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4-29 13:07刘玉茹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刘玉茹

摘要: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中的重要载体,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根基。正因如此,国务院、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金融机构纷纷响应并积极执行,然而直到现在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完全得到解决。在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应当积极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加大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实现银企共赢,政府应当支持和引导银企双方互利互惠,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探寻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 问题与对策

1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良好,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银企双赢,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表现的不尽相同,有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一是近年来大量撤并基层金融机构低效网点,裁减人员,缩小规模,致使基层金融机构萎缩,金融服务出现“断层”和“空白”。二是信贷支持乏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作用持续弱化。有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闸门”越来越紧,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融资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首先,在贷款期限方面。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主要是短期融资,以解决客户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产品相对单一。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随着经营发展,将不断增加对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购置、更新等方面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短期融资产品为主的信贷供给结构将不能满足优质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其次,在贷款方式方面: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仍以传统保证贷款为主,融资方式单一,未能针对中小企业客户量身定做开发创新金融产品,诸如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等相对传统的信贷产品尚未开展,不能全面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1.2 金融机构尚未对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首先,与大型优质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经营成本高,风险大,使银行信贷成本和代价大大高于大客户,一旦出现风险要由银行独立承担,致使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加上信用体系不健全,竞争日显激烈,使金融机构在拓展中小企业业务方面束缚加大。其次,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业务流程繁琐,除低风险业务和简式快速小企业贷款等业务品种免评级免授信外,其他业务实行与大型企业基本同样的环节,授信链条长,资金运作效率低。第三,现有中小企业评级体系过于依赖财务指标,不能切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与发展潜力,将一些优质客户拒之门外。

2 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

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金融机构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如何加大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实现银企共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思维,树立全员营销理念,切实转变经营思路,制定适应市场特点的整体信贷营销策略,根据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产权组织形式、业主管理能力和地方经济区划以及资金需求特点合理选择贷款介入时机。调整经营思路,从以管理为主向经营管理型转变。

2.2 强化主动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联系。金融机构应扎实做好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紧扣当地经济发展脉搏,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实现银企双赢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应采取形式多样的银企座谈会主动与中小企业接触,向他们推广宣传企业贷款业务。通过在媒体上投放广告、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达到双方互信、增进了解的目的,从而为下一步搞好合作,实现双赢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政策,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要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政策,确保中小企业信贷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要充分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主要增长点。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各类现实需求和成长特点,建立一套有别于大客户、大项目的独立运作体系,形成融资快捷方便的专业化经营体系,使中小企业融资在当地真正做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引导和鼓励银行根据区域市场特点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从一般性公司业务中分离出来,建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将中小企业经营重心下沉到各二级分行以及以下机构,逐步搭建起“二级管理,三级营销”的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运营模式,为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平台,增强金融机构经营能力。

2.4 转变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中小企业水平。一是金融机构要按照中小企业特点设计审贷流程和定价机制,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信贷办理手续,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模式。在抵押物品的选择上要广,不仅仅限制于土地和房产,可以扩大至成品、半成品、应收账款甚至专利技术、企业产权、林权、商标使用权等。尝试依托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三是积极创新信贷产品。结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积极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继续创新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缓解中小型企业还款压力。四是加快商业承兑票据的推广和使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5 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发生变化,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带来一定难度,经济金融领域不确定性加大。一方面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防范风险前提下,经营好自身业务。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宏观政策走向,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和全局性。要加强国内外宏观形势研究、行业研究、产业政策研究,提高政策水平和风险意识,防止出现新的系统性风险。要根据不同地区市场经济环境及经济状况,细分目标行业和目标客户,优中选优,设立清晰、可操作、易执行的信贷授信标准。在授信审批阶段,通过评级、定价、评估担保品等环节对单笔授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对中小企业客户的风险把握上,要重点看“三品”、查“三表”。所谓“三品”:即人品、产品、押品。“三表”:即电表、水表、报关表。与此同时还要与当地政府合作,加大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完善和增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制度建设和担保能力,构建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和风险补偿机制,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在业务开展中,坚持实行双责制,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2.6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组建有力的营销团队。一是实现中小企业精细化管理。在现有机构分布基础上,从客户经理入手,加强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和贷后精细化管理。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营销团队,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积极主动拓展当地优质中小企业,为金融机构正常经营发展储备资源。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约束激励机制。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既要约束又要激励,处理好“严管”与“发展”的关系,极大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为中小企业提供又好又快的金融服务。

2.7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求政府部门支持,比如在信贷风险补偿方面,政府应该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损失和政策性保险,在信用环境建设方面,特别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政府部门应该协助解决。同时应面向市场,加强政府扶持政策,重点放在增强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能力上,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核心,应在于消除由于市场失灵和人为政策失当而给中小企业发展所造成的不平等环境,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进入金融市场的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加强银企对接平台建设,共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闫大广.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J].价值工程,2010(16).

[2]陈艳平,高娟.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其支持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04(05).

[3]叶莉,陈立文,韩冰.我国金融安全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07(10).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