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 改革巨变

2013-04-29 15:43沈健飞汤莉莉徐海东
农民致富之友 2013年7期
关键词:巨变全镇全市

沈健飞 汤莉莉 徐海东

一、正余的过去(人不停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南通东部,黄海之滨,偏僻一角,有一块泥沙冲击而成的贫瘠地,俗称“通东大岸桥”,这几个字过去在南通是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划分为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现有耕地面积30.57平方公里,总人口34076人,组成全省最小的自然镇。

这个镇历史上老百姓以晒盐谋生,土地是盐碱地,这是曾经留下这样一首民谣“三天日晒白如霜,两天下雨水汪汪,斜沟高墩密如网,野草不生是荒荡”,是人不停留,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同贫困结下不解之缘。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儿仍然是“三穷三咸”即地穷、人穷、穷乡僻壤;风咸、水咸、土咸。70年代至80年代,经过人们的辛勤努力,生产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儿仍然“三靠乡区”,吃粮靠统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这儿有著名的“三条龙”:即“拾粮、拾草、跑小海”三条龙,由于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单一的农业经济和不切实际地搞样板片,这里粮不够吃,柴不够烧,就到南北部地方去拾粮拾草,没有钱用,群众成群结队走上几十里,跑到海边去踩贝拾螺,打劳点小鱼小蟹之类的东西换点油盐酱醋钱。这里的群众生活苦,文化低,小伙子找不到对象,姑娘们远嫁他乡,外地干部不愿到此工作,本地干部想方设法朝外跑。有一句风趣的话说,该镇样样靠进口,唯独姑娘出口。老百姓吃的粯子粥饭,住的茅草瓦屋,穷的叮当,被周围地区人称为“黑人”,乌(愚昧)江北。

1990年,镇人均年收入水平938元,这一年镇向国家伸手要了10万元救济安排群众生活,该镇不仅是海门的“瓦盆底”(收入最低),也是通东地区三大贫困乡之一,被县列为重点扶贫乡之一。

贫瘠的土地,单一的种植结构,给这个镇带来的唯一“果实”就是贫穷,这就是正余镇的过去。

二、正余镇的现在,十个巨变和十个之最

时间推移到1990年,廿年人类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间,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该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昔日的贫穷终于凝结为人们头脑的记忆,今日的正余已成为南通市,乃至全省素有闻名的富裕强镇。

1、人的精神面貌巨变,渚名荣誉全市之最。

90年代初,镇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工业强镇之路,掘宽群众治穷致富之道,创办全市唯一的工业十里长廊。2000年,党委政府一班人冒着风险创办了第一乡镇工业园区和2010年兴创设施高效农业十里长廊。镇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并获得“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市综合考核八项先进, 人的精神生活指数均超过小康指标,短暂廿年,从该镇脱颖而出副厅级领导四人,副处级领导三人,诸种荣誉扑面而来,列全市之最。

2、产业结构巨变,经济发展速度全市之最。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优化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原来的单一农业经济、弱小的乡镇企业、建筑业、零星的家庭作坊业,近海捕劳向合理的农、工、建、副、渔五业并举。201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8.8363亿元,一产、二产、三产比7.43%:77.73%:14.84%,远远高于同期全市的平均增长水平,成为南通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镇之一。

3、高效农业规模巨变,特色农业全市之最。

廿年来,镇紧紧围绕建成“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强镇”工作目标,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工作落脚点,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质量农业、外向型农业、观光农业。全镇农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有态势,农业总产值3.28亿元,农业增加值1.6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82万元,全镇中高效亩产值3000元以上的农田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占比35%,总投资超3000万以上余河观光农庄落户正余,占地26.67公顷,华东地区最大的肯德基蔬菜生产基地——海门强盛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也在该镇崛起”,镇荣获“南通市高效设施农业先进乡镇”和“海门市高效农业特别贡献奖”等荣誉,被省农委批准为“海门大岸桥现代农业产业高新示范园区”,特色农业列全市之最。

4、工业总量规模巨变,传统产业集群发展全市之最。

廿年来,乡村工业人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结构合理,起点高,全镇已初步形成东西十里工业长廊,南北十里工业走廊,全镇拥有工业企业百余家,涉及治金、机械、橡塑、汽配、服装、电碳等门类多品种的工业产品,其中振康电焊、雄风科技、海林橡塑、中联风能、克莱克空气设备、海峰机械、中联集团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支持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的科技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目前已有30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星火”和“火炬”计划重点项目,40多个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并获得国家、部、省级科研成果奖和新产品称号,其中,振康公司脉动送丝机成了行业标准,占全国总销量的80%以上。全镇30多家骨干企业同8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攀上了“高亲”,全镇综合经济指标连续十多年南通乡镇中名列前茅,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22.47亿元,占社会总产值77.73%,海门市级奖牌企业突破6家,财政总收入突破1.15亿元,传统产业集群凶猛发展,列全市之最。

