和的,说得深一点儿,他们的灵魂总是纯静的。如果用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来形容,也许并不过分。
在一张小报上,我曾看过美国前总统林肯在竞选总统时的故事,现在还能记起这个故事的题目和故事梗概。题目是《低调是一种智慧》,其梗概如下:
在美国总统竞选史上,林肯是第一个用低调方式竞选成为总统的。
当年他参加竞选时,坐在一辆耕田用的马车上,每到一个地区,他都和选民们亲切地说:“如果大家问我有多少财产,那么我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妻子和五个女儿,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有一个租来的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五把。我本人既穷又瘦,没什么可依靠的,唯一的依靠就是你们。”
林肯就是用这样的真诚和淳朴,赢得了更多选民的拥戴,进而成功地击败了对手,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由此可见,低调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
林肯在竞选中是低调的,但是他成功了。这说明多数百姓不仅是认可低调的,是接受低调的,而且以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是赞赏低调的。
曾经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苏格拉底毫不含糊地说:“有三尺高。”人们还问:“人高有五尺,天地间只有三尺,怎么能站得起来呢?岂不是会把天捅个窟窿吗?”苏格拉底说:“所以,人要想长立于天地间,就要懂得低头啊!”
低调做人,低唱浅斟,平平静静,不急不躁,推心置腹,低声细语……那是一种多么和谐多么真诚的优雅气氛哪!何必要唱高调而实际是曲高和寡呢?
说起高调,人们往往在高调前面加一个“唱”字,谓之唱高调。可以说多数人对唱高调的人是不感兴趣的。因为这种人往往比较张扬,有的甚至是张狂。他们总像是在掩饰什么,或者是在夸耀什么,一般都能看得出来,实际上他们是想得到什么。和这些人接触,总感到不踏实,总觉得有上当受骗的可能。社会上,因为有这些人而显得咋咋呼呼,而纷纷扰扰,而乌烟瘴气。他们虚荣浅薄甚至无知 ,就像风中的轻帆老也止不住,就像水中的葫芦老也摁不下。可最后的结果呢?登高必跌重,曲高和必寡。叫喊和咋呼起来的热闹,最终要走向冷淡凄婉和苍凉……
低调的人和唱高调的人相反,一般地说,他们不喊不闹,不夺不争,不蹿不跳。他们靠诚信靠真理靠正义甚至是靠良心对人处事,他们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去生活去交际去拼搏,去完成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种种压力或诱惑下也能表现出意志的坚定或精神的放松,既不被虚荣所牵制也不被虚假所诱骗。既能融入社会也能超越世俗,既会工作也会生活,既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各个工作单位上,在我们的各种交往中……经常见到经常接触的人大部分都还是低调的,他们待人诚恳,交往诚挚,工作踏实,步履铿锵,一步一个脚印地生活着工作着前进着……世界因他们而美好,社会因他们而发展,人间因他们而多情,生活因他们而幸福。
这样的人也许一生都是平淡的,但他们给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甜美滋味和沁人肺腑的芳香。
黄树芳:男,1938年生,河北定兴人。中煤平朔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那片米黄色的房子》、报告文学散文集《难以泯灭的信念》、中篇小说集《被开发的沃土》、中篇小说《晨已逝》、短篇小说《在48号汽车上》、诗集《文心感歌集》、评论集《文友同行》(合编),散文《他乡随笔》《在跳蚤市场找跳蚤》等。作品分获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第一至四届优秀文学作品奖及《汾水》优秀文学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