5、多种经营由单一的常规型向专业型、开发型巨变,养殖规模全市之最。

廿年来,多种经营由过去的家庭养猪、羊、鸡鸭正向规模饲养发展,蛋鸭、肉鸡、白对虾、龙虾之类等开发型项目得到很快发展,全镇高效鱼虾业养殖面积600公顷,其中鱼、蟹、虾高效混养面积达360公顷,已形成万亩淡水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12万元,水产品产量91120吨,全镇有九个专业村,各类专业合作社42个,专业户1600多户,占总户13.9%,涌现出千亩白对虾养殖专业户4个,世界500强的泰森公司也落户该镇,南通市唯一的建业梅花鹿特种养繁中心在该镇亮相,规模巨大,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

6、建筑业规模发生巨变,建筑总量全市之最。

建筑业蓬勃发展,人员由少到多,工程由小到大,质量由低到高,1990年建筑队伍只有1875人,2011年拥有建筑工人2万人,完成建安产值42.86亿元,完成施工面积404.38万平方米,按建筑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43万元,廿年来获“杨子杯”、“长城杯”国优、省优工程奖项46个,该镇中联世纪集团从事完成竞争性建筑核心企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技术装备率4.2万/人,动力装备率48KV/人,列全市前茅,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南通市优秀企业,利税大户和南通市百强企业,各项指标列全市之最

7、农村面积巨变,集镇建设品位全市之最

该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镇区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仿宋街位于镇区东侧全长近500米,宽40米,总面积28000平方米,有21个单体工程,200多个营业门面,集古代艺术之精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反映出宋代商业街的文明繁华景象,目前纵横向各三街交替而亮丽风景线,现在该镇村村农村公交车畅通,灰黑色公路比重占主道90%以上,占地20公顷的中联佳苑,给集镇增添了光彩,素有闻名的正余夜排档一条街成了通东大岸桥的特色,其中邢柏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绿化模范村”“江苏省和谐社会”等荣誉,集镇建设被市评为先进单位。

8、人民生活指数巨变、生活质量全市之最

1990年人均收入只有912元,二十年增加到1.82万元,增199.56%,群众储蓄1990年2038.4万元(人均728元)增加到13.96亿元(人均4.096万元),增长率为5626.37%,如今的正余见不到一间泥草屋,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人均居住面积82.48平方米,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中新建楼房450多幢住宅豪华楼,每幢均造价超40万以上,具有高层风格的中联佳苑小区标准定位高,星级酒家,宾馆、商贸广场,医院,休闲娱乐较为齐全,居民家庭电话拥有量98.7%,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68%,百户家庭拥有汽车37辆。2011年可用农业机械3.7387万千瓦,比1990年302千瓦增3.7055万千瓦,居民文教娱乐和服务支出已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8.4%,均已超小康标准,生活质量全市之最。

9、人们社会保障巨变,劳、医保覆盖面全市之最

农村养老由原来子女养老向社会型养老转变,城镇劳动保障(养老、失业、医疗)覆盖率已达到95.8%以上,农村养老金保险已达到97.8%,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达到210元以上,敬老院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均4500元,分散为3700元,镇办敬老院、民办托老院、村办异养中心,邢柏村投资1000万元办了村办异养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城镇村社民依法自治达100%人民群众对良好社会治安满意度98.4%,已解决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的问题,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劳动和谐再普新篇章。

10、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巨变,教育质量全市领先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由落后走向繁荣,现在的镇办小学、中学、幼儿园是学生孩子们的天堂,正余中学教育大楼,学生大楼,造型新颖,独具一格,建筑面积32000多平方米,总造价3000万以上,雄伟的校门、操场、实验室、智能化教室工程焕然一新,教师都能达到大学本科水平,中级以上教师58%,教学设备,师资和教学质量都是全省一流的,新建正余小学教育楼别具一格,具有现代教育风格电气一体化教育中心,学生们各项比赛、竞赛夺冠项目,该中学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江海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海门市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学校瞄准设施一一流,环境优美管理精细,质量上乘的办学目标,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全民技能教育,素质教育连续十年全市夺冠,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优秀教育示范基地成绩斐然。

以上仅仅是正余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侧面,尽管还不足以描绘该镇全部,但也足以能勾勒出该镇改革仿二十年,旧貌变新颖,告别温饱,实现小康真实写照。

三、正余巨变,成效斐然(基本经验)

1、正确执行并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这是该镇以迅猛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核心的系列富民政策,举国上下的工作竹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国农村经济总体上得到很大发展,首先是党的农村富民政策作用的结果,这一点该镇干群深有体会,该镇几层党委政府班子,一是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扭着”中心不放,以图尽快摆脱落后的生产力给人民造成的贫困。二是能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不因为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丢掉政策稳定性、严肃性而“朝今夕改”例如:2000年初,该镇党委敢于昌风险创办全市唯一工业园区,流转土地2000余亩,浇注水泥道路4800多米,实现“五通一平”工业梧桐引来了百个凤凰来此筑巢兴办企业,撑起了小镇工业重镇的半壁江山,实现了全市工业强镇称号,三是能够在保持党的基本政策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在一些具体的方面加以“微调”这就是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如土地承包到户不变政策,实现中发现制约工业、农业、三产业的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土地,一家一户种植混乱局面不好管理,甚至有些农民误认承包就是私有化,不利于发展规模农业,该镇针对这种倾向,大搞土地流转,全镇将2万亩土地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然后大搞设施农业、质量农业,调整土地4084块整合土地资源两万亩,强化了土地公有观念,缓解了乡镇干群工作中许多难题和矛盾。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给村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这就是政策执行威力。

2、牢牢抓住“一个好支部、一套好服务”这是该镇得以迅猛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二。“一个好支部、一套好服务”广义地讲,可以理解为从镇到农村,企业支部都坚强有力,上级对下级的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服务,该镇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两句话,十个字,并始终围绕着它作文章,他们针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农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首先提出农村工作规范管理,尤其是在村企业一级管理机制,工作目标,考核评估,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着重抓了3个方面,一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建立了以农村企业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厂工会为基础,以村企为依托,以镇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为助手和村企级工作新格局,全镇80多个村干部没有一个出现甩纱帽,不愿干的。二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村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功能,真正做到三个在户头,(即:土地经营权在户头,收入分配在户头,承包清册在户头)八个统一(农业技术统一推广使用水利建设统一规划施工、农田基本建设统一规划实施、种植计划统一安排落实、统一耕种、统一供苗、统一栽培设施、统一加工销售)六个化:(即:农田水利化、种植区域化、耕作机械化、栽培模式化、服务系列化、销售网络化)三是进行目标考核,工作责任性问责制,解决镇“三多”(即:会议多、检查多、空话多)现象。破解“三难”(即:工作效率低、工作责任性低,福利待遇低)难题,从而提高乡、村干部工作效率,增强了他们为农,企服务观念。

3、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价值规律办事,是该镇得以迅猛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可以说,该镇几层党委一班人敢于冒风险,一是搞集镇建设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建立全市第一个乡级工业园投资千万余元开辟园区道路,电网建设,招引百家企业来镇兴办企业,打造通东地区屈指可数的一类工业乡镇。三是全面流转土地提升设施农业的档次和品位,成为南通市唯一高效设施农业综合先进乡镇,涌现出许多品牌企业,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些较早接受商品经济观念的农民老板便先富裕起来。但仍然有小农思想,封闭心理障碍党委一班人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学习曹玉峰精神,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向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所伟大的学校学习,从而大大地增强了群众商品经济意识,许多工业老板反哺农业,创办农业示范园区,使全镇工业、农业、三产业、畜牧业、建筑业等平衡发展,除此以外镇领导集中引导了干部在外经商办企业能人,带动本地农民走出正余走遍天涯海角,打响正余在外商贸、建筑、装璜的品牌,如今的正余人再也找不到通东人身上那种“黑人”(乌江北人)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价值规律、商品经济作用的结果。

4、“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人才”这是正余经济得迅猛发展基本经验之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一个地区得以发展的关键,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可造之才,贫困地区也不例外,关键在于发现和培养和使用,该镇党委能把发现培养人使用人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职责,对本镇可造成就之才心中有一本帐,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原则,对人才平时在政治上关心培育,遇到困难大力支持帮助,工作中遇到迷境实施教育鼓励让人才出得来,引得进,留得住。这样近几年来镇培养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达200余人,其中不乏有出类拔萃之辈,为打造工业强镇作出了重要贡献。

汤子康,这个20年前的“小企业主”现在是南通振康焊接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全国焊接协会副会长,中科院客座教授、市人民代表,这个心头始终充满危机感、责任感董事长把一个借地生蛋的小作坊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亿元资产,创造亿元产值,入库税金超1500万元银牌企业,生产脉动送丝机替代进口产品,管理井井有条,生产产品销售占全国总量80%以上,并且成了行业标准制订的创始人,成了行业之中龙头老大,为了尽一份赤子之心,由他负责研制新一代机器人活“关节环”通过了部级检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像他那种创业之心人……,出类拔萃的人才远远不止他一个,但所有那些为镇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背后,都有这个镇领导人识人用人的胆略和魄力在起作用,不拘一格的培养使用人才,成为该镇得以迅猛发展……。

(作者单位:226153 江苏省海门市财政局、正余镇农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巨变全镇全市
侗乡巨变呀啰耶
2022 在巨变的时代中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马鞍山村巨变
星光村巨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